2016年01月26日发布 | 840阅读

“术中唤醒”在语言功能区动静脉畸形手术时的应用

【Ref: Gamble AJ,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5 Nov; 84(5): 1394-401. doi: 10. 1016/j. wneu. 2015. 06. 059. Epub 2015 Jul 2.】


目前,“术中唤醒”已应用于大脑中轴结构病变的切除手术。美国纽约曼哈斯特北岸大学医院Alexander J.Gamble等在2015年11月《World Neurosurg》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将“术中唤醒”用于语言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的经验。


该研究收集2009年至2014年诊治的65例AVM患者,将术前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显示AVM距离语言功能区<5mm或语言功能区在畸形团范围内、不合适作外科手术治疗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如术前DSA检查提示AVM病灶的特征性血管构筑图像适合栓塞治疗者,即行血管内介入术。在42例fMRI定位AVM在距离语言功能区5mm以上部位的患者中,作者选择4例行“术中唤醒”、皮质电刺激及语言功能评估下进行AVM切除术(图1、表1)。患者术前均行MRI、fMRI和脑血管DSA检查。


“术中唤醒”手术过程为:在静脉内麻醉加局麻下进行开颅,术中使用立体定向无框架神经导航技术定位AVM畸形团,与术前fMRI获取的病灶皮质图像相吻合,暴露AVM病灶后停用静脉内麻醉而将患者唤醒;随后使用皮质刺激电极(Radionics,Burlington,Massachusetts,USA)于AVM病灶周围刺激皮质(50Hz,2mA-10mA),请神经心理学家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从而“绘制”出“语言功能区地图”。对于首次刺激评估语言功能结果为阳性者,即电刺激部位可能为语言功能区,需重复刺激并作语言功能评估3次,以确认电刺激在语言功能区中。在语言功能区地图“绘制”完成后,保持患者清醒并行AVM病灶切除。切除病灶过程中,到达皮质电刺激时提示为语言功能区部位,再行皮质下电刺激和评估语言功能,再次精确定位语言功能区和确定手术边界。病灶切除后,麻醉下为患者关颅。


图1. 65例AVM患者的处理流程图。

 

表1. 4例语言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


该4例AVM患者中,2例AVM属Spetzler-Martin分级2级,2例为Spetzler-Martin分级3级。1例患者术中皮质电刺激时,语言功能评估结果为阳性,手术避开该区域;1例患者术中皮质电刺激时,语言功能评估结果为阴性,但皮质下电刺激时语言功能评估结果为阳性,术中也避开此区域;该患者术后出现失语,6周后恢复。4例患者AVM病灶均完全切除,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或神经功能障碍(图2、3、4)。


图2. 例2患者术前MRI和DSA显示左额岛盖AVM及术中所见


图3. 例3患者术前MRI和DSA显示左角回AVM。


图4. 例4患者术前MRI和DSA显示左角回AVM。


作者认为,接近语言功能区的AVM患者在“术中唤醒”下,通过术中皮质、皮质下电刺激加语言功能评估,“绘制”语言功能区地图,可以精确定位手术边界,对预防术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具有很高的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ric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