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3日发布 | 1607阅读

入手微处,匠心独运,一些令人击节的手术技巧(上)

曹鹏

沈阳军区总医院

梁国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作 者:

曹鹏 副主任医师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点评专家:

梁国标  教授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真正的大师,绝不满足于单调的手术重复,他们更善于精锤细练之间,挖掘手术的潜质,揣摩手术的真谛,不断打开通往更上一层的窍门,精益求精,细微之处见真章。


水分离技术

(Water Dissection Technique)


水分离技术(Water Dissection Technique)最早由匈牙利神经外科医师Toth在1987年提出,但却未得到应有的认可,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广泛使用。水分离技术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见图1、图2、图3),手持20ml或50ml注射器+钝针头,对需要分离的界面不断冲洗和体温一致的生理盐水,延伸扩展裂隙空间,以进一步辨别分离。


图1. 水分离技术。(注:除图10外,余图均引自芬兰Juha Hernesniemi教授)


图2. 水分离技术。


图3. 水分离技术。


作为神经外科医师,最常遇到的就是可分离界面(Cleavage Planes),它需要术者耐心的寻找,轻柔的打开、扩大、分离,以免损伤正常的脑组织。这样的界面一般有两种:

  • 解剖存在的自然界面但粘连较紧甚至为潜在界面,例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延髓,进入四脑室;分离侧裂以夹闭大脑中动脉瘤或者切除岛叶肿瘤,分离纵裂以切除镰旁肿瘤、夹闭胼周、胼缘动脉瘤、切除侧脑室三脑室內肿瘤,详见笔者前文《经纵裂侧方胼胝体入路,三脑室內中前部占位的首选?》。

  • 膨胀性生长压迫脑组织的脑外病变,例如脑膜瘤、大型动脉瘤,其他一些非神经源性肿瘤。此类病变大多呈非侵袭性生长,多存在蛛网膜间隙,均可利用水分离技术来扩大界面。


水分离技术也有其并发症,常会出现错层现象,即应有界面未打开,同时又破坏脑组织;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常常是因为高张力的存在,例如分离侧裂时,如脑压较高,可通过打开颅底池、切开终板或者Paine’s点穿刺侧脑室来释放脑脊液后,再水分离侧裂;而分离肿瘤时,亦是肿瘤的內减容和水分离肿瘤界面交替进行,以避免错层现象的发生。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

(Third Ventriculostomy and Catheterization Through the Fenestrated Lamina Terminalis)


在颅底外科手术中,如何让脑子塌下来(Slack Brain)是重中之重,良好的Slack Brain有时甚至决定了手术的成败,Slack Brain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时候是叠加使用。


  • 良好的体位,常规体位尽量头高脚低,促进颅内回心血量,一些特殊入路,ITSC(小脑幕下小脑上)、OIA(枕叶间)入路行松果体区占位,或是切除位于矢状窦后三分之一的镰旁脑膜瘤,有时需要利用重力将一侧枕叶或小脑下垂,以达到良好的术野;

  • 术前或术中使用甘露醇、高渗盐溶液,术中的过度通气(PaCO23.5kPa);

  • 打开各种颅底池释放脑脊液,例如LSO入路打开视交叉池,颈动脉池,侧裂池,乙状窦后入路打开枕大池,ITSC(小脑幕下小脑上)Poppen(枕下经小脑幕上),OIA(枕叶间)等入路打开四叠体池,详见笔者前文《神经外科坐位手术:风险or收益》,颞下入路打开脚间池;

  • 术中或术前的脑室穿刺,例如术前侧脑室额角、枕角、三角部穿刺,术中的Paine’s点穿刺侧脑室;

  • 术前的腰椎置管,例如颞下、乙状窦前、kawase、Dolenc等入路常需要术前的腰椎置管的配合;

  •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全静脉麻醉(限于篇幅及自己专业,如有机会将另行讨论);

  •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见图4、图5、图6、图7).


图4.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


图5.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


图6.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


图7. 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


经额下终板入路是颅咽管瘤的常用入路;而在动脉瘤手术中,亦可以通过打开终板,进一步的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以达到Slack Brain,减少额颞叶的牵拉。有学者提出,破裂动脉瘤术中打开终板,不仅可有效降低颅压,还可降低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但此观点在某些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

对于H&H分级、Fisher分级较高的SAH病例,术中留置脑室引流管有利于术后的脑压下降及脑压监测,血性脑脊液的持续引流有利于减少血管痉挛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比于常规Paine’s点穿刺侧脑室留置脑室引流管,经终板留置三脑室引流管优势劣势均十分明显。

优点
  • 没有额外的脑实质损伤;

  • 不会出现穿刺道血肿;

  • 操作均在显微镜下直视进行,无穿刺失败率。

缺点
  • 引流管较脑室引流管细,容易出现引流管堵塞;

  • 对于指向下的前交通动脉瘤,打开终板时容易导致动脉瘤破裂;

  • “Red,Angry,Swollen Brain”,此种脑压非常高的情况,仅通过释放颅底池脑脊液,很难暴露终板,此种情况仍需行Paine’s点穿刺。


改良Paine’s点穿刺


对于H&H分级、Fisher分级较高的SAH病例,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是达到Slack brain的方法之一,在有些神经外科中心,经Paine’s点穿刺侧脑室引流置管术应用较多,亦有学者提出了改良Paine’s点的理念。(Revision of Paine’s technique for intraope rative ventricular puncture,Jaechan Park,Surgical Neurology 70(2008)503-508)

一个理想的穿刺道,应该穿越最少的脑组织,避开重要的神经皮质及核团。如图8的m点相比Paine’s点,有效避开了内囊前肢及尾状核头,距离Broca区更远,穿刺道亦明显缩短。

Paine’s点的穿刺方法为垂直眶外侧壁2.5cm,额叶侧垂直侧裂2.5cm,垂直皮质深度约5cm。经大量统计数据测量,改良Paine’s点(见图8、图9)即m点为垂直眶外侧壁2.5cm,额叶侧垂直侧裂4.5cm,深度约4cm。

图8. 改良Paine’s点穿刺。


图9. 改良Paine’s点穿刺。


Sundt Clip Graft(“救命夹”)


50年前,美国医学圣地Mayo Clinic的神经外科医生Thoralf Sundt发明了一套神经外科血管夹,目的是为了治疗术中颅内动脉意外损伤撕裂以及梭形的夹层动脉瘤。随着科技的进步,神经介入长足进展,越来越多夹层动脉瘤可以通过介入的手段来完美解决,但不仅Mayo Clinic,Spetzler、Lawton、Juha这些神经外科大师的手术室都始终备着一套Sundt Clip Graft(见图10),为的就是一旦发生术中的颅内动脉意外损伤,Sundt Clip Graft可以“救命”。


图10. Sundt Clip Graft。


Sundt Clip Graft的构成很简单,金属部分设计理念有点像平时家庭晒被子时用的夹子,夹子里填充的是teflon,也就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用的垫片。Sundt Clip Graft分成各种型号,以配备不同的颅内动脉。一般情况颈内动脉需要内径5-6mm的Sundt Clip Graft,大脑中大脑前大脑后动脉需要内径2.5mm的Sundt Clip Graft。


图11、12是一例常见的基底位于鞍结节鞍隔脑膜瘤。手术常规右侧LSO入路,先断肿瘤基底,然后分水离肿瘤界面,予以切除。


图11. 鞍结节鞍隔脑膜瘤。


图12. 鞍结节鞍隔脑膜瘤


图13. 术中探查右侧第二间隙。


 图14. 右侧颈内动脉撕裂,动脉血满视野。


术中在探查右侧第二间隙时,较尖的双极头端不慎将颈内动脉撕破,动脉血汹涌(图13、图14);此种情况下,压迫止血肯定不靠谱,予以9-0缝合亦不现实,因此Sundt Clip Graft可能是唯一救命方案。选用5mm内径的Sundt Clip Graft,上夹固定后,止血彻底;术中超声探查血流通畅;继续切除肿瘤完成手术,术后复查良好。


图15. Sundt Clip Graft包裹颈内动脉破口。


图16. 术后复查见脑组织无肿胀缺血。

Sundt Clip Graft的优点在于:
  • 通过金属弹簧夹,可给予动脉壁持续定点的压迫力,通过teflon更有效止血;

  • 再狭窄率比较低,最大单中心使用报道是Mayo Clinic,20年17例,其中,14例通畅率在80%以上,1例闭塞,1例狭窄50%,1例无随访;

  • 在很多特殊情况下,比如深部血管的破裂、照明及操作角度都不理想,予以血管吻合困难极大;而一些肿瘤包绕的血管术中撕裂,它的撕裂口常不规则,对于不规则的破口予以血管吻合,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Sundt Clip Graft可能是唯一方案。

但同时Sundt Clip Graft的缺点也很明显:
  • 体积较大,比较笨拙,容易和周边的临时阻断夹“打架”;

  • 很可能牺牲小的穿支血管,比如此例手术,在予以放置Sundt Clip Graft后需反复调整,尽量靠近前床突,即使牺牲后交通动脉,也争取保留脉络膜前动脉。


梁国标教授点评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老子《道德经》。

我们古人一直崇尚着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而对显微神经外科而言,水分离正是这样一种简单、优雅的技术。


很多颅底复杂手术,追求的就是“界面”分离。听神经瘤“界面”分离清楚,面神经自然随着界面脱离。很多海绵窦脑膜瘤,追求的也是海绵窦外侧壁壁层和脏层的“界面”,“界面”出来了,海绵窦出血也减少了,III、IV、V颅神经自然也随着界面脱离。我认为水分离技术应该作为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被广泛开展。


Slack Brain的重要性文中已有阐述,不管是经终板三脑室切开引流置管术还是改良Paine’s点穿刺置管术,目的都是以微创方法快速引流脑脊液达到Slack Brain;此两种方法应该互为补充,不能完全替代,尤其对于脑压较高的病人,仍需先行Paine’s点穿刺,才可能到达终板。另外,对于术中脑室管的留置不应作为破裂动脉瘤手术的标配,脑室管的留置是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SAH和Fisher分级不高,脑压较平稳的病人,即使术中已行Paine’s点穿刺置管,动脉瘤夹闭后缝合硬膜前亦可拔除引流,改为腰穿或腰椎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


随着神经介入的长足进步,曾经一些脑血管病的传统治疗办法正在逐渐较少,像Sundt Clip Graft,50年前的发明者使用目的更多是为了夹层动脉瘤和血泡样动脉瘤,现在神经介入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办法。但在显微神经外科高度发展的今天,术中的大血管损伤仍会非常偶然的发生。临时血管搭桥固然是一种解决手段,但Sundt Clip Graft却能在保持动脉通畅的前提,立刻的止血,提供干净的术野,稳定术者的信心;我们称之为“救命夹”并不为过。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曹鹏主任医师撰稿,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梁国标任审校)


作者介绍

曹鹏,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博士后(导师梁国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师从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梁国标教授、全国著名颅底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卢亦成教授。作为访问学者于2015年下半年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主持全军青年科技课题一项,对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改良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6篇,参编书籍5部。


点评专家介绍


梁国标,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导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所长、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学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阳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介入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神经介入组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委员,《Neurosurgery》、《NeurologyIndia》审稿专家,《临床军医》副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临床误诊误治》、《解放军医药杂志》等编委。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42篇,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多年来始终工作在神经外科第一线,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对脑干、颅底病变手术全切率高,伤残率低。率先开展多项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技术,拓宽了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及血管畸形等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脑脊髓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年超过1500例。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