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发布 | 740阅读

起源于颞叶外脑叶中央区域癫痫的治疗

达人收藏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Theys T, et al. Neurosurgery. 2016 Mar 9. [Epub ahead of print]】


临床上,起源于颞叶外脑叶癫痫(extratem poral lobeepilepsy)的诊断和治疗是一大难题;与颞叶癫痫相比,手术预后比较差。根据头皮脑电图、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对致痫灶的定位往往不准确或难以解释,需要有创检测脑电活动;别是在治疗颞叶外脑叶中央区域癫痫发作的患者时,尤其如此。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Tom Theys等对在法国格瑞诺布大学医学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颞叶外脑叶癫痫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结果发表于2016年3月《Neurosurgery 》在线上。


该回顾性研究评估1991年至2011年间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颞叶外脑叶中央区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患者纳入标准是药物耐受性癫痫发作至少2年,进行1次或多次的癫痫灶手术切除;术前检查,包括颅脑MRI、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监测、神经心理测试和视野测试等。筛选患者还需要进行功能磁共振和特殊的核影像学检查,如PET和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影像学检查表明,手术涉及部位有额叶中上回中央区皮质、中央回包括旁中央小叶皮质、顶叶中央区楔前叶皮质、扣带回前部或后部皮质和枕叶中央区楔叶或舌回皮质。30例患者共进行33次手术,其中有3例经受二次手术。癫痫首次发作时的平均年龄为7岁,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5岁;大多数患者癫痫频繁发作,平均为50次/月(表1)。


表1. 3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部位、MRI和病理学结果等资料。



30例患者中,19例行左侧半球手术,11例为右侧半球手术。手术切除的病变区域:18例额中回±扣带回前部、2例中央回包括旁中央小叶、7例顶中回±扣带回后部和3例枕叶中部。当术前无创性检查对评估致痫灶的结果不一致或有矛盾时,27例患者术前进行立体脑电图检测。大多数患者的头皮脑电图显示双侧异常,但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立体定向脑电图检查结果通常不对称。头皮脑电图检测偏侧脑电活动有价值,然而对颞叶外脑叶和中线结构的致痫灶定位意义相对较低。患者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癫痫发作涉及复杂的运动功能类型,有强制性发作、自主性发作、运动性发作和旋转性发作等(表2)。


表2. 30例患者癫痫症状和立体定向脑电图结果。



颅脑MRI显示,12例患者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3例病变可疑,1例额中回侧脑室贯通性囊肿;其余12例患者MRI检查结果阴性。对13例患者行核影像学的PET检查和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显示7例患者的致痫灶与PET显示的结果重叠,3例颞叶呈现明显的代谢减低,1例局部持续性癫痫患者的中央前区在PET扫描中显示高代谢。


手术方式有经皮质或经大脑纵裂入路。2005年前与2005年后手术方法上有微妙的改变,过去经纵裂入路时用脑压板在中线牵拉脑组织;从2005年开始,手术时将患者头部向术侧偏10°~30°,利用重力而不使用牵开器将纵裂分开。对大脑前部或中央区病变,选择仰卧位纵裂入路。后纵裂入路时,采用颈部屈曲或俯卧位,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俯卧位。


最后作者指出,对于颞叶外脑叶中央区癫痫患者,致痫灶的位置与特定的癫痫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癫痫症状的表现可以各异。头皮脑电图有良好的定位价值,但致痫灶定位常需要创伤性脑电图检测。致痫灶明确的患者,手术治疗安全而且预后满意。对于发作区病灶脑电活动静止的患者,颅内广泛的深部电极监测引导癫痫灶切除是重要的方法。


(新乡医学李信晓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