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发布 | 122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

【慧神介 随光见】OCT应用于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一例

许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达人收藏





本期病例










01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头晕3年,加重数月。


现病史及体查:患者于3年前突发无明显诱因的晨起头晕,伴有头痛,间断持续,晨起明显,未予以重视,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大小便失禁。近期患者数月来感症状较前加重,遂于外院体检,10月24日头颈+冠脉CTA示:1)左前降支中段壁冠状动脉、管壁局限性非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2)头颈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3)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4)双侧基底节区腔硬灶。5)轻度脑萎缩。6)双侧颌下及颈部多发稍增大淋巴结。外院磁共振检查提示多发腔梗未见新发脑梗。现求进一步就诊,遂至我院急诊,以“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收入我科。




02

术前影像



外院CTA提示:头颈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C2、C6-7段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偏细,伴慢血流可能。右侧颈内动脉C4段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双侧大脑前动脉均发自右侧颈内动脉(血管变异)。


术前头颅CTP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较对侧TTP、MTT、Tmax指标延迟,CBV、CBF基本对称,提示缺血代偿可能。


术前DSA全脑评估: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

正位

侧位


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

正位

侧位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端完全闭塞,见许多滋养血管,左侧大脑前动脉显影不佳,有后交通代偿。


有后交通代偿

右侧椎动脉正位

右侧椎动脉侧位

左侧椎动脉正位




03

手术策略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2、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



术前准备


术前双抗,术前无发热。



一期手术策略


拟行手术方案:右侧颈内动脉血管成形术(应用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04

手术器械


·长鞘

·保护伞 4.0mm

·OCT成像导管

·球囊 3.0*20mm、5.0*30mm

·颈动脉支架 9.0*40mm




05

手术过程


长鞘到达颈总动脉远端,导丝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顺利通过狭窄处。



保护伞到位释放:保护伞(4.0mm)沿导引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到达C1段末端释放。



OCT成像导管到位OCT成像导管沿保护伞导丝到达病变远端;OCT成像导管第二个显影点超过病变远端1cm,且距离保护伞超过3cm。


OCT成像导管采集腔内影像:回撤OCT成像导管采集血管壁腔内影像,可以发现狭窄远端可见内膜增厚,狭窄中间有多处斑块破溃形成的破溃腔,破溃腔中有血栓形成。

Snipaste_2025-04-02_15-12-11.png



可以发现接近病变处,血管腔内看不见内中外膜三层结构,远端可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内膜有破溃口,形成空腔,可能是由于脂质斑块破裂形成的。狭窄处除了斑块破溃其余血管壁为纤维化斑块。


狭窄中间造影剂明显滞留处可见一个大且深的破溃口,并且破溃口中有混合血栓,可能是巨大的脂质斑块破裂形成的。狭窄近端发现大量胆固醇结晶,表现为高亮的线性结构。


经过测量:

狭窄长度20mm

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6-7.2mm

颈总动脉末端直径8.5mm

最狭窄处仅1mm

狭窄率为84%


第一次球囊预扩:用3.0*20mm球囊扩张,狭窄处略有改善(OCT成像导管提示狭窄处除了破溃的斑块其余都是纤维化斑块),撤出球囊导管。



第二次球囊预扩:再予以5.0*30mm球囊扩张,狭窄处有明显改善,仍能看到破溃空腔,撤出球囊导管。


支架释放:经过测量,选择9.0*40mm颈动脉支架。

右侧颈动脉正位

右侧颈动脉侧位


OCT成像导管采集支架释放后血管腔内影像:再次送入OCT成像导管过支架远端,回撤OCT成像导管采集腔内影像,可见有两处轻微的组织脱垂,最狭窄处见支架外有空腔,符合造影剂看到的情况,支架总体贴壁良好,不做后处理。


撤出保护伞,保护伞内可见黄色栓子和红色血栓,符合OCT所见狭窄处有脂质斑块破溃腔和混合血栓。


对比支架释放前后,血流明显改善,闭塞侧左侧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得到代偿。

治疗前正位

治疗后正位


治疗前侧位

治疗后侧位






病例小结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因之一,而颈动脉狭窄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累及颈总动脉远端和颈内动脉近端。此病例双侧颈动脉都受到累及,一侧已经闭塞,并已有新生滋养血管吻合代偿,另一侧为重度狭窄伴局部溃疡形成,遂决定先处理重度狭窄的右侧颈动脉。通过DSA造影能判断狭窄的程度及血流情况,而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技术,可以精确地观察到血管内的病变情况,从而辅助术者做到更加精准治疗



治疗前:通过OCT成像导管可以观察到此病例的狭窄处由已经发生破裂的脂质斑块形成的破溃腔和纤维化斑块组成,且斑块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也提示了斑块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这种结晶能够刺穿动脉斑块和内膜,触发局部和系统的炎症反应。



治疗后:OCT成像导管也能进行疗效评估与并发症监测(组织脱垂,支架膨胀不良,支架贴壁情况)。



近年来,OCT技术在神经介入领域发展迅速,为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工具。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OCT成像导管优化了支架植入策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尽管OCT技术优势显著,其应用仍面临挑战,包括操作复杂性、血管壁成像深度限制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结合人工智能辅助的自动化分析,OCT成像导管有望成为神经介入诊疗的核心工具,推动脑血管疾病管理迈向更高精度与个体化的新时代。





术者简介






许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心)。

·学术兼职: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第一届上海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第九届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医疗特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曾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交流学习,擅长脑脊髓血管病的微创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医疗特色:1.介入微创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类颅内动脉瘤;2.个体化采用介入微创和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治疗脑动脉狭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烟雾病;3.熟练运用微创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类脊髓血管病、脑动静脉瘘等疑难疾病;4.熟练运用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等。

·获得荣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参译参编专著4部;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院级青年启动基金项目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各1项,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产品信息








瑛泰医疗旗下神经介入类产品子公司璞霖医疗和璞慧医疗,璞霖医疗专注于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产品线涵盖瑛泰医疗及旗下子公司所有产品线(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血管内影像、骨科、泌尿、消化等)。璞慧医疗专注于神经介入领域通路、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




图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