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重庆市人民医院安佩林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缺血性脑卒中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减压开颅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学系的Elliot Pressman等人旨在评估减压开颅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患者中的疗效,特别是它对患者90天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于2024年7月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Elliot Pressman, et al. J Neurosurg. 2024 Jul 26;142(1):52-61. doi: 10.3171/2024.4.JNS24318】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涵盖了8个综合性卒中中心。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状性脑出血而接受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比减压开颅术组与常规医疗治疗组的患者,评估其在90天时的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的主要评估指标为mRS评估以及生存率。
研究纳入的患者分为接受减压开颅术(DC)和接受常规医疗治疗(No DC)两组。DC组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而No DC组则为76岁(p<0.001),显示两组在年龄上的显著差异。较年轻的患者更倾向于接受手术治疗。在DC组中,未见有癌症历史的患者(n=0),而No DC组则有部分患者有癌症史。
DC组的患者住院期间ICU的住院时间显著较长。DC组的中位ICU住院时间为240小时(IQR: 38–408小时),而No DC组为24小时(IQR: 5–96小时)(p<0.001)。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表明尽管减压开颅术在某些方面改善了预后,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医疗负担。
DC组的患者在90天时的mRS评分显著较低,显示出较好的功能恢复。DC组的mRS均值为30.0,而常规治疗组为40.0(p=0.027)。这表明减压开颅术在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方面有统计学上的显著优势。在功能恢复的比例上,DC组患者中,约65%的人在90天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而No DC组的改善比例为50%(p=0.043)。虽然DC组在90天时的生存率较高,但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443)。这表明尽管手术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但其对生存率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
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DC组的患者仍然显示出较好的功能恢复。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DC组患者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病史及基础疾病等变量后,仍较No DC组有更高的恢复概率(p=0.012)(表1)。
表1. 特定变量与90天预后(mRS或GOS-E评分)的回归分析结果。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安佩林 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