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重庆市人民医院安佩林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颈动脉支架植入在机械取栓前或后对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匹配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法国Henri Mondor医院神经放射科的Luca Scarcia等人旨在评估在急性期治疗中,eCAS在MT前或后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研究的目标是验证选择在MT前或后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的效果差异,尤其是在患者的临床结局、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结果于2025年1月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uca Scarcia,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5 Jan 8;46(1):96-101. doi: 10.3174/ajnr.A8421】
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接受MT和eCAS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串联病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时机——即在MT前(eCAS-first)或MT(MT-first)后。研究使用了匹配分析的方法,确保了两组(eCAS-first和MT-first)在基础特征上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的随访数据包括脑卒中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等。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纳入295例串联病变患者,其中MT-first组208例(71%),eCAS-first组87例(29%)。在匹配后的56对患者中,MT-first组的成功再通率(mTICI 2b-3)为91%,显著高于eCAS-first组的73%(p=0.025);MT-first组的平均股动脉穿刺到再通时间(GTR)为72±38分钟,显著短于eCAS-first组的93±50分钟(p=0.017)。两组在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良好预后(评分0-2)的比例分别为MT-first组60%、eCAS-first组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死亡率分别为MT-first组7%、eCAS-first组1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37)(表1)。
此外,两组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如新区域栓塞、动脉夹层)及出血转化(PH1型和PH2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尽管MT-first组在再通效率和手术时间上表现更优,但两组间的长期临床结局未见显著差异(表1)。

表1. 倾向评分匹配后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的单变量分析。
该研究表明,机械取栓前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相较于机械取栓后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能够显著降低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急性期处理串联病变的患者时,建议优先考虑在机械取栓前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这可以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和长期生存率。
该研究为临床提供了颈动脉支架植入时机选择的重要数据支持,进一步优化了急性期脑卒中的干预策略。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安佩林 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
审 校
刘斌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