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发布 | 565阅读

【精选编译】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鹏宇

投审稿

周玉会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易婷玉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沙特阿拉伯沙特国王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健康科学大学医学院的Fahad Alturki探讨了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其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ahad Alturki,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4 Sep 19:15910199241285157. doi: 10.1177/15910199241285157】



研究背景



全身治疗性低温可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但也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在血管内取栓术(EVT)期间,对缺血部位实施选择性动脉内低温理论上可以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益。然而,目前关于这种方法的临床证据较少。来自沙特阿拉伯沙特国王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健康科学大学医学院的Fahad Alturki探讨了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其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电子数据库中搜索了评估选择性动脉内低温作为大血管闭塞(LVO)EVT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汇总效应量及其95%置信区间(CIs)。对于二元变量计算比值比(OR),对于连续数据则汇总均值差(MD)。



研究结果



研究选择:


数据库搜索共识别出706项研究。去除重复记录后,筛选了663个标题和摘要以评估其适用性。其中36篇全文文章进行了适用性评估。最终,有5项研究满足研究者的纳入标准,并被纳入最终分析(见图1)。


图1. 研究选择过程的PRISMA流程图。


研究特征及偏倚风险:


纳入研究的总结见表1。包含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4项观察性研究,发表时间在2016年至2023年之间,总共涉及463名LVO患者。其中224名(48.4%)患者接受了与EVT联合的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而239名(51.6%)患者仅接受EVT治疗。参与者中有293名(62.9%)为男性。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6.1至73.4岁之间。所有纳入研究均在中国进行。其中两项研究来自同一中心,但作者指出,两组样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患者重叠。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的患者再通时间较长。详细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和合并症在两组之间总体上是平衡的。除陈等人的研究外,所有观察性研究均符合良好质量标准。


表1. 纳入研究的概述。


低温治疗方案:


表2展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所有纳入的研究均使用4°C的冷盐水。两项研究采用了间歇性低温治疗方案,通过导管在EVT前和成功再通后输注4°C的生理盐水。另有两项研究采用了持续低温方案,通过微导管在EVT前持续输注4°C的生理盐水,并在再通后通过导管继续输注。一项研究在再通后仅通过导管实施了持续低温治疗。


表2. 纳入研究中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的详细描述。


三项研究(365名患者)报告了良好的功能结局(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 [mRS] 0–2)。与单纯EVT治疗相比,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组的良好功能结局发生率更高(OR 2.07,[95%CI,1.36至3.16] ;p=0.0007),且无异质性(I²=0%,p=0.57)(见图2.A)。


图2. 良好功能结局(mRS 0-2)和最终梗死体积的森林图。


三项研究(365名患者)报告了最终梗死体积。接受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的患者的平均最终梗死体积显著低于仅接受EVT治疗的患者(MD−20.96ml [95%CI,−26.17至−15.75] ;p=0.00001),且各研究间没有显著异质性(I²=24%,p=0.27)(见图2.B)。


在三项研究中报告了死亡率(397名患者)。两组的死亡率相似(OR 0.80 [95%CI,0.47至1.36] ;p=0.41),且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I²=0%,p=0.93)(见图3.A)。


图3. 90天死亡率和严重残疾(mRS 3-5)比例的森林图。


两项研究(252名患者)报告了严重残疾(90天的mRS 3–5)患者的比例。接受选择性动脉内低温治疗的患者的严重残疾发生率低于仅接受EVT治疗的患者(OR 0.44 [95%CI,0.26至0.75] ;p=0.002),且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I²=0,p=0.74)(见图3.B)。


安全性参数,包括症状性脑内出血(OR 0.84,[95%CI 0.47至1.48] ;p=0.54)、肺炎(OR 1.09,[95%CI 0.71至1.68] ; p=0.69)、凝血异常(OR 0.75 [95%CI,0.24至2.34] ,p=0.62)、动脉痉挛(OR 1.65 [95%CI 0.36至7.47] ;p=0.52)以及尿路感染(OR 0.89 [95%CI,0.55至1.43] ,p=0.62)在两组间相当(见表3)。


表3. 安全性参数。



研究结论


初步证据支持选择性动脉内低温与EVT结合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这种方法有望推动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彩蛋!脑医汇AI怎么看?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3917内容1074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