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温州市中心医院陈雍医师、孙军主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缺血性卒中后血管内治疗患者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在对汇总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诊断和介入神经放射科的Adnan Mujanovicl等人总结了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远端血管闭塞自然演变的临床证据,相关结果于2024年11月在线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dnan Mujanovicl, et al. Stroke. 2025 Feb;56(2):447-455. doi: 10.1161/STROKEAHA.124.049641】
纳入了六项研究,涉及950名患者(50.7%为女性;中位年龄71岁,IQR60-79),见表1。四项研究评估了MRI灌注成像中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而两项研究则使用DWI和NCCT成像,其中新梗塞用于表示不良进展。五项研究将不完全再灌注定义为eTICI 2b50或2c,仅有1个研究纳入TICI 0和1级为不完全再灌注。41%(IQR 33%-51%)的病例在干预后24小时发生延迟再灌注,见图1。实现延迟再灌注与90天时功能独立的可能性较高相关(OR2.5,95%CI 1.9-3.4),见图2。
表1. 纳入的6个研究。


图1. 各个研究的迟发再灌注比率。

图2. 迟发再灌注与预后的关系。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雍 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孙军 主任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