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发布 | 638阅读

【精选编译】缺血性卒中后血管内治疗患者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雍

温州市中心医院

孙军

温州市中心医院

易婷玉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温州市中心医院陈雍医师、孙军主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缺血性卒中后血管内治疗患者不完全再灌注的自然演变》,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在对汇总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诊断和介入神经放射科的Adnan Mujanovicl等人总结了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远端血管闭塞自然演变的临床证据,相关结果于2024年11月在线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dnan Mujanovicl, et al. Stroke. 2025 Feb;56(2):447-455. doi: 10.1161/STROKEAHA.124.049641】



研究背景



血管内治疗(EVT)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完全再灌注率(eTICI 3)。尽管如此,EVT后成功但不完全再灌注(eTICI<3)患者的临床演变具有异质性。目前已提出不完全再灌注后的几种辅助治疗方案(例如二次取栓、使用动脉内溶栓剂、使用抗血栓剂);然而,所有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风险。此外,对于哪些亚组患者可能从这些额外的再灌注手段中受益、哪些可能不会受益,仍然是未知的。相当大比例的不完全再灌注患者会出现远端血管闭塞的自发性延迟再灌注(DR),这与良好的临床结果以及没有或极少的梗塞灶进展有关。在对汇总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诊断和介入神经放射科的Adnan Mujanovicl等人总结了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远端血管闭塞自然演变的临床证据,相关结果于2024年11月在线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研究方法


使用预定义策略对截至2024年3月1日的MEDLINE、Embase和PubMed进行系统审查。仅纳入报告不完全再灌注组织的良性进展(即延迟再灌注或无新梗塞)或不良进展(即持续灌注不足或新梗塞)率的全文英文书面文章。主要结局是干预后90天的延迟再灌注率及其与功能独立性(改良Rankin量表,mRS 0-2)的关系。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具有95%置信区间(CI)的合并比值比(OR)。



研究结果


纳入了六项研究,涉及950名患者(50.7%为女性;中位年龄71岁,IQR60-79),见表1。四项研究评估了MRI灌注成像中不完全再灌注的演变,而两项研究则使用DWI和NCCT成像,其中新梗塞用于表示不良进展。五项研究将不完全再灌注定义为eTICI 2b50或2c,仅有1个研究纳入TICI 0和1级为不完全再灌注。41%(IQR 33%-51%)的病例在干预后24小时发生延迟再灌注,见图1。实现延迟再灌注与90天时功能独立的可能性较高相关(OR2.5,95%CI 1.9-3.4),见图2。


表1. 纳入的6个研究。


图1. 各个研究的迟发再灌注比率。


图2. 迟发再灌注与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论


EVT后经历不完全再灌注的患者延迟再灌注是一种常见现象,约占40%的病例。延迟再灌注的存在与90天内功能独立的可能性较高相关。静脉内或动脉内溶栓均与实现延迟再灌注无关,尽管数据表明动脉内溶栓具有更强的效果。准确预测不完全再灌注的进展可以优化患者在干预结束时尝试辅助再灌注的选择。



彩蛋!脑医汇AI怎么看?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雍 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孙军 主任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3917内容1074阅读

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