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8日发布 | 2180阅读

程文、杨建凯入围【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2025年2月月度人物候选,评议环节期待您的参与和鼓励!

脑医汇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5年2月月度人物候选人网上评议环节正式启动。经广大群众热情推荐线索、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认真审核报送,2025年2月共有54位候选人接受评议。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文、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建凯成功入围。



1.png

程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2.png

杨建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评议通道

 投票通道


点击上方按钮

选择“程文、“杨建凯

留下您的“昵称”,在页面输入“您想对TA说的话

最后输入正确的验证码,点击“提交

您的留言就有可能入选精选留言,在本期评议页面下方展示哦!

快快行动起来吧!



程文事迹简介:用赤诚医心和精湛医术回报家乡

3.png

程文,男,198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辽宁省创新创业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甘于奉献心怀大爱无疆 志愿足迹深入祖国多地


自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程文便不忘从医初心,牢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神圣使命。他在大学期间便加入了中国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团队。5年的校园生活里,志愿奉献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毕业后他报名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支教团,作为团长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他组织团队创建了“马兰花突泉开”帮扶助学计划,依托“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中心小学申报建成了兴安盟首个“七彩小屋”,带领团队累计筹得书籍文具近万件,将温暖送到了当地700多名孩子中。


闲暇之余,他为这些孩子们讲述自己在中国医科大学读书时的经历,讲授医学浩瀚的大海,讲授医学名家的大爱无疆,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一颗颗治病救人的种子。


程文作为全国志愿者“三下乡”重点团队——中国医科大学义务医疗服务团的主要成员,在多个基层地区留下过自己服务的足迹。个人义务接诊患者400余人,用赤诚医心和精湛医术收获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他的事迹得到中国青年网、《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台等媒体的报道。


不忘初心练就过硬本领 危急时刻彰显医者本色


在大学实习期间,一名患有脑部肿瘤的大学老师术后言语不清,再也无法登上他心爱的讲堂,这给程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毅然选择神经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在这片护卫人类大脑的田野上深耕不辍,努力钻研,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病床周围、无影灯下、实验室里、讲台之上。为了练就过硬医学本领,更好地服务人民,早来晚走已经是他的工作常态。


一天早上7点多,程文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了医院。换上白大衣,查完自己的患者,他正准备去急诊会诊,恰逢刘先生来探望亲属,在医院门前突然晕倒。危急时刻程文来不及多想,立刻跪地对刘先生进行心肺复苏。他的迅速反应与专业操作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最终刘先生转危为安。整个过程被人拍摄并上传网络,短时间便获得了700多万次点击与评论。刘先生的老伴感叹到:“我们家一个人都没在,人就被救活了,多亏了程文医生!”


精于开拓一心深研医理 乐在传承注重言传身教


不仅在医疗领域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在科研和教学领域,程文同样孜孜不倦。他深知推动医学不断进步的源泉动力是创新和传承。为了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一方面不断开拓创新,钻研新方法、新手段;一方面乐于传承,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给学生们。他在辽宁省开展了术中唤醒麻醉下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等多项神经外科先进技术,他创建的神经-肿瘤界面术中识别技术、全病程肿瘤复发风险预警系统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内外多家权威学术机构的推荐。他指导学生团队研发的神经肿瘤诊疗新技术,荣获5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奖。他的团队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无论是在诊室里,病床前,还是在祖国的千里沃野,大好河山,程文都一直牢记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而奋斗。一路攀登、一路奉献,程文将成为一名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作为自己不变的目标和追求,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一名优秀医者,一位合格教师的专业和忠诚。


杨建凯事迹简介:圆基层群众“健康梦”

4.png

建凯,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健康扶贫、下乡义诊、巡回医疗、援外医疗……从医十五载,医疗帮扶的道路上,总少不了杨建凯的身影。为了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他加入多个医疗帮扶队伍,足迹遍布河北、贵州、尼泊尔等国内外多地。他深入受援地医院传授先进技术,到偏远乡村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巡诊活动,始终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被受援地患者亲切地称为“医生亲人”。2023年,他被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年医药师”称号;2024年,被授予“中尼友谊勋章”并获得尼泊尔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下沉”基层 帮扶救治


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驻派专家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杨建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受地理位置偏远、医疗人才短缺、基础设施差等方面的影响,当地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比较欠缺,遇到此类疾病只能向上转诊。”杨建凯暗下决心,不管多难都要尽己所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一天夜里,杨建凯刚刚入睡不久,突然同事来敲门,原来,一位63岁的患者,突发脑出血,急需手术。他立刻从寝室一路小跑赶往手术室,带领当地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手术。历时近8个小时,最终,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为了给当地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除每周固定在县医院出诊两次之外,他还常常深入乡村走访群众,为居民送医、送药,足迹遍布阜平县17个村落。


为了把技术留在当地,杨建凯发挥专业特长,在县医院开展了15次业务指导,24次教学查房,以及12次专业培训,为县医院神经外科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在他的指导下,阜平县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等多例高难度四级手术,四级手术数量较以往增长了30%以上。


从阜平回来后,杨建凯的微信里多了70多个好友,用他的话说,这都是他在阜平“走村串巷”结识的亲人们。对于一些进行过手术的村民,他还会定期回访“走亲”,叮嘱他们适度锻炼、吃药。杨建凯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基层群众的“健康梦”不再遥远。


巡诊义诊 “医”心为民


繁忙的工作之余,杨建凯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巡回医疗工作,多次深入行唐、阜平、顺平、唐县、曲阳等地,为群众送去健康和希望。


2018年,正在阜平史家寨乡卫生院进行医疗指导的杨建凯,突然听到CT室传来急切的呼救声。来到CT室后发现是一名1岁的小婴儿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呼吸骤停。询问过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可能患有严重的颅内病变,迅速查阅CT片后发现,果然,孩子后颅窝处有一个巨大的肿瘤,且已经引起了幕上脑室的急性积水。他迅速取来穿刺针,在孩子的额部准确地进行脑室穿刺术,小心翼翼地释放出了部分脑脊液,孩子的呼吸才逐渐恢复平稳。随后,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几个月后康复出院。


巡诊期间,杨建凯在门诊及会诊中共接待患者超过500人次,成功主刀36例手术。此外,他还通过会诊、带教、授课培训等方式,向基层医生传授宝贵的临床经验,以提升他们的诊疗水平。


这些年里,杨建凯总会不定期收到一些“无名”的小礼物,可能是几袋大枣,可能是几包钢丝面……“你的真诚,老百姓都感受的到。”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走出国门 续写大爱


2023年,我省第15批援尼泊尔中国医疗队出征。这支队伍里,也有杨建凯的身影。杨建凯密集走访了30多个村落,为当地村民提供义诊服务。针对年长居民普遍面临的腰腿部疼痛问题,他通过针灸治疗、刮痧等中医疗法,缓解肌肉紧张,解决了众多患者的病痛。


在尼期间,杨建凯诊治门急诊患者360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86人次,成功完成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如首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颅内“拳头大”复发肿瘤的切除、两岁幼儿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切除等。此外,他还致力于培养当地医护人员。从基础解剖学习到手术中的现场演示,从独立操作到MDT多学科合作,全部倾囊相授。


“中国医生是我的亲人”“我信任中国医生”,他用精湛的医术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尼泊尔人民的广泛信任和尊敬。


“哪里有需要,我就走进哪里。”这是杨建凯不变的信念和行动指南。健康是人民的幸福之基,为了这个目标,杨建凯还将继续在他的帮扶之路上“医”路前行。



快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评议,

程文、杨建凯喝彩

评议通道

推荐通道

来源:健康中国、中国文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河北省卫生健康委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