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脑部淋巴系统的关系近年来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现有研究证据,可以明确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脑淋巴系统的发现及其功能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缺乏淋巴系统,但近十年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脑内存在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和脑膜淋巴管,它们通过脑脊液(CSF)与间质液(ISF)的交换,清除代谢废物(如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这些系统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病理蛋白的异常沉积,进而诱发或加重阿尔茨海默病(AD)。
2. 淋巴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蛋白的清除
- Aβ和tau蛋白的清除:类淋巴通过沿血管周围空间的液体流动清除Aβ和tau蛋白。当这一系统受损时,Aβ沉积增加,形成老年斑,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则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
- 淋巴功能障碍先于病理改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发现,淋巴系统功能异常(通过MRI测量的ALPS指数降低)可能早于Aβ斑块的形成,并预测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这表明淋巴系统功能衰退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病理特征。
3. 淋巴系统与AD治疗的关联
- 外科干预:
1)通过“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显著改善。该手术通过加速脑内淋巴液引流,减少代谢废物堆积,验证了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中的潜力。
2)颅骨搬移手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的改善是通过促进脑膜淋巴管的生成,以及增强脑膜淋巴管的引流功能实现的。显著提高了AD小鼠的记忆能力。而随后的进一步研究则发现,颅骨搬移手术不仅减少了小鼠大脑海马区的淀粉样沉积和Aβ斑块的密度,还减轻了神经炎症。
- 药物研发方向:针对淋巴系统的药物(如促进淋巴循环的小分子药物)和物理治疗(如40赫兹光声疗法)正在探索中,旨在通过增强废物清除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
临床上用于治疗 AD 的药物主要有两类(图2):胆碱酯酶抑制剂和 N -甲基- D -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其中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从而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水平,改善 AD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 AD 患者,对早期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NMDA 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则通过调节谷氨酸能神经传递,阻断 NMDA 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钙离子内流,从而减轻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损伤。美金刚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 AD 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症状。
1)Aβ靶向药物:
阿杜卡那单抗(Aducanumab):这是一款备受瞩目的 Aβ 单抗药物。2021 年,FDA加速批准阿杜卡那单抗用于治疗 AD。该药物能够特异性结合 Aβ 寡聚体和纤维状沉淀,促进其清除。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阿杜卡那单抗可以减少大脑中 Aβ 的沉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其临床疗效也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其改善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包括 ARIA - E(水肿)和 ARIA - H(出血)等。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同样是一种针对 Aβ 的单克隆抗体。2023 年,FDA 批准仑卡奈单抗上市。它能够与 Aβ 原纤维结合,阻止其进一步聚集形成有毒性的寡聚体和纤维状沉淀。在临床试验中,仑卡奈单抗显示出显著的降低大脑 Aβ 水平的效果,且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相较于阿杜卡那单抗,其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β-分泌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β - 分泌酶的活性,减少 Aβ 的产生。例如,BMS - 986111 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开发β - 分泌酶抑制剂面临诸多挑战,如药物的选择性和安全性问题。由于β - 分泌酶在体内还有其他生理功能,抑制其活性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2)Tau 蛋白靶向药物
单抗类药物:一些针对 tau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正在研发中,如 AADvac1 等。这些药物旨在通过与 tau 蛋白结合,抑制其聚集和毒性,促进其清除。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tau 蛋白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参与 tau 蛋白磷酸化的激酶,减少 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例如,GSK - 3β 抑制剂等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对 tau 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但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3)神经炎症靶向药物
抗炎药物: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早期的研究中显示出对 AD 的潜在治疗作用。例如,布洛芬等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神经炎症。然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未能证实其显著的临床疗效。
小胶质细胞调节剂:如 PBT2 等药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神经炎症。目前,这些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在评估中。
4. 与其他病理机制的交叉作用
- 神经炎症: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加剧神经炎症。例如,T淋巴细胞的促炎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神经变性相关,而淋巴系统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 血管损害:约80%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合并血管病变(如淀粉样血管病),而血管与淋巴系统在代谢物运输中协同作用,二者的共同损伤可能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
5. 争议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支持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但仍存在争议:
-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评估淋巴功能的血管周围空间(ALPS,通过MRI测量人脑血管周围清除活动的方法)指数尚未完全验证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 因果关系待明确:观察性研究难以确定淋巴系统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还是伴随现象,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脑部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尤其在病理蛋白清除和神经炎症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聚焦于开发针对淋巴系统的早期诊断工具(如血液标志物)和治疗策略(如手术或药物干预),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Louveau A,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atic vessels. Nature. 2015; 523(7560):337-341.
2. Mesquita SD, et al. Functional aspects of meningeal lymphatics in age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2018;560(7717):185-191.
3. Guo X, et al. Emerging roles of 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23; 94(s1): S355-S366.
4. Chachaj A, et al. The Lymphatic System In The Brain Clearance Mechanisms - New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urr Neuropharmacol. 2023; 21(2):380-391.
5. Huang SY, et al. Glymphatic system dysfunction predicts amyloid deposition, neurodegeneration, and clinical prog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24;20(5):3251-3269.
6.Li Y, et al. Impaired glymphatic function as a biomarker for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An exploratory dual cohort study. Alzheimers Dement. 2024 ;20(9):6542-6555.
7.Zhang X, et al. Glymphatic system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s with perivascular space volum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Eur Radiol. 2024 ;34(2):1314-1323.
8.Lee VM, et al. Neurodegenerative tauopathies. Annu Rev Neurosci, 2001, 24: 1121 - 1159.
9.Birks J.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1): CD005593.
10.Salloway S, et al.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 389(7): 606 - 617.
11.Zhang, Jifa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echanisms, clinical trials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4 , 9(1):211.
12.Lu X, et al.Cranial bone maneuver ameliorate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via enhancing meningeal lymphatic drainage function.Alzheimers Dement. 2025 Jan 30:e14518.
13.Bai S, et al. Cranial Bone Transport Promotes Angiogenesis, Neurogenesis, and Modulates Meningeal Lymphatic Function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ats. Stroke. 2022;53(4):1373-1385.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本公众号所载文章、内容、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与本人所在工作部门的立场无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