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发布 | 153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

陈红兵教授:经桡行右CAS困难通路,右锁骨下动脉与CCA夹角狭小,常规和硬泥鳅导丝的辩证使用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病 例 分 享

经桡行右CAS:困难通路,右锁骨下动脉与CCA夹角狭小,常规和硬泥鳅导丝的辩证使用


病例资料


病例特点:

1、治疗通路建立困难的原因

原因是:右侧锁骨下动脉与右侧CCA夹角狭小,大大增加治疗通路管通过时的摩擦力。


2、常规技术下,克服此困难路径的方法

当仅有常用普通6F指引管(Cordis)来建立此治疗通路时,指引头段质硬,通过右侧锁骨下和颈总动脉狭小夹角时必定遭遇巨大摩擦阻力,此时只有通过增强支撑力来克服阻力。方法有:使用加硬导丝,导丝和内衬导管头端尽量上高到颈外动脉分支远端,最好是枕动脉远端,在此患者即使如此。


3、常规泥鳅导丝和硬泥鳅导丝的辩证使用

在本病例,长西蒙管超选右侧CCA后,硬泥鳅导丝在试图超选颈外动脉远端分支时,由于质硬,导致长西蒙管支撑不足,不足以支撑硬导丝深入颈外动脉远端分支,不能为后续指引通过提供足够支撑。反而,常规泥鳅导丝在西蒙管支撑下能顺利超选到枕动脉远端,且能把西蒙管导引到枕动脉远端,增强了支撑力,指引导管可越过夹角弯曲进入CCA近端,但难以进一步前行。此时,用硬泥鳅导丝更换常规泥鳅导丝后,支撑力进一步加强,指引管顺利前行到CCA远端。


4、可做何种技术优化

第一,使用前端柔软一点的6F ENVOY指引管;第二,可尝试使用6F中间管建立治疗通道,如Navien 072管;第三,使用前端顺应性好的专用桡鞘;第四,经西蒙管送入两条.018”硬导丝置于颈外动脉远端,增强支撑力。


病史简介

患者:男,70岁

主诉:因“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准备行CAS术”入院

既往史:长期高血压和吸烟

2年前行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以及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和股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

患者双侧股动脉处既往已植入支架,故选择经桡入路行CAS术。


颈部CTA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高低密度混合斑块,局部管腔重度狭窄。


右侧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夹角狭小,预示CAS术中建立治疗通路可能比较困难。


介入手术过程

西蒙管完成脑血管造影后,经此管送入一长硬泥鳅导丝(260cm),头端送入胸主动脉后交换出西蒙造影管。5F 长西蒙管(125cm)+6F指引管(90cm,Cordis)组成同轴,经长硬泥鳅导丝送入血管内,长西蒙管于主动脉弓成形后超选入右侧CCA,造影路图下,硬泥鳅导丝送入颈外动脉近段后,在尝试把硬泥鳅导丝向颈外动脉远端超选时,西蒙管支撑不足。此时,尝试把6F指引管推送到右侧CCA,因支撑力不足而失败,西蒙管和硬泥鳅导丝弹回主动脉弓。


改换用常规泥鳅导丝,长西蒙管于主动脉弓重新成形,而后再次超选右侧CCA,造影路图下,常规泥鳅导丝超选到右侧颈外动脉分支枕动脉远端,并将5F长西蒙管头端跟进到枕动脉远段。


以位于右侧枕动脉的西蒙管+常规泥鳅导丝为支撑,尝试把6F指引管推送进右侧CCA,由于支撑力不足,指引管头端推送到CCA近端后难以前进,且过程中西蒙管下坠明显,又经泥鳅导丝再次超选入枕动脉。


再次尝试后,指引管还是不能继续推进。


撤出常规泥鳅导丝,西蒙管保留于枕动脉,送入硬泥鳅导丝进一步增强支撑后,指引管顺利推送至右侧CCA远端,透视下见指引管于右锁骨下动脉转弯进入CCA位置无折管,送入通过保护伞。


术者简介 


陈红兵.jpeg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内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影像。完成近千例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熟练掌握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择期和急诊手术,在复杂高危脑动脉缺血病变和脑静脉窦狭窄/闭塞介入治疗领域有一定造诣,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闭塞介入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较早将管壁高分辨MRI和多模式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诊治,极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对药物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前已应用于数千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内领先。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