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会因此失去生命,而幸存者中许多人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病例中占据了大约80%的比例,其主要特征为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造成相应区域脑组织损伤。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血管再通的时间窗口极为关键。研究表明,脑动脉闭塞后每延迟一小时进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会显著降低,而早期再通则能够极大地改善预后。特别是对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而言,由于心房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可能会阻塞较大的脑动脉,这类病变通常伴有较少的侧支循环代偿机制,使得病情更为凶险,对快速实现血管再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房颤相关的大脑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器械显得尤为迫切。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等新型设备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取栓效率,还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接下来,且让我们看看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是如何迅速治疗房颤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的吧!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小时”入院。
现病史:2024年8月15日12时10分因“突发意识丧失1小时”急诊就诊,患者上午11时02分左右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家属拨打120送至我院。12:38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支)溶栓。
既往史及个人史:有“高血压病”史,具体年限不详,口服药物不详;有心房颤动病史,具体不详。
查体情况:GCS评分=7分(E/V/M=2/1/4),NIHSS评分18分,mRS评分4分,ADL评分4级。
术前CT:左侧放射冠区可疑低密度,左侧大脑中动脉密度似增高。
术前MR:1、考虑左侧基底节区、颞叶、侧脑室旁、放射冠区多发急性脑梗死,请结合临床,2、颅脑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A1段、左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示,考虑闭塞。
术前诊断
1、脑梗死(左侧基底节区、颞叶、侧脑室旁、放射冠区)
2、高血压病
3、心房颤动
治疗策略
1、病情评估:
患者为经内科治疗无效,进展加重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符合介入手术干预指征。
2、手术难点:
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动脉闭塞,可表现为闭塞部位形如鼠尾,无明显侧支循环的形成,且没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可能需要抽吸/取栓支架再通。
3、手术方案:
采取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抽拉结合取栓。
手术材料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
取栓支架
微导管
微导丝
01
造影确定血管情况,左侧颈内动脉C7段闭塞。
02
微导管、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到位。
03
取栓支架打开造影。
04
完全再通。
术后CT及MRA
在处理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时,选择适当的介入器械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6F动脉鞘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并使用了200cm的超滑导丝以保证导管能够平稳穿越迂曲的血管路径。为了更精准地到达血栓位置,选用153cm的Rebar-18微导管,它能够在复杂解剖结构中提供出色的操控性。
针对大动脉闭塞的特点,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款导管不仅具备强大的抽吸能力,还有优化的可扩张头端设计,可以在保持高效抽吸的同时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风险,增加抽吸效率。当面对较大或难以抽吸的血栓时,我们会结合使用取栓支架。支架可在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的引导下精确定位至血栓处,通过物理捕捉的方式移除血栓,有效提高了清除效率和彻底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房颤患者因栓子脱落引起的大动脉闭塞脑梗死的过程中,采用包括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在内的综合介入方案,就如同一把“神针”,能在错综复杂的血管迷宫中准确无误地找到病灶,迅速而温和地解除威胁。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机会。
高雪亮
河北省中医院
医学博士,九三学社成员,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科副主任
现为石家庄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脑血管病介入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神经外科学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创伤与神经重症学组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组委
专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