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8日发布 | 1125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病例夹】全国首批植入——林东教授团队:WEB™ 17瘤内扰流装置治疗椎动脉V4段动脉瘤一例

林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朱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在过去几年中,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的出现为国内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并且在全球神介术者的不断探索下,WEB™在更多复杂动脉瘤中也得以应用。过去由于输送导管较硬和型号限制的问题,限制了WEB™的应用范围,而今WEB™ 17系统再度升级而来,适应证适用于3-6mm动脉瘤的治疗,其中2mm高度型号尤其适用于宽而扁的动脉瘤治疗。同时,VIA™ 17微导管新增预塑型型号,便于术中使用。


本期为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林东教授团队带来的WEB™ 17瘤内扰流装置治疗椎动脉V4段动脉瘤一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8岁。


主诉:间断性头晕半月。


现病史:患者间断性头晕半月就诊,MRA提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药物控制;无糖尿病等。


查体:神清,对答切题,四肢自主活动,GCS 15分,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DSA证实: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右侧椎动脉V4段(PICA近端)动脉瘤


初步诊断: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


术前影像检查

术前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术前椎动脉3D旋转造影:



动脉瘤测量

经多角度测量评估:动脉瘤平均瘤宽6.4mm,平均瘤高4.8mm,平均瘤颈宽4.1mm。


2D测量:



器械选择

根据选型推荐表,使用VIA™ 17微导管输送7.0*3.0mm的WEB™ 17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进行栓塞治疗。



治疗过程

患者全麻,仰卧位,经股动脉建立通路。


多次造影确定最佳工作位。


路图下,微导丝导引VIA™ 17微导管顺利到达椎动脉远端。


VIA™ 17微导管无阻超选至动脉瘤瘤腔内。


沿VIA™ 17微导管输送WEB™ 17至动脉瘤。


缓慢推出WEB™ 17,路图下WEB™ 17头端形似“种子”。


部分释放WEB™ 17,“种子发芽”。


继续释放WEB™ 17至“开花”状态。


VIA™ 17微导管轻微顶WEB™ 17,促进WEB™ 17完全打开。


WEB™ 17在瘤内自适应转角度。


完全释放WEB™ 17,见WEB™ 17形态良好,对瘤腔占据充分。


造影观察WEB™ 17无内陷,分支血流不受限,遂在透视下将WEB™ 17解脱。


术后工作位造影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载瘤动脉通畅,即刻栓塞效果满意。


术后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术后体会

该患者颅内多发动脉瘤,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椎动脉瘤呈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破裂风险更高,一期先进行椎动脉V4动脉瘤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3)瘤内扰流装置(WEB™)。综合动脉瘤远期闭塞和复发、术中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等因素,选择WEB™治疗。

侧壁动脉瘤往往需要通过微导管塑形保持瘤腔内微导管头端稳定性。VIA™ 17微导管较21系列更柔软,血管内顺应性更佳,能够安全稳定地将微导管置入瘤内,保证释放过程中微导管的稳定性。

WEB™ 17释放过程更加顺畅,如同弹簧圈输送手感;应用侧壁动脉瘤栓塞过程中,推顶装置操作更加从容安全。

WEB™ 17的推出或许能够成为侧壁动脉瘤栓塞的优先选择方案。


指导专家

林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神经介入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外科分会介入组副组长

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组)委员

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官

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指导带教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访问学者

曾担任卫生部神经介入培训班讲师参与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一项参与编写专著一部,参与了国内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


术者简介


朱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住-专科培训基地教学主任

上海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出血组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工作;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并担任《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Frontier in Neurology》等杂志审稿人。发表各类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2本




型号选择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