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于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交流并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Q1 TOP)。
新型溶瘤病毒Ad-TD-nsIL12简介

基本信息

在这项研究中,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共有8名HGG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接受了Ad-TD-nsIL12治疗。研究团队通过预置的Ommaya囊,向肿瘤内多次注射了剂量从5×109vp到5×1010vp的病毒。
患者基线影像
安全性
试验结果显示,Ad-TD-nsIL12治疗在rHGG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 5×109和1×1010vp的剂量下观察到1-2级的不良事件。在队列3(5×1010vp)的2例患者中观察到3级癫痫发作。因此,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最大耐受剂量被确定为1×1010vp。
肿瘤反应

CR患者治疗和影像变化
(A)该患者首先接受了手术和放化疗以治疗原发肿瘤,但随后出现了肿瘤进展。该患者在初次切除手术后的8.3个月内,连续接受了五次Ad-TD-nsIL12治疗(每次剂量为1×1010vp),并在基线后的7个月达到了完全缓解(CR)。(B)基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复发肿瘤位于手术切除部位内部(红色箭头所示),并与左侧侧脑室相通。因此,病毒通过Ommaya储液囊(i.O)进行给药。治疗后的随访扫描显示,增强影像逐渐减弱,并在首次治疗后的第7个月,肿瘤增强影像消失。在18个月时,未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增强影像。图中所示时间为基线后MRI扫描的时间。(C)折线图展示了肿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
免疫诱导
治疗后采集的组织样本显示出CD4+和CD8+ T细胞显著浸润,进一步验证了病毒的免疫诱导作用。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
(A)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病毒注射后一个月)的样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治疗后CD4+和CD8+细胞发生浸润。(B)在2号患者的治疗后样本中,观察到了EIA(早期区域1A,一种病毒蛋白)和hexon(腺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表明在第三次病毒注射后病毒发生了感染和复制。(C)治疗后肿瘤组织中IL-12(白介素-12)的表达有所增加,尽管这种增加并不显著(n=3,条形图表示标准差,配对t检验,p=0.10)。
1
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
次要目的
2
研究疾病
3
研究地点
4
研究时间
5
入组标准
主要纳入标准
主要排除标准
6
预计患者数量
专家简介

张宏伟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
●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 主任
● 首都医科大学垂体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垂体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神外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二届、十三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 《中国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宁威海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内镜颅底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
● 教育工作经历:2013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宏伟教授,长期从事颅内肿瘤及颅底脑干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完成科技部重点课题两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316104;2020YFC2004706),主要从事恶性脑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颈静脉孔肿瘤经颈静脉突入路的微侵袭治疗、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及经内镜治疗颅底病变的手术治疗研究,发表专业学术文章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五篇;参与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
● 专业特长: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底脑膜瘤、脑室肿瘤及脑干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钱潇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内镜颅底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