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发布 | 25阅读

当心!微塑料侵入大脑……

脑医咨询

脑医汇


何为微塑料?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微塑料指的是“尺寸小于或等于5毫米(mm)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塑料颗粒”。小于1微米(μm)的颗粒则称为纳米塑料。这些微小的塑料难以从环境中分离,因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20世纪70年代,微塑料首次在海洋中被发现。后来,科学家们在牙膏、纺织品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甚至在人体的多个器官中,也能检测到微塑料成分,包括肺部、肠道、肝脏、血液以及精液等。


此前,人们认为血脑屏障(BBB)作为大脑最重要的防线,能够阻挡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然而,2024年9月16日,美国医学会旗下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题为《人脑嗅球中的微塑料》的文章显示,科学家们首次在人体脑组织中直接检测到了微塑料。


研究人员对巴西圣保罗的15名死者进行了尸检,发现在其中8人的大脑嗅觉中枢——嗅球中存在16种合成聚合物颗粒和纤维。在这些聚合物中,约44%为聚丙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塑料,广泛用于包装、服装、家居、饰品等日常生活领域。

那么这些微塑料究竟是如何入侵大脑的呢?研究人员指出,嗅觉通道可能是微塑料进入大脑的一个潜在途径。我们的嗅球位于鼻腔的上方,仅由一块薄骨板与外界隔开。这块骨板有许多小孔,使我们能够嗅闻气味,同时也可能是外来颗粒进入大脑的通道。同时,他们也提醒人们,微塑料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大脑,包括全身循环、直接穿越血脑屏障或通过呼吸途径等。


虽然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在手术切除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人群,三年内合并心肌梗死、卒中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会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表示,双酚A(BPA)这种用于制造饮料容器和玩具等的塑料成分,似乎在美国人的尿液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BPA对实验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据悉,联合国正在引导国际社会谈判达成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致力于在2024年底前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面对微塑料污染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塑料杯和餐具。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均需要经过国家安全标准检测,无需过度恐慌。如果仍有顾虑,可以选择玻璃或易拉罐包装的产品。



END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详情或进入病友群交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18621705623(微信同号)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