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2024年10月16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占祥教授团队在Aging Cell杂志(IF:8.0/Q1 TOP)在线发表了题为“Ketogenic β-hydroxybutyrate regulates β-hydroxybutyrylation of TCA cycle-associateed enzymes and attenuates disease-associated pathologies in Alzheimer’s mice“的文章,阐述了生酮饮食通过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β-羟基丁酰化调控神经元能量代谢改善APP/PS1小鼠病理表型的分子机制。
阿尔茨海默症是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前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发病早期以记忆损伤和认知减退为特征,随着疾病进展,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空间方向感都会受到损害。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AD的患病率及相关的死亡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探索AD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
葡萄糖代谢率降低引起的神经细胞能量缺乏被认为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但其调控机制尚待深入探究。β-羟基丁酰化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是否参与AD的脑组织能量代谢仍不明确。该研究中,作者使用APP/PS1小鼠,借助蛋白质β-羟基丁酰化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CS和SUCLG1的β-羟基丁酰化修饰失调是AD小鼠脑组织ATP缺乏的重要因素,生酮饮食通过诱导APP/PS1小鼠神经元中CS和SUCLG1的β-羟基丁酰化促进三羧酸循环及ATP生成,缓解AD相关的病理表型。该研究为生酮饮食在AD中的潜在治疗功能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
作者分析了APP/PS1与野生型小鼠脑组织中BHB的浓度,发现APP/PS1小鼠脑组织中BHB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蛋白质β-羟基丁酰化修饰可能参与AD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进一步开展了β-羟基丁酰化蛋白质组织学分析,组学的结果显示在A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下调的蛋白质在TCA循环通路中富集。
图1.1. APP/PS1小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下调的蛋白质富集于TCA循环通路中。 (a,b) 8月龄的APP/PS1和WT小鼠脑组织中ATP和BHB的丰度分析。 (c) β-羟基丁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流程图。(d)8月龄APP/PS1相对于WT小鼠脑组织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下调的蛋白质进行GO注释分析。(e)8月龄APP/PS1相对于2月龄的APP/PS1小鼠脑组织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下调的蛋白质GO注释。(f)APP/PS1小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下调的蛋白质KEGG分析。
通过β-羟基丁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验证,发现SUCLG1的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降低与疾病发生相关,而CS的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降低与疾病发展相关。通过Na-β-OHB处理增加其修饰水平可改善酶活性增加ATP的产生。
图1.2. CS和SUCLG1的β-羟基丁酰化修饰降低与APP/PS1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相关。(a,b) 使用β-羟基丁酰化进行免疫沉淀,并使用CS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 (c,d) 使用β-羟基丁酰化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并使用SUCLG1抗体进行western blot 检测。 (e) HT22细胞用PBS或10 mM Na-β-OHB处理24 h。使用β-羟基丁酰化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并使用CS或SUCLG1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f,g) HT22细胞用PBS或10 mM Na-β-OHB处理24 h后,检测CS酶活性(f)和ATP含量(g)。
生酮饮食被认为是增加体内BHB浓度的有效方式。因此,作者对APP/PS1小鼠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生酮饮食处理,结果发现生酮饮食显著诱导神经元中蛋白质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
图1.3.生酮饮食增加APP/PS1小鼠神经元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水平。(a) 对照或生酮饮食处理的APP/PS1小鼠海马和皮层中β-羟基丁酰化免疫荧光染色。 (b)对(a)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c) 对照或生酮饮食处理的APP/PS1小鼠海马和皮层中与NeuN共染的β-羟基丁酰化代表性图像。 (d) NeuN阳性细胞中β-羟基丁酰化修饰强度的定量分析。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生酮饮食诱导神经元中蛋白质β-羟基丁酰化是否可以缓解APP/PS1疾病相关的病理表型。结果表明,生酮饮食显著抑制Aβ斑块沉积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提示生酮饮食具有改善AD相关病理表型的功能。
图1.4. 生酮饮食处理可缓解APP/PS1小鼠AD相关病理表型。(a) 对照或生酮饮食处理的APP/PS1小鼠海马和皮层中Aβ斑块的免疫荧光染色。 (b,c)对(a)中Aβ强度(b)和平均大小(c)的定量分析。 (d) 对照或生酮饮食处理的APP/PS1小鼠海马和皮层中Iba1免疫荧光染色。(e)对(d)中Iba1强度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总结:该项工作阐述了生酮饮食通过诱导TCA循环中关键酶的β-羟基丁酰化修饰改善AD相关病理表型的分子机制。
通讯作者简介
王占祥 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与疾病救治工作近40年,曾留学日本,多次到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进行交流访问,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归国人员,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入选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厦门市重点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厦门市杰出科技人才,厦门市领军人才,首届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厦门市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2022年被评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识别二维码,前往王占祥 教授学术主页
第一作者简介
韩婉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
● 主要从事代谢在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Aging Cell、Cell Discovery、ABBS杂志发表研究性论文;同时参与Cell Death & Disease、JBC及其他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