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发布 | 1211阅读
脑血管-自定义
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

【病例分享】脊髓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

杨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夏小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李文德

解放军总医院

达人收藏


当脑梗发生时,脑血管堵塞会导致大脑区域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支配区域的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这种损伤可能影响到负责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神经通路,从而引发偏瘫。主要表现为同侧上下肢体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脑梗导致偏瘫的概率在30%~50%之间,偏瘫存活者中约75%致残,且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及时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缓偏瘫症状,降低复发概率。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神经调控手术在卒中后偏瘫治疗领域的价值和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将结合近期夏小雨主任团队收治的一例因脑梗塞导致的偏瘫患者,讨论学习脊髓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的要点,如有不足敬请指正。






病例介绍

患者主因“脑梗死后左侧肢体偏瘫、疼痛约1.5年”入院。患者于2023年2月26日突发左下肢活动不利,加重2天后就诊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诊断为“右侧丘脑梗死”,给予相关治疗,后期间断门诊康复治疗,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较前略改善,2023年6月9日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复查头的MR示“右侧枕叶新发脑梗死”,转往“北京中医医院”治疗,诊断为:脑梗死、偏瘫、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右侧颈总动脉狭窄。现患者左侧肢体偏瘫、疼痛,为求手术治疗入院。患病以来患者神清,睡眠可,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2年,最高血压150/90mmHg,未规律服药,“高脂血症”2年,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9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列腺增生”病史2年,未治疗。余无特殊。个人史无特殊。


入院时患者无法行走,只能坐轮椅活动,偶尔可以拄拐杖短距离挪动,左下肢偏瘫伴反复的痉挛、疼痛,为最突出的主诉症状。



治疗情况

2024年8月8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导管室局麻下行临时穿刺短时程电刺激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测试中与患者反复沟通确认刺激后体验,确认刺激相关酥麻感覆盖腰部以下至足部全区域,将电极准确植入到目标节段。


术后次日开启电刺激,患者自觉左下肢轻松,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均较手术前有了明显提高。患者尝试下地活动,惊喜的发现行走松快、自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自行行走。



图1. 局麻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中开机与患者交流刺激体会。


图2. 电极触点主体覆盖T10、T11椎体节段。开启各触点刺激,刺激相关酥麻感覆盖腰部以下至足部的下肢全区域。




心得体会

夏小雨主任指出:近年来,脊髓电刺激疗法在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和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七中心神经修复创新诊疗协助组成员团队已经进行了多次成功案例的治疗。2022年底,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了脊髓电刺激用于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随后国内开展首例脊髓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本病例是应用脊髓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相比于脊髓损伤患者,卒中患者脊髓-肌肉通路保持完好,预期效果应该更好,本案例的治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脑卒中是常见多发疾病,无数病人深受卒中后遗症的困扰。干细胞、颈7神经移位、迷走神经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刺激、脊髓电刺激等各种新疗法不断被开发和尝试,但均无法确保在有限花费下确切的解决问题,很多病人花了很多资源,效果却不如预期。七中心神经修复创新诊疗协助组成员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前期经验积累,进一步提出了经颅磁刺激联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的治疗方案,对比前述方法大大降低治疗费用,无创与微创神经调控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修复创新诊疗协作组简介

神经修复创新诊疗协作组是一个多学科合作平台,专注于脑部和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的诊疗与康复。协作组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创新的评估方法、个性化的治疗路径,并建立标准化的诊疗体系,旨在为患者提供更系统化和精准的康复方案。重点覆盖的适应症包括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偏瘫、截瘫和神经性疼痛等。核心团队由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引入神经调控技术、再生医学、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协作组力图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治疗标准,提升疗效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神经修复创新诊疗协作组的目标是通过跨学科合作,为脑和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路径,促进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协作组专家简介


杨艺 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机接口转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 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Nuffield临床神经科学中心访问学者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聚焦于意识障碍疾病的系统诊断、预后预测和神经调控治疗,以及脑机接口新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夏小雨 副主任医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

. 擅长昏迷促醒全疗程的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

. 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专业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参译意识障碍、功能神外相关专著5部


李文德 副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博士

.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责任心强

. 擅长脊髓损伤、意识障碍、帕金森病、颅脑脊髓肿瘤、颅脑脊髓损伤、脑出血、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先天性脊髓脊柱畸形等疾病的外科诊治

. 从业至今共发表专业论文21篇(中文核心18篇,SCI3篇),参与编著及译著4部,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