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前言
小儿神经外科泛指18岁以下需外科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亚专科。主要疾病范围包括:儿童脑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等)、儿童脑血管病(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等)、发育畸形(脊髓拴系综合征、狭颅症、Chiari畸形、蛛网膜囊肿等)、颅脑外伤、脑瘫运动障碍、脑积水、难治性癫痫等。浙大二院小儿神经外科由徐锦芳主任负责,每年手术患者约500例。浙大二院有完善的儿科、儿童麻醉、儿童护理等团队,有神经外科各个亚专科做支撑,多学科协作治疗从婴幼儿到各个年龄段的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很多是鞍区、松果体区、脑干等复杂疑难脑肿瘤,以及复杂脊髓疾病、烟雾病、难治性癫痫等。从466期开始系列报道该专业组的相关病例,与同道共享,并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小儿神经外科诊治水平的共同提高。
病史简介
患者女,7岁,因“6年余内发热抽搐3次”入院。
患儿6年余前高热时出现抽搐,表现为头部及双眼左斜,四肢抖动,牙关紧闭,口吐泡沫,呼之不应,急至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持续20分钟左右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3年前患儿再次出现抽搐,表现同前,持续十余分钟缓解,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治疗后好转出院,2年前患儿发热后再次出现抽搐,测体温40.7℃,性质同前,持续2-3分钟自行缓解,后至我院住院治疗,查脑电图:异常儿童脑电图(头前部高幅节律性δ活动长程阵发出现)。心脏B超:1. 室间隔基底段、三尖瓣前瓣瓣环处占位,结合病史,横纹肌瘤考虑,2. 三尖瓣少量反流。头颅CT及MRI:脑白质多发病变伴右侧基底节区、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灶。检测TSC2基因变异。诊断为“1. 结节性硬化症;2. 癫痫;3. 心脏横纹肌瘤”,此后定期复查,近日复查头颅磁共振提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多发异常信号,两侧侧脑室侧壁多发异常信号,考虑结节性硬化,右侧基底节区脑室内病灶明显增大,梗阻性脑积水。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咽无充血,心肺听诊无殊,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面部少许红色斑疹,大小不一,压之褪色,骶尾部可见约7cm×12cm鲨鱼皮斑,全身可见多处色素脱失斑,右背可见一牛奶咖啡斑,约3cm×3cm。双侧肋骨外翻。
辅助检查:三年前头颅CT及MRI:脑白质多发病变伴右侧基底节区、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灶(图1)。
此次入院头颅磁共振提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多发异常信号,两侧侧脑室侧壁多发异常信号,考虑结节性硬化,右侧基底节区脑室内病灶明显增大,梗阻性脑积水(图2)。
诊疗经过
入院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神经导航下行经额右侧丘脑及脑室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微红,质地软,血供丰富,见肿瘤从右侧丘脑生长通过透明隔至对侧侧脑室,镜下肿瘤全切。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神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增强MRI示右侧丘脑及脑室内病灶切除术后改变(图3)。
病理报告
术后病理报告:(右侧丘脑及脑室内)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WHO I级(图4)。
免疫组化结果:GFAP (+),Olig-2 (散在少量+),P53 (弱+),Ki-67 (约2%+),IDH1(H09) (-),ATRX (+++),Syn (部分弱阳性),NeuN (-),NF (-),EMA (弱阳性),D2-40 (++),CD34 (部分散在小片状 +),H3K27M (-),H3K27Me3 (+++),TTF-1 (++)。
出院时情况:患儿无发热,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胃纳可,二便无殊。查体:神清,精神可,头部见一纵行切口,无渗血渗液,咽不红,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中,心律不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面部可见少许红色斑丘疹,骶尾部可见约7cm×12cm鲨鱼皮斑,全身可见多处色素脱失斑,右背可见一牛奶咖啡斑,约3cm×3cm,双侧肋骨外翻。
术后10个月复查头部MR:右侧脑室内病灶切除术后,两侧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皮层下多发结节,考虑结节性硬化。两侧半卵圆区腔隙灶(部分VR间隙考虑)。两侧海马体积略小(图5)。
讨论
图6. TSC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神经外科季剑雄主治医师整理,神经外科徐锦芳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往期回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