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一所始建于1954年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历经数十载春秋,已发展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知名的三级优秀综合医院。医院不仅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更在脑科领域树立了较高的专业标杆与良好声誉,是武汉地区特色化发展的典范。
为了进一步提升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质量,扩大在脑血管病诊治领域的影响力,医院特别成立了脑血管病中心。该中心秉承“大专科 强综合”的发展理念,围绕脑血管病诊治需求,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临床资源,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治疗,不仅开通了急性脑血管病救治绿色通道,还制定了详尽规范的医疗流程和诊疗指南,确保了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近期,脑医汇-神介资讯通过【对话长航】栏目,专访了该院副院长胡飞教授、中心主任潘力教授等医疗团队核心成员,揭秘该中心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治疗方法。欢迎各位同行阅读并分享您的见解!

胡飞副院长:我院以“大专科 强综合”为发展目标,其中大专科是指脑科。脑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而脑血管病中心则是脑科发展的“排头兵”。因此,脑血管病中心的发展对我院脑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院计划将脑血管病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在区域内具有一流水平和相当辐射能力的中心。我们整合了医院的各项资源,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影像检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康复医学科等专业,构建一个全流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为脑血管病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整体发展中,我们高度整合了脑血管病中心的核心科室——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同时也将出血性血管性疾病与缺血性血管疾病的诊治进行了整合,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与脑血管病中心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
脑医汇-神介资讯:在推动脑血管病中心发展过程中,医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和投入?这些措施如何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胡飞副院长:医院高度重视脑血管病中心的建设,已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显著支持。脑血管病中心配备了专属的神经介入和120脑卒中急救站,并即将启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同时,医院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院前急救、急诊、影像检查、康复等多个科室,以脑血管病中心为核心,形成高效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确保病人获得专业、规范、快速的治疗。
脑医汇-神介资讯: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为医护人员带来了诸多便利,您认为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在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空间或改进方向?
胡飞副院长: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表现卓越,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首先,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学习平台,支持本月内即时学习,实现跨医院、跨层级的转播功能,并可将录播内容用于教学展示。其次,该系统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资料储存功能,为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资料保障。
潘力主任:为了使脑血管病患者在武汉得到更及时更有效和更规范的诊治,同时进一步扩大武汉脑科医院脑血管病诊治技术在省内外的影响,真正实现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规范化、数据化和序贯化,脑血管病中心应运而生。
作为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我见证了中心在治疗领域数量与质量的显著跃升。目前,中心床位达82张,预计年介入治疗和造影量超1000台。我们的团队提供24小时/7天全天候应诊,为出血性、急性和区域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脑医汇-神介资讯:长江航运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哪些领域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有哪些独特的诊疗方法?
潘力主任:长江航运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急诊医学等多学科资源,构筑了强大的医疗团队。其专业特色涵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绿色通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及瘘的介入治疗,以及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如烟雾病搭桥、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在儿童脑血管病及复杂动脉瘤的密网支架治疗方面,中心在湖北省具有显著优势。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认为当前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是什么?未来有哪些研究方向值得关注?
潘力主任: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集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管理、脑小血管病防治及复杂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和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症的治疗及真实世界研究。未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为真实世界研究,旨在通过多中心联合的RCT研究,为解决医疗指南和临床实验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依据。
潘力主任:我自2017年从中部战区总医院退役后,被原单位返聘任脑血管病区主任五年。去年,因个人原因转至长江航运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并兼任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我秉持部队培养的吃苦耐劳整齐划一的严谨作风及导师马廉亭教授的雷厉风行精神,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新平台上,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我们积极引入新治疗理念和设备,现脑血管病中心的救治水平已显著提升,数量与质量均获大幅进步。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在颅内动脉瘤、颅内与椎管内动静脉瘘等常见及复杂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做出很多贡献,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潘力主任:自1995年大学毕业起,我已在医疗领域工作近30年,其中28年效力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现中部战区总医院)。我师从中国神经介入奠基人马廉亭教授,诊治脑血管病患者近万例,在脑血管病诊断与科研创新方面成绩显著。我获批了多项国家和军队的自然基金课题,荣获军队及省部级医疗成果奖多项,并参编和主编著作7部。
脑医汇-神介资讯: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如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在学科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请分享一下您的使用经验。
潘力主任:我们中心采用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后,通过手术直播和录播,显著提升了团队的实战和临床应变能力。同时,应用病例复盘系统,确保质控细节完整,尤其对于出现意外和并发症的病例,通过全流程多数据分析,迅速定位原因,增强了团队的纠错能力,促进团队水平快速提升。此外,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的远程操控功能使我能够远程调阅3D图像测量数据,与术者进行远程沟通,提升了策略制定的准确性,极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对年轻术者尤为有益。
脑医汇-神介资讯:面对未来脑血管病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中心将会有哪些发展规划和目标?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提升等方面,中心将采取哪些措施?您希望未来中心在脑血管病领域取得哪些新的突破和成就?
潘力主任:长江航运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致力于提升疗效与医疗服务,通过规范科室管理、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树立良好口碑,赢得患者好评,推动科室发展。其次,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合作单位的合作,拓展新的合作机会,提升患者数量与质量,增加高难度手术比例。再者,我们量化团队成员的科研学术目标,力争成功申报湖北临床医疗研究中心及脑积水血管病微创治疗中心。同时,中心努力达成卒中绿道和复杂脑积水血管介入治疗比翼齐飞,使二者成为医院的特色学科和品牌。此外,我们注重创新发展,积极应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争取资源与政策,加快科室发展。未来,脑血管病中心将致力于在小儿复杂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卒中绿道建设及AI辅助手术诊疗方面取得新突破。
王万铭主任:从1.0到3.0时代——长江航运总医院脑血管病治疗的跨越式发展
王万铭主任:长江航运总医院自1954年建院至今已历经70载。医院始终坚守“大专科 强综合”的发展战略,以脑科品牌为核心,其中血管病亚专业尤为突出。自2006年起,医院先后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先后派遣王晏文主任、邱勇主任等专家前往学习,引入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技术,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病治疗进入1.0时代。
随着医院发展需求,2012年后,医院又引进了王万铭主任等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了血管病治疗,使之能够开展多种动脉瘤、畸形、动静脉瘘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标志着脑血管病治疗进入2.0时代。
至2023年,医院再次引进中部战区总医院潘力教授团队,极大地增强了脑血管病亚专业的实力。在潘教授的带领下,该亚专业已能开展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多种血管病治疗,包括动脉和静脉病变的治疗,实现了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脑医汇-神介资讯: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有哪些新的发展和突破?贵科室在这方面有哪些最新的进展?
王万铭主任:血管介入技术作为创新的微创临床手段,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开辟新途径,特别是神经介入领域紧随心血管介入的步伐快速发展。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如机械取栓技术和多项研究(如MR-CLEAN、ESCAPE等)的积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此外,血栓抽吸术以及慢性闭塞开通技术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辅助下,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精准度。对于静脉窦病变,超选择性溶栓、支架取栓及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材料以及医疗理念的更新,血管内治疗将继续飞速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并谈谈其重要性吗?您在工作中是如何确保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得到有效实施的?
王万铭主任:脑血管病作为一类复杂的综合征,涉及多种成因,包括心脏问题、免疫、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涵盖急性期处理、康复、预防及随访等全流程。规范化治疗能确保患者在各阶段获得最佳疗效,避免不当治疗导致的并发症。以急性期治疗为例,4.5小时内溶栓为首选,4.5至6小时可能需桥接治疗,而超过6小时则需考虑血管介入。不规范的治疗,如超时溶栓,可能导致出血转化,增加患者风险。对于狭窄患者,血压管理需个体化,严重狭窄时需适当升压以保证脑灌注。
为实现规范化治疗,我们需不断更新学习指南,确保治疗有标(有标准、有标杆、有对照)可循。此外,通过定期的脑血管病例会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我们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确保治疗更加标准、规范。
脑医汇-神介资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您认为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在未来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王万铭主任: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该领域作为新型亚专业,正经历快速发展。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血管介入领域。例如,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牵头研发的介入机器人技术,预示着该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二是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最初的裸支架到药物支架,再到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这些新材料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应用,预计不久后将推广至脑血管领域。
三是新理念的进步,特别是在治疗重要功能区病变方面。随着新材料和新理念的进步,如生物可降解支架和球囊的应用,未来治疗的可能性将更为广阔。
肖国民主任:脑血管病中心涵盖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等,现有床位82张,人员构成包括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生10人。中心能全面开展出血性和缺血性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静脉窦血栓、急诊取栓溶栓及颈动脉狭窄等。特色治疗包括密网支架植入和WEB瘤内扰流装置植入,得益于医院对脑血管病中心的支持,这些手术开展得较为成熟。
脑医汇-神介资讯: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开始接触并深入学习脑血管介入技术的?您认为脑血管介入技术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肖国民主任:自2004年起,我先后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修神经介入技术,专注于脑血管造影及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有微创性、患者易接受性、恢复迅速和损伤小等显著优点,尤其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先进材料如弹簧圈、支架、密网支架等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动脉瘤的复发率,相较于开颅手术,其具有更低的复发率和更小的创伤,展现出巨大的优势。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在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开颅手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否分享一些经验或研究进展?
肖国民主任:神经介入手术被誉为需“狮心、鹰眼、女人手”。“狮心”代表勇于挑战疾病的决心,“鹰眼”要求精准辨别病情并找到解决之道,而“女人手”则强调操作时的极度细致,对导管和导丝反馈的微小阻力亦需谨慎应对。在手术过程中,面对困难时须冷静思考,寻求有效解决方案,以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脑医汇-神介资讯:能否请您描述一下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在哪些场景中应用较多?这些场景有哪些特点和需求?
肖国民主任: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可以全程录制手术,对医生极具价值。首先,它有助于医生回顾手术,分析诊断、治疗方式和细节,为年轻医生提供成长帮助;其次,支持学术交流,如手术直播,全面保存资料;最后,对病人随访大有裨益,通过比较术前、术中情况,判断动脉瘤栓塞效果和血管畸形治愈、复发情况,为病情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张少杰医师:在潘力教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及脊髓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以及急性脑梗塞的机械取栓技术。当前科室研究聚焦于三个方向:
1)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DSA或CTA数据,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精准指导。
2)硬脑膜淋巴管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揭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潜力,以降低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3)大脑中动脉闭塞晚期再通后的皮层微循环及脑功能改变研究,利用光电成像技术探究闭塞后微循环变化与脑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这些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经历或转折点,对您掌握脑血管介入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少杰医师:在硕士学习期间,我师从潘力主任,专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师爷马廉亭教授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学科带头人,对血管内治疗技术有极高要求,所以我们经过严格训练和大量实践,我独立完成了约500台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此外,我还负责带教基层医生及同门,分享并发症案例。
2023年10月,我随潘力教授参加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组织的东方脑血管病大会,与全球顶尖的神经介入专家交流,深入了解了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如血管内脑机接口技术和治疗脑积水的新方法。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并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决心。这就是我致力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原因。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个人在使用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的过程中,有哪些深刻的体验或感受?
张少杰医师: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是一个卓越的软件平台,它为医生提供个人账户,实现在医院手术室与导管室的实时连接。医生可便捷查看手术现场、显微镜及内镜下的手术情况,包括DSA实时和3D旋转数据,极大提升了手术便利性。
此外,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支持手术直播,方便我们与全国各大神经介入中心联合完成手术直播,分享和学习介入治疗经验。该平台还能与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ZOOM等无缝对接,实现手术转播,为教学培训提供支持。
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的录播功能尤其强大,能完整保存手术资料,方便医生回顾手术细节,特别是并发症处理,有助于全科室对并发症进行再学习和反思。同时,其视频剪辑功能使医生在对外交流学习时,能轻松获取原始数据,进行病例汇报和经验分享,这是脑医汇示教转播系统最为突出的优点。
万明叶护士长:我们脑血管病中心护理团队有29人,包括1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23名本科学历护士。中心设有82张开放床位,患者在此可享受到与北京天坛医院同等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脑医汇-神介资讯:基于您在神经介入护理领域的丰富经验,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您的理解感受?
万明叶护士长:神经介入护理专业性强且技术含量较高,它涵盖了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专业护理。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护理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胡飞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协作单位主任,长江航运总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
武汉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湖北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湖北省神经修复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抗癌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武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垂体腺瘤、脑膜瘤等)、椎管内肿瘤、脑血管病、脑积水、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潘力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及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原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管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湖北神经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湖北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湖北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及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湖北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临床外科学杂志》和《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特约审稿人
从事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20余年,对于常见及复杂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撰写神经外科论著5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6部。曾获省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2、3等奖6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军队自然科学基金多项,2009年美国波士顿Tufts university Lahey Clinic Medical Center 神经介入科访问学者
王万铭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常务委员
中国慢病学会委员
湖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病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三十年,曾先后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进修学习。《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等编委,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对神经内科疾病如脑血管病、痴呆、头痛、眩晕、癫痫等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病超急性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及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
肖国民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三病区副主任,脑科实验室主任
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理事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复合手术专委会常委
武汉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目前能独立完成各种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常见颅内肿瘤的开颅手术治疗。近10年来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能独立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已开展近千例。能够独立完成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取栓,以及颅内外支架植入手术,能够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并且能够独立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等
扫描上方二维码
进入肖国民 教授学术主页
张少杰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住院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神经外科)专硕研究生
参与科研项目3项,主持科研项目2项;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临床技能大赛省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文章2篇,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掌握常见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流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
万明叶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及神经外科三病区护士长
主管护师
武汉轻工大学外聘教师
武汉市护理学会第二届脑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武汉市护理学会第四届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延续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参与长航局课题2项,发表论文多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