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发布 | 3339阅读
脑肿瘤-神经鞘瘤

全神经内镜下听神经瘤切除

胡荣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林江凯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储卫华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达人收藏
显微镜下听神经瘤切除是目前的主流术式,内镜因其广域视角和抵近观察的优势逐渐被用于辅助听神经瘤的显微切除。近期,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胡荣教授、林江凯主任医师、储卫华副主任医师团队进一步探索开展了乙状窦后入路全神经内镜下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



病例1,Koos II级,核磁内听道外肿瘤最大径9mm

患者女,58岁。


病史:右耳耳鸣1年余,加重伴听力下降半年。


术前核磁:




术中经过

肿瘤暴露

内听道磨开


内听道肿瘤摘除


肿瘤从面听神经分离

切除后术区结构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术后情况

术后一周核磁:


术后面神经功能HB 1级。


  


保留实用听力。




病例2,Koos Ⅲ级,核磁肿瘤内听道外最大径22mm

患者男,59岁。


病史: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1年余,加重2月余。


术前核磁:




术中情况

肿瘤暴露


肿瘤分离


肿瘤切除后术区




术后情况

术后一周核磁:


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HB 1级。


  


右侧存在可测听力,较术前有下降。



病例3,Koos Ⅳ级,核磁影像肿瘤最大直径31mm

患者女,33岁。


病史:左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半年,头晕三月。


术前核磁:




术中经过

肿瘤暴露


面神经位于肿瘤背侧


脑干侧小血管分离


三叉神经分离


面听神经分离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术后情况

术后一周核磁:


术后三天面神经功能HB 3级。


  


左侧无实用听力。




术者体会


我们近期选择了直径分别在1cm、2cm、3cm左右大小的听神经瘤,进行全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这三个病例是连续进行的,手术结果显示减瘤、内听道磨开、肿瘤周边神经血管分离等听神经瘤切除相关操作均可以在内镜下顺利完成,神经保护效果良好。


减瘤所包括的显微剪开、吸引器吸除、刮匙挖除等操作,在内镜下完成与显微镜相比更清晰和精准,只是刚开始操作速度稍缓慢,这可能与从显微镜转向内镜需改变手眼协调习惯以及熟练程度有关。减瘤操作一般在瘤内进行,安全性较高,内镜下实施也不会增加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相反,由于内镜的抵近观察,为减瘤操作提供了更清晰的画面。


内镜下进行内听道内部肿瘤的探查与切除,是目前听神经瘤“双镜”切除术中内镜使用的主要场景。全神经内镜下切除听瘤具有一定挑战,但可充分发挥内镜的视野、角度和抵近观察的优势,利于肿瘤切除和面听神经保护。内镜下磨开内听道与显微镜下磨开内听道基本操作一致,但内镜下更方便术者判断磨除骨质的变化,宽度是否与肿瘤正好对应,如有颈静脉高位更方便看清判断。


肿瘤周边神经血管分离是听神经瘤切除的最关键之处,直接决定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内镜的抵近观察、角度调整和视野优势可更清晰的显示出神经血管,利于保护。本组病例3的面神经位于肿瘤背侧,较少见,内镜的抵近观察显示出该处与肿瘤包膜存在差异,结合电生理监测,第一时间确认了面神经,避免了手术误伤。由于小脑半球和骨窗边缘的遮挡,肿瘤自小脑、脑干面分离时,周边的神经血管会有一部分处于显微镜视野之外,过度牵拉小脑虽增大视野但易导致挫伤,不牵拉又存在着需要盲操作的风险。内镜配合曲度器械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在Koos分级Ⅲ级以上的脑干、小脑受压的大型听神经瘤术中使用内镜也是有优势的。


助手持镜与术者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与显微手术相比,内镜助手提供的术中牵拉等协助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内镜进入术区,手术空间有一定受限,需要术者和助手的默契配合,这是听神经瘤全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相比需要去不断摸索提高的地方。






专家简介


胡荣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重庆市杰出青年、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兼任重庆市医学会卒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 临床主要从事:1、神经内镜经鼻和经颅微创切除颅底肿瘤;2、脑出血精准诊疗与修复;3、多模态导航与术中唤醒下脑深部肿瘤精准切除。主要研究方向:1、脑卒中后神经损伤与修复;2、微环境与干细胞命运决定;3、脑出血诊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28项,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

. 获批专利12项(其中PCT专利2项,发明专利7项);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手术大赛一等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优秀青年医师奖”、“踏血无痕脑肿瘤显微手术大赛第二名” 和“全军神外手术大赛银奖”



林江凯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 博士、博士后

.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分会神经发育畸形修复学组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髓脊柱学组委员

. 重庆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脊柱组名誉组长/小儿组顾问)委员 

. 擅长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等和颅颈畸形、脊髓拴系综合征、骶神经管囊肿、脊柱退变的显微手术治疗

. 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首批青年奖)、军队人才岗位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点课题等10余项。获陆军军医大学医疗新技术奖7项(牵头5项二甲),牵头或参与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9项,培养硕士博士18人,发表论文为7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5部。立三等功1次



储卫华 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脊髓脊柱肿瘤及创伤、颈腰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以及骶管囊肿、脊髓拴系等的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对听神经瘤、岩斜区肿瘤、脑干肿瘤等颅底外科亦有较丰富的经验

. 承担国家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8项,总经费约400余万。提交《中国国防科技报告》1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专家共识3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大学临床新技术奖二级甲等奖4项

. 学术任职:历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模态影像技术与神经修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发育畸形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委员会青年委员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