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8月月度人物候选人网上评议环节正式启动。经广大群众热情推荐线索、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认真审核报送,2024年8月共有51位候选人接受评议。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总院执行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委朱巍教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海燕和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朱文浩成功入围。
朱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总院执行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委
李海燕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朱文浩
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评议通道
点击上方按钮
选择“朱巍”、“李海燕”、“朱文浩”
留下您的“昵称”,在页面输入“您想对TA说的话”
最后输入正确的验证码,点击“提交”
您的留言就有可能入选精选留言,在本期评议页面下方展示哦!
快快行动起来吧!
丨朱巍事迹简介:做神经外科领域的探路者
朱巍,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总院执行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委。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在神经外科领域,先后荣获人民日报“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朱巍长期从事疑难脑血管病、颅底外科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每年开展复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等高难度手术500余例。他在国内较早研究现代脑血管搭桥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显著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治愈率与安全性。发表了有关颅内外血管重建策略的系列论文与专著,详细阐述了血管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技术要点和策略,推动了我国难治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水平提升。在国际上,他率先开展运用高分辨磁共振瘤壁成像技术,预测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为脑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与手术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朱巍还创建了一站式复合手术脑动静脉畸形诊疗体系,该体系可结合术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根据不同类型脑动静脉畸形,针对性地提出手术诊治策略,降低了脑动静脉畸形尤其是部分难治性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治愈率。
朱巍不仅在岗位上恪尽职守,他还富有探索精神。他发现了脑动脉瘤发生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新机制,阐明了动脉壁平滑肌表型转化所导致的弹力层破坏是脑动脉瘤进展和破裂的关键病理改变之一,提出“平滑肌炎性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调—内皮细胞逃逸”,推动了对颅内动脉瘤发生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探索不只于理论,他还紧贴临床需求,寻找从根本上解决相当部分复杂脑动脉瘤的新方法、新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自主研制出第3代脑动脉瘤支架,为探索有效降低脑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通过不断探索,朱巍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上海市重大临床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80篇,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论文12篇。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曾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支部书记,朱巍认识到先进的党支部不仅要围绕科室发展,更要支持祖国医学事业发展,深入基层和边疆为群众服务。他通过组织华山神经外科专家团队赴西部地区开展医疗扶贫;组织专家团队前往广西百色、贵州遵义等地开设义诊,帮助当地医院进行神经外科疑难病例救治,并开展神经外科新技术培训;在云南省维西县设立乡村医生赋能培训项目等措施,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救治能力和医学教育水平,为偏远地区民众就医送去真切的关怀。
新冠疫情期间,朱巍不仅动员神经外科精锐护理人员驰援武汉,还积极募集资金及抗疫所需物资,全力支援抗疫。他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支部党员奋战在前线,积极开展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丨李海燕事迹简介:恪守医德坚守一线
李海燕,女,汉族,1969年12月生,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来,她不忘治病救人初心,始终恪守医德,用满腔热忱为每一名患者解除病痛,努力践行一个医生的职业追求。2010年,她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2021年,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李海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每一位接诊患者都全力以赴、尽心救治。她常对团队成员说:“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是做医生的根本。”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救治的机会。她曾经接诊一位年仅30岁的发热、四肢瘫痪且昏迷7天的女性患者。头颅核磁提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核磁增强后报告“颅内多发脓肿可能”,但患者脑脊液检查并不支持颅内脓肿,康复希望渺茫。为了明确诊断,她认真查阅相关文献,主持包括5个科室在内的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并和相关科室专家反复多次深入探讨,调整用药。患者的病情迅速恢复,2周后四肢肌力恢复正常,6周后语言和智能恢复正常,2个月后复查颅内病灶完全消失。当患者和家属对她表示感谢时,她全然忘却为救患者在医院里连续奋战48个小时,她说:“我从她的康复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生命之花的再次绽放便是对医生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她还经常自费购药到偏远地区患者家中随访,帮助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她曾诊治一位28岁的线粒体肌病患者,该病只要坚持服药,便能维持正常生活。但患者家境贫困,难以定时复查,她便带领团队定期随访,除将急需药品带给患者外,还将血样带到医院自费为患者检查、指导用药。正是她始终如一的精准诊疗,患者发病10余年来,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30多年临床工作,她以院为家,时刻为病人着想,在保证诊疗的基础上,为患者精打细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对医生来讲,医术是安身立命、造福患者之本。李海燕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加强与上级医院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前沿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
她带领团队率先在省内开展神经肌肉病的病理诊断和神经遗传病基因诊断,成立神经肌肉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千余名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患者的精准诊治提供了依据,使只能在国家或省级医院才能诊治的疾病在安阳市内就能得到有效治疗,避免患者辗转就医所带来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2013年,她主动承担起国家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及卒中中心的建设任务,在安阳市率先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展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取栓和血管内治疗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等急性脑血管病高难度诊疗技术,每年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6000余人,静脉溶栓300余例,取栓200余例,从入院到静脉溶栓平均时间25分钟,各项质控指标在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排名中名列前茅,多项诊疗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她重视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言传身教,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SCI5篇、中华系列11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
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神经内科亚专科建设,在省内率先开设了神经内科专病门诊。历经10余年发展,科室目前有13个亚专科、2个市重点专病、5个国家级诊疗平台,先后获评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作为一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不忘治病救人初心,牢记人大代表使命,利用考察、调研、座谈、义诊等机会,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建言献策。
履职6年来,她共提交关于卫生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建议议案35件,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部分建议如关于基本药物保障、老年人就医保障、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环境污染精准治理、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等,得到了及时采纳。
李海燕热爱医学事业,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从医30余年,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病情和生命放在第一位。她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有力彰显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丨朱文浩事迹简介:为患者奉献全部力量
朱文浩,男,汉族,1981年0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2023年8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山东好医生;2022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
朱文浩在青少年时就立志从事医学事业,扎根中医药临床工作16年来,他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始终将患者的病情记挂在心里。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朱文浩在工作日经常需要早出晚归,节假日有时也要加班工作。曾有一位患者因家中有事错过了复诊时间,便打电话询问能否加班诊治,朱文浩毫不犹豫地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驱车20公里到医院给患者诊治。
淄博疫情严重时,医务人员须常驻医院。由于朱文浩的爱人借调到济南工作,无法回家,他再常驻医院就会导致家中2岁的孩子无人照顾。为了患者健康,朱文浩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带上孩子进入疫区。他将孩子放到岳母家后即进驻医院,始终奋战在前线。对待无人照料的患者,他会主动给患者买饭,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他还会自掏腰包帮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疫情期间,很多患者被隔离在家,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朱文浩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号留给患者,方便患者咨询,他的手机号码也慢慢变成了咨询热线。每个患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咨询他,他都会耐心解答。有时患者会凌晨2点给他打电话,他也无怨无悔,依然会细心地告诉患者或者家属如何处置。
2022年的一个夜晚,朱文浩因连续高强度工作突发眩晕,无法站立,由120送往医院治疗。尽管身体不适,但朱文浩心里想的还是自己门诊上已经预约的患者如何诊治,他打电话安排好每一位预约患者后才安心住院治疗。病情稍微好转,又投入到工作中。
2024年除夕前,朱文浩的孩子住进了ICU,他在除夕当天躺在陪诊室的椅子上陪伴孩子,次日便匆匆赶回了医院门诊。他说:“大年初一一般没有患者来看病,来的都是急症,我不能缺位,那样会耽误患者治疗。”
朱文浩非常热爱中医经典,他认为,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先学好中医经典,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2021年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选拔考试中,朱文浩以全省第一名入选。2023年,在朱文浩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之时,他需要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训项目,为了不错过学习机会,他在孩子出院前就匆匆踏上了求学之路。
从事临床工作之余,朱文浩也会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了开展科研工作,他经常需要在淄博和济南之间两地跑。有一次赶上大雪天气,他冒着危险从济南开车六个多小时才返回医院。经过不懈努力,朱文浩目前已主持局省共建课题1项,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淄博市科技局课题3项,GCP课题6项,参加国家级课题6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淄博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淄博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4篇,授权国家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主编参编著作8部。
在教学方面,朱文浩既承担了医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和规培工作,也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待学生,他因材施教,以德化人,不仅教授他们专业知识,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很多学生毕业多年,过节时还会发给他节日的问候。他总说“我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我也这样教你们。”
快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评议,
为朱巍、李海燕和朱文浩助力吧!
来源:健康中国、中国文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