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urg. 2024 Mar 29;0(0).:1-6 doi: 10.3171/2024.1.JNS232627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除了身体残疾外,许多TBI患者还存在精神和神经认知障碍。因此,即使在急性期之后,TBI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
中度TBI (GCS评分9-12)目前的研究较少,但是中度TBI约占所有脑损伤的20%,死亡率超过10%,也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中度TBI的流行病学和与神经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
研究方法
1) 该研究使用2019年至2022年日本创伤数据库(JTDB)的数据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2) 纳入标准:年龄>17岁的中度TBI患者,中度TBI被定义为到达医院时GCS评分为9-12。
3) 排除标准:头部简易损伤量表(AIS)评分为9分(未明确的头部损伤)和缺少神经预后数据。
4) 收集并分析的因素:患者人口统计学(年龄、性别、Charlson共病指数(CCI)、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机制(高空坠落、地面坠落、楼梯坠落、机动车碰撞、摩托车事故、行人事故、自行车事故)、头部AI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GCS评分、入院时血压、颅内损伤情况、颅内外严重损伤(AIS评分> 2)、急救程序(机械通气、输血、使用氨甲环酸)或手术干预(开颅、颅内压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出院时GOS评分和主要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被定义为心血管事件,如心脏骤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感染,如肺炎或尿路感染。
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进行了完整的案例分析。连续变量汇总为中位数(四分位间距[IQR]),分类变量汇总为数量(百分比)。主要结局是较差的神经功能预后结果(出院时的GOS评分进行评估,GOS评分1-3为神经预后差),次要结局是住院死亡率。进行多变量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神经预后不良和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根据以往的报告和临床重要性,纳入了以下自变量:年龄、性别、CCI、抗血小板/抗凝药物、院间转院、创伤类型(如钝性创伤、伴下肢损伤)、GCS评分、入院时低血压(收缩压< 90 mm Hg)、ISS 15、颅内病变(如硬膜外血肿)、24小时内输血、使用氨甲环酸、外科手术(如开颅或颅内压监测)和主要并发症。采用GCS评分作为序数变量,以12分作为参考范畴。ISS被用作分类变量,截断值为15。年龄也被用作分类变量,截止年龄为65岁。解释变量缺失的病例被排除在多变量分析之外。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多重共线性。p值为双侧分析,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表1:在1638例患者中,67%为男性,中位年龄为73岁。大约98%的外伤性损伤是钝性创伤的结果,在地面上摔倒是最常见的机制(n = 545例,33%),其次是在楼梯上摔倒(n = 332例,20%)。颅内病变以硬膜下血肿和脑挫伤最为常见,各482例(29%)。头部AIS评分中位数为3分(IQR 3 - 4)。多发伤483例(29%),其中胸外伤318例,中位ISS为17 (IQR 10-25)。在急救过程中,366名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560名患者接受了氨甲环酸治疗,入院后24小时内输血417例(25%)。在神经外科手术干预方面,开颅247例(15%),放置颅内压监测仪58例(4%)。1335例(80%)入住ICU。


图1、表2:873例患者(53%)神经预后良好,其中502例(31%)GOS评分为5分,371例(23%)GOS评分为4分。在神经预后较差的病例中,503例GOS评分为3分(31%),47例GOS评分为2分(3%),住院死亡率为13% (n = 215)。206例(13%)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283例(17%)患者出现主要并发症,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24例(14%),其次是尿路感染85例(5%)。

表3:以下因素与神经预后不良相关:年龄较大(≥65岁;调整优势比[aOR] 4.66, 95% CI 3.54-6.12),较高的CCI (aOR 1.27, 95% CI 1.14-1.42),GCS评分为9 (aOR 1.50, 95% CI 1.08-2.09)和10 (aOR 1.37, 95% CI 1.01-1.85),严重损伤(ISS > 15;aOR 1.93, 95% CI 1.49-2.50),以及接受以下急救治疗的措施:机械通气(aOR 1.76, 95% CI 1.27-2.42),24小时内输血(aOR 1.76, 95% CI 1.29-2.41),开颅手术(aOR 1.57, 95% CI 1.08-2.28)。
接受氨甲环酸治疗的患者(aOR 0.74, 95% CI 0.58-0.94)和入住ICU的患者(aOR 0.69, 95% CI 0.52-0.93)的神经系统预后较好。
有主要并发症的患者神经系统预后较差(aOR 2.12, 95% CI 1.55-2.90)。未发现与神经预后相关的其他因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7。

表4:具有以下因素的患者与较高的院内死亡率相关:年龄≥65岁(aOR 3.37,95% CI 2.18-5.22),较高的CCI (aOR 1.14, 95% CI 1.01-1.29),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aOR 1.77,95% CI 1.14 - 2.74),GCS评分为9 (aOR 1.69, 95% CI 1.07-2.67),严重损伤(ISS > 15;aOR 1.79, 95% CI 1.21-2.65)、低血压(aOR 1.88, 95% CI 1.05-3.36)和机械通气需求(aOR 3.20, 95% CI 2.12-4.83)。接受氨甲环酸治疗的患者(aOR 0.57, 95% CI 0.40-0.82)和住进ICU的患者(aOR 0.48, 95% CI 0.33-0.72)死亡率较低。没有发现与死亡率相关的其他因变量。
总结
几乎一半(47%,其中有13%死亡)的中度TBI患者在出院时神经预后较差。研究发现,年龄较大、CCI较高、GCS评分为9或10分、严重创伤、需要机械通气或开颅术等因素与中度TBI患者的神经预后不良有关。氨甲环酸的使用和入住ICU可能对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作用。
局限性
1、该研究使用JTDB的数据,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无法解释变量与神经预后之间的因果关系。
2、存在影响预后的未测量的混杂因素。
3、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4、仅分析了日本地区的数据,限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科室文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团队协作,为病人提供的最终的健康,不是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案。
科训:团结,求是,创新,奉献。
科室服务理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