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发布 | 85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病例集锦第5期丨应用Jasper®弹簧圈系列治疗宽颈动脉瘤3例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尽管目前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已经逐渐步入了血流导向装置以及瘤内扰流装置的时代1,但是作为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最为经典的治疗方式,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弹簧圈栓塞技术仍被广泛用于宽颈动脉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也均被证实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宽颈动脉瘤的特点是瘤颈宽大,瘤颈与瘤腔之间的存在较大的通道,因此在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相关复杂微导管以及支架技术的应用,弹簧圈也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钻缝能力,在助力动脉瘤致密栓塞的同时,防止圈体移位突入载瘤动脉。

Contents

病例速览

Case1-支架辅助Jasper®SS弹簧圈栓塞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一例

Case2-Jasper®SS弹簧圈联合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椎基底系统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Case3-Jasper®SS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应用体会

点击查看病例原文

Case-1

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ICA

动脉瘤尺寸:

小(3-5mm)

动脉瘤特点:

宽颈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股动脉鞘、微导管、导引导管、自膨式支架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第一枚弹簧圈选用Jasper®SS弹簧圈成篮,继续选用Jasper®SS弹簧圈填充。整个填塞过程中,微导管头端始终保持稳定。最后选用Jasper®SS弹簧圈收尾,瘤颈位置达到了有效覆盖。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该病例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型动脉瘤,由于此部位介入治疗对微导管的塑形和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的稳定性要求往往较高,微导管一旦到位,选用推送性好、柔软、不踢管的弹簧圈更有利于达到上述对微导管稳定性的要求。Jasper®SS弹簧圈充分展现了其超柔顺的特点,对微导管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让整个成篮、栓塞、收尾过程顺畅、平稳,最终达到均匀致密的栓塞效果。

Case-2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BA

动脉瘤尺寸:

中(5-9mm)

动脉瘤特点:

宽颈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长鞘、中间导引导管、多功能造影管、泥鳅导丝、微导管、微导丝、颅内支架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路图下在导丝导引下置微导管于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腔内,置支架导管于右侧大脑后动脉,经微导管分别置入3D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共2枚,随后陆续填塞4枚Jasper®SS弹簧圈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本病例为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Jasper®SS弹簧圈在微导管内推送过程中相对更顺滑,进入动脉瘤时也能根据其金属的记忆形状自然盘绕,顺应性较好;Jasper®SS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Case-3

右侧大脑前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AComA

动脉瘤特点:

宽颈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Jasper®SS弹簧圈

长鞘、中间导管、微导丝、微导管、颅内支架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先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填塞第一个弹簧圈,通过支架微导管将支架送达右侧大脑前动脉,使支架覆盖动脉瘤开口,继续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填塞一枚弹簧圈,然后继续填塞3枚Jasper®SS弹簧圈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本例病例为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遂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Jasper®SS弹簧圈在填充过程中非常顺滑,具有很好的微导管推送性,在动脉瘤囊内钻缝能力强,很好地达到致密填塞效果,柔软性能强,基本不踢管。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

  1. Pierot L, Biondi A.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ide-neck intracranial bifurcation aneurysm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Neuroradiol. 2016 Jun;43(3):167-75.

  2. Zhao B, Yin R, Lanzino G, Kallmes DF, Cloft HJ, Brinjikji W. Endovascular Coiling of Wide-Neck and 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6 Sep;37(9):1700-5. doi: 10.3174/ajnr.A4834.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