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发布 | 697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精准化诊疗

王明

浙江医院

达人收藏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精准化诊疗




团队简介

浙江医院隶属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始建于1954年,建院初期以干部医疗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主,1979年全面对外开放,目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浙江医院脑科中心是浙江医院首个以“诊疗中心制”建立的医疗中心,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和神经电生理等相关学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形成多学科充分融合、亚专业优势互补的现代化神经病学医疗诊治中心。


神经介入科以万曙院长为学科带头人,以基于血流动力学评估的脑血管病精准诊疗为特色,全面开展各类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并于2023年获批创建“脑血管疾病精准医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80岁

主诉:因“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于2023年10月入院。

临床表现:头晕

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与动脉瘤相关病史: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




术前准备


术前影像

右颈DSA,大脑中动脉,M1分叉宽颈动脉瘤


左颈DSA,大脑中动脉M1分叉宽颈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


形态学分析


image.png

图片1.png

血流动力学分析


image.png


血流模拟


左侧大脑中

左侧后交通

右侧大脑中


2.png


手术策略分析


先治疗左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动脉瘤(破裂风险最大)

•后治疗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有一定破裂风险)

•随访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无明显破裂风险)


左侧大脑中,可选择方案:

1、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2、Web

3、密网支架

图片3.png


image.png


image.png


选择Atlas辅助栓塞

材料:

1、SL10微导管,Echelon10微导管

2、Synchro2 200cm微导丝

3、Atlas 3.0*21mm支架

4、Prime/Axium 弹簧圈




手术过程


术中操作


图片4.png

支架导管到位困难


“回头望月”技术



弹簧圈导管到位


释放支架


填圈后工作位造影


结束时正侧位造影


术后管理


•术后CT未见出血。

•麻醉清醒,拔管安返病房,查体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欣维宁维持预防血栓形成,继续拜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口服。

•术后观察3天后出院,出院时神志清,神经系统查体同术前。


2023年12月患者再次来我院接受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治疗。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大脑中,可选择方案:

1、普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2、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3、密网支架

图片5.png


image.png


图片6.png

材料:

1、Prowerplus微导管,Echelon10微导管

2、Synchro2 200cm微导丝

3、Atlas 3.0*15mm支架、EP 4.5*14mm支架

4、Prime/Axium 弹簧圈


弹簧圈微导管到位,M2上干释放Atlas支架


图片7.png

路途引导下,M2下干穿网眼摆放支架微导管


图片8.png

释放EP支架


填圈


结束时正侧位造影


术后管理


•术后CT未见出血。

•麻醉清醒,拔管安返病房,查体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欣维宁维持预防血栓形成,继续拜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口服。

•术后观察3天后出院,出院时神志清,神经系统查体同术前。


随访情况



image.png

2024年3月


image.png

图片13.png


思考与总结


1

分支血管的保护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介入治疗需要着重关注的点。

2


M2段血管和M1主干血管成锐角时,支架导管难以到位;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减少复发。

3

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助于预测动脉瘤破裂和复发风险,促进动脉瘤的精准诊疗。





术者简介


王明.png

王明

浙江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医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省医学会介入新锐,首届OCIN YOUNG成员,美国Michigan University神经外科博士后,澳大利亚The Royal Melbourne Hospital访问学者。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

•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研究基金省部共建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基于血流动力学分析的脑血管病精准诊疗体系专利3项,参与DIRECT-MT、ICAS-MT等高水平临床研究5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troke等专业顶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现任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治疗诊治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