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3岁。
主诉:发现意识不清2.5小时。
现病史:患者2.5小时前被路人发现躺在路边,呼之不应,周围可见呕吐物,小便失禁,无抽搐,遂呼叫120接诊于2023-03-17,10:14入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BP148/76mmHg。神志昏睡,不能言语,GCS评分9分,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4.0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对称,伸舌不配合。颈部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四肢刺痛屈曲定位,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








1、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Ⅳ级)
2、继发性脑室出血
3、吸入性肺炎

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氯吡格雷片300mg鼻饲

8FCordis导引导管
6F 115通桥颅内支持导管
Headway17、Headway21微导管
Traxcess14微导丝
LVIS支架系统3.5mm×22mm
MicroPlex10系列弹簧圈 各型号
通桥凤系列弹簧圈系统 各型号


脑血管造影结果:
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偏颞干起始段可见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可见子囊,大小约7.39mm×4.38mm×5.39mm,瘤颈约8.62mm,远端各分支走形正常,显影良好。
动脉瘤栓塞经过:
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更换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经鞘置入8F Cordis导引导管套6F通桥颅内支持导管TGC070-06-115,在泥鳅导丝引导下超选右侧颈内动脉将导引导管送至岩骨段,将颅内支持导管送至海绵窦前屈,行颈内动脉3D成像。
选择工作角度,在路图下将Headway21微导管蒸汽塑形后在Traxcess 14微导丝引导下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颞干动脉瘤远端,将Headway17微导管蒸汽塑形后在Traxcess 14微导丝引导下送至动脉瘤内适当位置。经Headway21微导管送入LVIS颅内支架系统213522-CAS并半释放,静脉注射替罗非班6ml,并以5ml/小时持续泵注。经Headway17微导管填入MicroPlex10系列100308HCSR-S-V弹簧圈填塞子囊并成篮良好,造影观察载瘤动脉通畅,顺利解脱。
再次填入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CE-04-12-S,动脉瘤整体轮廓勾勒良好,完全释放支架并向顶干侧推送拱起,造影观察支架打开完全、贴壁良好,载瘤动脉通畅,弹簧圈全部填入,反复造影观察大脑中动脉主干及顶干、颞干通畅,弹簧圈顺利解脱。
继续填入MicroPlex10系列100206HCSR-S-V弹簧圈、MicroPlex10系列100206HCSR-S-V弹簧圈、MicroPlex10系列100208HCSR-S-V弹簧圈、MicroPlex10系列100208HCSR-S-V弹簧圈,反复造影观察达到致密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及顶干、颞干通畅。撤出Headway21微导管,顺利解脱收尾弹簧圈,微导丝辅助下顺利撤出Headway17微导管,标准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大脑中动脉主干及顶干、颞干通畅,结束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麻醉未醒,在转运呼吸机支持下送ICU病房重症监护,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镇静镇痛:持续泵注瑞玛唑仑、瑞芬太尼。
•防治脑血管痉挛:持续泵注尼莫地平5ml/小时、罂粟碱30mg 3次/日。
•抗血小板:持续泵注替罗非班5ml/小时。
•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125ml 2次/日、呋塞米20mg 2次/日、七叶皂苷钠15mg 1次/日。
•抗生素:头孢西丁。
•术后8小时:试行脱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继续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少量白色稀薄痰液,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遍布点状出血,遂下镜下吸痰并肺泡灌洗治疗。
•术后12小时: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420mmH2O,释放血性脑脊液20ml,测末压230mmH2O。

➢术后次日
•重症监护,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试行脱机观察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镇静、镇痛减量观察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神志浅昏迷,刺痛右侧肢体定位,左侧肢体略回缩。
•胃肠道试水无潴留,启动肠内营养。
•再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中量白色稀薄痰液,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遍布点状出血,镜下吸痰并肺泡灌洗治疗。
•再次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600mmH2O,留取血性脑脊液标本3ml。
•转运呼吸机支持下外出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动脉瘤栓塞良好,没有再出血,但脑水肿加重,右枕叶及双侧小脑半球小片状梗死;双下肺渗出进展,双肺感染、实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术后40小时,急诊在全麻下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及额角各置引流管1根,术中放出血性脑脊液及黑色血凝块约20ml。
➢栓塞术后第三日,脑室引流术后次日
•重症监护,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间断发热,体温38.2℃,持续亚低温治疗,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刺痛右侧肢体定位,左侧肢体无反应,脑室引流三角区40ml、额角无。
•再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大量白色粘稠痰,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镜下吸痰并肺泡灌洗治疗。
•转运呼吸机支持下外出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无针道出血,脑肿胀加重,中线结构偏移,双侧小脑半球及右枕叶梗死灶无扩大;双肺感染实变,双下肺渗出,胸腔少量积液。
➢栓塞术后第四日,脑室引流术后第二日
•重症监护,持续镇静、镇痛,持续亚低温治疗,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刺痛右侧肢体定位,左侧肢体无反应,脑室引流三角区30ml、额角160ml。
•第1次灌洗液细菌培养回报:奇异变形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联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维持高灌注:入量3752ml,出量3650ml,目标血压140-160/80-100mmHg。
•血栓弹力图回报:血小板抑制率AA通道100%、ADP通道64.2%。
•病情危重,多学科会诊,神内建议加用依达拉奉15mg 2次/日,改由呼吸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并建议行气管切开术。
•栓塞术后3天,脑室引流术后2天,在床旁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栓塞术后第五日,脑室引流术后第三日
•重症监护,持续镇静、镇痛,持续亚低温治疗,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刺痛右侧肢体定位,左侧肢体略屈曲,脑室引流三角区10ml、额角200ml。
•维持高灌注:入量4192ml,出量3700ml,目标血压140-160/80-100mmHg。
•血浆白蛋白28g/L,申请输注人血白蛋白。
•呼吸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
➢栓塞术后第六日,脑室引流术后第四日
•重症监护,镇静、镇痛减量,持续亚低温治疗,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上肢遵嘱握手、伸指数,左侧肢体刺痛略屈曲,脑室引流三角区0ml、额角150ml。
•维持高灌注:入量4192ml,出量3700ml,目标血压140-160/80-100mmHg。
•呼吸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
•腰椎穿刺测初压180mmH2O,释放血性脑脊液40ml,测末压60mmH2O。
•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间断脱机观察。
➢栓塞术后第七日,脑室引流术后第五日
•重症监护,镇静、镇痛减量,持续亚低温治疗,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上肢遵嘱握手、伸指数,左侧肢体刺痛略屈曲,脑室引流三角区0ml、额角320ml。
•维持高灌注:入量4792ml,出量3350ml,目标血压140-160/80-100mmHg。
•第2次灌洗液细菌培养回报:肺炎克雷伯杆菌,菌落较前减少。
•呼吸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
•拔除三角区脑室引流管。
•腰椎穿刺测初压200mmH2O,释放血性脑脊液35ml,测末压70mmH2O。
•脱离呼吸机,外出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示:脑水肿减轻,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减少,中线结构仍偏移;双肺感染及实变较前明显改善。
➢栓塞术后第2周
•间断呼吸机支持后完全脱机,面罩吸氧5L/分,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上肢遵嘱握手、伸指数,左侧肢体刺痛略屈曲,右侧额角脑室引流管夹闭观察。
•消化道出血西米替丁抑酸治疗,输血纠正贫血。
•间断呼吸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
•间断腰穿放血性脑脊液。
•拔除额角脑室引流管。
•腰椎穿刺测初压320mmH2O,释放血性脑脊液40ml,测末压80mmH2O。
•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提示:出血明显吸收,脑水肿消退,双肺感染好转。
➢栓塞术后第3周
•意识转清,呼吸道痰液减少,自主咳痰,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上肢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正常。
•间断腰椎穿刺测初压170mmH2O,释放淡黄清亮脑脊液30ml,测末压70mmH2O。
•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出血吸收,脑水肿仍较明显,肺部感染明显好转。
➢栓塞术后第4周
•神志清醒,思维混乱,记忆力下降,自行行走,感左侧肢体乏力,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复查颅脑、胸部CT检查提示:脑室系统无扩大,双肺纹理较粗。

➢临床随访
➢术后半年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3D造影
术后半年颅脑CT

•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以右侧外侧裂为主,破入脑室系统,Hunt-Hess分级Ⅲ级,多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急诊造影备栓塞。
•治疗方式选择: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形态不规则,有子囊,瘤体主要位于颞干,颞干起始段瘤样增粗,开颅夹闭可以清除血肿,但瘤夹完成血管塑性有一定难度,支架辅助栓塞相对容易,鼻饲双抗准备,术中备替罗非班。
•支架选择:血流导向装置可能更好,但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没有密网支架,选择LVIS支架颞干成形辅助动脉瘤栓塞,在分叉部向顶干推密,形成穹窿样,以保护顶干。
•栓塞策略:微导管头端置于近端子囊处,优先保证子囊填塞,首先支架半释放,以小圈填塞子囊,如子囊填塞良好,微导管略回撤,以大圈尽可能送到远端,勾勒动脉瘤整体形态,如成篮良好,全部释放支架,如成篮不良,可能需要调整微导管。
•关于抗血小板:支架释放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6ml,并以5ml/小时速度持续泵注,必要时直接经导管动脉注射,术后维持24小时,与双抗重叠4小时。
•术后管理:送ICU重症监护,镇静镇痛,维持呼吸循环平稳,复查颅脑CT,及早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释放血性脑脊液,脱水降颅压,尼莫地平、罂粟碱等防治脑血管痉挛。
•对于破裂动脉瘤,手术完成,才是治疗的开始。

孙峻峰
宝鸡市人民医院
●宝鸡市人民医院、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管病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完成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培训,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研修学院完成神经介入培训。
●发表专业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主持市局科研立项课题1项,获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在重型颅脑损伤、重症脑出血的手术和综合救治上经验丰富,开展各种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积水、脊柱脊髓疾患手术治疗,特别是脑脊髓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