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方 法
结 果
患者基线

治疗方式与不良预后的关联

亚组和敏感性分析
讨 论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治疗方式,尤其是显微外科和SRS,对比保守治疗对BSCM患者再发性出血和不良预后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显微外科和SRS均在减少再出血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匹配配对中没有发现两种治疗模式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在各种亚组和敏感性分析中保持稳定可靠。
尽管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对于BSCM的手术治疗仍然存在挑战。当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而根据CCM指南,手术通常仅在第二次症状性出血后才被考虑。因此,对于首次发现症状性BSCM的患者,常建议先观察,但由于BSCM的再发出血可能导致额外的损伤,这种等待的做法值得商榷。此外SRS则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替代选择,尤其是对于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但是其有效性存在争议。我们的研究显示,在5年的随访中,SRS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此外,我们的队列中SRS的边缘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并且未观察到放射性变化的发生,进一步证实了SRS治疗BSCM的安全性。显微外科和SRS各有优势,导致我们研究队列中患者的基线特征存在差异。为减轻这种影响,我们采用了严格的统计方法进行调整和匹配。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显微外科和SRS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可能影响结果的解释。其次,未测量的因素可能影响估计结果。此外,关于显微外科和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释。最后,GOS评分可能未能全面反映神经功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他评估措施的价值。

第一作者简介
鲁峻麟 助理研究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师从赵元立教授和赵继宗院士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与诊疗
第一作者在《Strok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著18篇,参译出版译著3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承担及参与国家、省部级及院内课题5项
获得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期刊审稿人
李宗泽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博士,主治医师,导师朱巍教授
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eurology》《Strok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NS》等杂志发表SCI十余篇,2019年美国AANS年会壁报交流,2023美国CNS年会口头报告。任《Journal of Neurorestoratology》 青年编委、《中华神经外科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系青年委员
邓昊 博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年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目前参与发表SCI论文1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20+,曾主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一项(201810632010),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
曾获华西医院首届“优秀住院医师”,全国青年医生神经调控案例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通讯作者简介
田蕊 副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外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管理后备人才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作为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华西医院临床研究重大孵化项目等
发表论文20余篇,主译出版译著2部,执笔医师协会指南1部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外专委会秘书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疗保障专家库成员
朱巍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总院执行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
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医苑新星”、复旦大学“名医工程”获得者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外科专业组副组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