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发布 | 942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病例集锦第1期丨应用Jasper®弹簧圈系列治疗不规则动脉瘤3例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不规则动脉瘤由于形态不规则,其破裂风险约为规则动脉瘤的90倍[1],及时治疗不规则动脉瘤是非常必要的。就治疗方式而言,开颅夹闭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栓塞治疗均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均会增加动脉瘤术中破裂以及动脉瘤术后残留的风险[2,3]。因此,不规则动脉瘤的治疗,尤其是不规则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对于微导管的塑形、多微导管技术的应用、弹簧圈的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4]。前两者对术者提出不小的挑战,而一款填塞过程中稳定、钻孔能力强的弹簧圈则可以很好地助力不规则动脉瘤的栓塞。

Contents

病例速览

Case1-支架辅助Jasper®SS弹簧圈栓塞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一例


Case2-Jasper®SS弹簧圈在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合并带子囊动脉瘤中的应用



Case3-Jasper®弹簧圈在左侧后交通分叶状动脉瘤中的应用


(点击查看病例原文)

Case-1

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尺寸:

5-9mm

动脉瘤部位:

ICA

动脉瘤特点:

宽颈

不规则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术

术中器械

Jasper®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微导管、微导丝、颅内支架、长鞘

术前影像

左侧眼动脉段动脉瘤,大小约5.3×5.5mm。

栓塞过程

第一枚Japser®弹簧圈栓塞完成成篮后,陆续使用Japser®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若干稳定填塞,释放支架后送入Jasper®SS小圈收尾,按摩支架,手术完成。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该病例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型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首选治疗方式。此部位介入治疗对微导管的塑形和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利用Jasper®弹簧圈首圈稳定成篮,Jasper®SS弹簧圈柔顺性较高,填塞瘤囊的过程推送稳定,寻空能力强,分布均匀,收尾过程中对微导管头端影响很小,不“踢管”,治疗过程更轻松,更安全。

Case-2

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合并带子囊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

BA

动脉瘤特点:

夹层

不规则

手术策略: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术

术中器械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Presgo®微导管

Jasper®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

微导丝、长鞘等

术前影像

栓塞过程

首枚Jasper®弹簧圈成篮后,继续填塞Jasper®SS弹簧圈若干枚,动脉瘤分区致密填塞,效果理想,分支保留完整。

术后即刻影像

术前

术后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此例动脉瘤是位于基底动脉中段的出血动脉瘤,绝对宽颈,近端狭窄。选择支架辅助Jasper®系列弹簧圈栓塞带子囊动脉瘤并进行基底血管内重建。Jasper®系列弹簧圈成篮、填塞、钻孔中表现稳定,寻空能力强,推送手感好,可以提高栓塞密度,容易钻缝、反复调整也未发生解旋,并且柔软不“踢管”。

Case-3

左侧后交通动脉分叶状动脉瘤

动脉瘤尺寸:

3-5mm

动脉瘤部位:

PCom

动脉瘤特点:

不规则

手术策略:单纯弹簧圈填塞术

术中器械

Jasper®弹簧圈

微导丝、栓塞微导管、导引导管等

术前影像

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叶底部脑出血。

栓塞过程

首圈Jasper®弹簧圈成篮后造影显示,两处子囊位置都得到了有效的栓塞覆盖。继续填塞若干枚Jasper®弹簧圈,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不再显影,遂放弃支架置入。

术后即刻影像

术者体会

Experience

此病例判断为左侧后交通分叶状破裂动脉瘤,考虑到额叶近期有出血,预置支架导管到位,但尽量避免使用支架辅助。利用Jasper®弹簧圈良好的转折能力和寻空能力,妥善调整微导管张力,使得两个分叉和动脉瘤瘤体内均有弹簧圈。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

  1. Björkman J, Frösen J, Tähtinen O, et al. Irregular Shape Identifies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Aneurysms. Stroke. 2017;48(7):1986-1989.

  2. Świątnicki W, Szymański J, Szymańska A, Komuński P. Predictors of 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Aneurysm Remnant, and Brain Ischemia following Microsurgical Clipp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A, Central European neurosurgery. 2021;82(5):410-416.

  3. Singh DK, Pathak V, Yadav K. Risk Factor Assessment and Outcomes of Intra Procedural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Dur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 Race Against Time. Turk Neurosurg. 2022;32(1):52-57.

  4. Zhang Y, Gao G, Chao Y,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rregular and complicat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coils using double microcatheter technique. Exp Ther Med. 2017;13(1):75-78.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