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正式批准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鞍石生物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商品名:万比锐®,以下简称为伯瑞替尼)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后,伯瑞替尼在中国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也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脑胶质瘤MET异常患者的靶向药。
01
脑胶质瘤治疗陷入瓶颈,伯瑞替尼拨云见日开启精准靶向时代
02
目前国内首个获批脑胶质瘤适应症的MET-TKI,伯瑞替尼为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
从机制来看,伯瑞替尼可以与c-Met的Y1230残基发生π-π堆叠,特异性结合并稳定MET激酶自抑制构象,使MET蛋白难以激活,从而产生高选择性抑制。研究显示,伯瑞替尼在2μM浓度下,抑制MET活性高达95.1%,而其他激酶(包括与MET相同家族激酶)几乎未被抑制。同时,研究还证实伯瑞替尼具有更高的细胞透过性和更低的外排率,提示其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5]。
伯瑞替尼治疗PTPRZ1-MET融合(ZM融合)阳性(部分伴MET ex14跳突)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并且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5]。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伯瑞替尼在200mg BID剂量下,人类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远超体内药效ED90浓度,BID给药达稳态后,脑脊液中伯瑞替尼浓度为血浆浓度5%,并随药物剂量增加而提高,证实伯瑞替尼可穿过血脑屏障,在CNS中发挥抗肿瘤活性。在疗效方面,ZM融合(部分伴MET ex14跳突)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 66.7%,其中既往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sGBM)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在安全性方面,伯瑞替尼治疗脑胶质瘤耐受性良好,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剂量限制毒性及死亡。Ⅰ期临床研究的数据向大家证实了伯瑞替尼能够为MET基因异常的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在此基础上,伯瑞替尼治疗ZM融合基因阳性IDH突变的WHO 4级星型细胞瘤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Ⅱ/Ⅲ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FUGEN研究)也已经完成。这项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伯瑞替尼与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依托泊苷+顺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显示:相较于替莫唑胺密度方案及含铂化疗方案,伯瑞替尼可改善ZM融合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显著降低48%的死亡风险。期待伯瑞替尼在真实世界中有更好的临床表现,惠及更多脑胶质瘤患者。
基于伯瑞替尼的临床数据表现及良好耐受性,伯瑞替尼跻身多个指南共识,包括《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胶质瘤》和《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第二版)》,树立脑胶质瘤精准治疗标杆[8-9]。
03
从ZM融合发现到伯瑞替尼的研发,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Louis D N. Annu Rev Pathol, 2006, 1: 97-117.
[2] Qi Y, et al. Front Immunol. 2020 Nov 27;11:578877.
[3] Granito A, et al. J Hepatocell Carcinoma. 2015 Apr 24;2:2938.
[4] Guo R,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20 Sep;17(9):569-587.
[5] Hu H, et al. Cell. 2018 Nov 29;175(6):1665-1678.e18.
[6]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6):811-818.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38(8):757-777.
[8]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等.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3):3388-3396.
[9]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脑胶质瘤. 2022.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NMPA截图来源:https://www.nmpa.gov.cn/zwfw/sdxx/sdxxyp/yppjfb/20240423143915191.html
扫码查看鞍石生物-MET抑制剂专栏
声明:本文仅作医学信息交流,不包含企业观点。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