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专家预测,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痴呆之后中老年人的又一“生命杀手”。值此世界帕金森病日,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这一疾病,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及时筛查、及时治疗。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最早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发现,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大多由年龄老化、遗传代谢、环境毒物、感染、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变性、丢失及死亡,不能产生足量的多巴胺而出现临床症状。多巴胺对于调节人体动作灵活性、维持身体姿势有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病的发病对象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40岁到70岁的年龄段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期,50岁到60岁的年龄段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高峰期,其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也有报道发现青年家族病例的情况存在,但是这种情况较少。
1.临床表现
通过临床表现可以进行初步判断,然而早期帕金森病的症状并不突出,且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没有临床表现,容易出现误诊,故建议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
2.生化检验
sLAG-3是淋巴细胞活化基因的一个片段,它可以与α-syn蛋白质结合,不仅可以作为液体标志物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还能用于客观检验运动功能。
3.影像学诊断
主要利用经颅超声检查,通过计算黑质(SN)回声强度的大小进行帕金森病的诊断。
1.静止性震颤——抖
常从一侧的手或者脚开始,然后逐渐发展到对侧。晚期可波及下颌、唇部、头部等,一般表现为肢体或头的颤抖,多为安静时出现,活动时停止,睡眠时消失,手部典型表现为“搓丸样”抖动。
2.肌强直——僵
面具脸,显呆滞,表情少,身体僵硬。
3.行动迟缓——慢
动作变慢,精细活动完成差,穿衣、夹菜、梳头、扣扣子等动作变笨拙,字越写越小。
4.姿势步态异常——摔
起步慢,摆臂少,步子小,慌张步,身前倾,易跌倒。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泌尿功能紊乱,恶心、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头晕等血管功能异常。
2.感觉异常
嗅觉减退,身体疼痛。
3.神经精神症状
情绪抑郁,紧张焦虑,淡漠,幻觉,痴呆。
4.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行为异常,睡梦中吼叫、拳打脚踢,做噩梦;日间嗜睡,周期性下肢活动,不宁腿综合征等。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
手术能够帮助改善症状,但也并非完全根治,主要包括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也称脑起搏器手术)。
康复运动治疗
包括作业治疗、语言及生活功能康复治疗、吞咽治疗、经颅磁刺激等。太极拳、瑜伽、健走、舞蹈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运动对帕金森都有一定改善作用。
心理干预和护理
药物、心理、饮食的全方位护理,避免跌倒和外伤,例如在床边安装护栏、浴室做好防滑等。掌握饮食原则,食物多样,保证营养均衡,例如全谷类和蔬菜瓜果,改善便秘。此外要注意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帕金森患者及家属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了解帕金森病的认识,树立积极治疗的决心。此外,需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药学监护,了解用药注意事项,记录用药种类、服药的时间和剂量,关注服药后症状变化。家属需要重视患者常见的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表现,与医生积极沟通。切记不能擅自停药加药,避免恶性撤药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之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那些正在与帕金森病抗争的人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关爱!愿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能勇敢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充满欢声笑语,远离疾病的困扰。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帕金森病相关问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