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24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夏神经外科论坛于重庆保利皇冠假日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
脑医汇-神外资讯有幸在本届大会期间(2024年3月22日-24日)邀请到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丕楠教授进行专访报道,欢迎各位道友阅读,分享!
1. 刘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在垂体瘤等颅底外科手术领域深耕多年,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垂体瘤外科治疗的关键在哪里?您又是如何平衡垂体瘤的显微、内镜和药物治疗方式呢?
刘丕楠教授:
垂体瘤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肿瘤,目前疗法非常丰富,但是外科手术仍然为主要治疗方式。多学科治疗(MDT)普及度也很高,核心在于保证外科治疗高水平、高质量,从而为综合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外科治疗涉及手术方式、手术过程设计、手术执行等方方面面。个体化手术设计加上高水平手术执行是垂体瘤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显微镜治疗、内镜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是优先选择的垂体瘤治疗方式。前两者比之药物治疗是相并列的,医生行垂体瘤手术应该具备无差别驾驭显微镜、内镜术式和设备的能力,不能因为更擅长某一种术式(显微镜或内镜),就夸大该种术式的作用,进而过度使用某一种术式和设备。因此,现代垂体瘤外科当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肿瘤生长部位、生长方式以及其他具体情况进行无差别显微镜、内镜术式选择,这是根本所在。
当前,有越来越多垂体瘤患者正在或将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中,有一些药物直接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体积缩小),包括针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生长抑素、针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溴隐亭等;还有部分药物用于相关疾病的内分泌调整等辅助治疗。因此,药物治疗对垂体治疗而言必不可少,其与外科治疗没有任何矛盾。
2. 您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会议》上向大家分享了《垂体腺瘤手术策略进展对治疗效果改善情况分析》的讲题,您能否在此为我们进一步阐述这项研究中对未来垂体瘤手术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吗?
刘丕楠教授:
我们在此次会议上对之前做过的几千例垂体瘤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涉及手术技术、患者整体术后预后效果(含近期、远期)等。此外,我们还重新规划了手术方式,这并非近期的事情,而是横跨了十几年,期间我们对手术方式整体上进行了改进。
最重要的手术策略改进是“多维度、分隔空间手术”,其针对体积非常大、清晰性非常强的肿瘤。“多维度”指从不同手术入路方向到达肿瘤所在区域,因为颅底有很多神经和血管会覆盖住肿瘤,医生需要从不同分隔空间进入肿瘤。这项改进的最终目的在于,医生要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肿瘤彻底切除,而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瘤需要进行超范围(肉眼可见)切除。肿瘤假包膜位置经常有肿瘤残留,而对肿瘤周围邻近结构进行扩大切除,才能达到这些功能性垂体瘤的手术治疗目标——内分泌治愈。此外,医生需要非常重视较大型垂体瘤的颅底重建,因为很多患者最终预后不佳往往是出现了脑脊液漏。
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我们对手术方式进行了以上三方面的改进,改进之后,患者整体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非常高兴跟各位同道分享这些成果,希望大家以后借助我们的经验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3. 在不同类型的颅底损伤和病变中,您是如何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的颅底重建技术?这其中是否有什么技巧可以供年轻医生学习的?
刘丕楠教授:
我们针对颅底重建技术总结了三项原则:第一,原始漏口封闭。任何颅底缺损最核心的缺损点都是脑膜缺损,脑膜缺损必须进行非常严格的封闭(即原始漏口封闭);第二,周围结构清创和死腔消灭;第三,血运提供。如果这三方面我们能做得质量非常高,那么任一颅底区域缺损重建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具体病例情况)来判断是否做死腔填塞、是否做血运重建,但基本依据的是以上三项原则。
医生的逻辑能力非常重要,这三项原则绝非哪一人于哪一时代空想出来的,其对应的是整体医学原则、整体外科逻辑。因为任何组织缺损,体腔打破,它有一层屏蔽,颅内外沟通,其诊断标准之一就是硬膜破损,因此硬膜修补是最核心的治疗方式,血运提供、死腔消灭等都是提供患者更好愈合的条件。年轻医生如果把理论知识跟临床实际很好地结合,再仔细参照消化以上三项原则,那么针对具体病例时便会做出最佳治疗选择。
4. 我们知道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康复也是其预后过程监测的重点,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患者术后康复可采取的技术或者传统药物治疗有哪些吗?
刘丕楠教授:
神经外科术后康复过程非常复杂且多元化,包括组织自我修复、降低治疗或其他损伤带来的后果,这些都是重要康复前提。就康复手段而言,还包括传统手段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其他设备器械的使用。当前,有很多中国优秀传统的中药研究正在开展,希望将来它们会发挥出良好作用。
5. 我们了解到您将于3月22日-24日正式开展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第七届华夏神经外科论坛》上担任大会主席,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此次论坛的主要焦点和内容吗?
刘丕楠教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第七届华夏神经外科论坛》(以下简称“华夏论坛”)是神经外科界一大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参与到此次会议当中。会上涉及颅底、内镜、颅内血管发育、周围神经损伤等丰富的热难点话题,很多领域内“大专家”“大师”带来了精彩分享。希望大家密切关注华夏论坛,从中吸取营养,同时分享自己非常好的经验。
专家简介
刘丕楠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神经肿瘤外科7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重建室主任
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颅底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发表神经系统相关的SCI论文35篇,如PNAS、Neuro-Oncology、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神经外科杂志,累计SCI影响因子近80分;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