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选编译」由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宋同均主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小脑前下囊状动脉瘤治疗策略:系统综述》,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小脑前下动脉瘤罕见,无大宗报道,来自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的Amr Badary等教授对PubMed、科学网站和Scopus数据库进行了54年的系统回顾,分析了86项研究的数据,对AICA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动脉瘤分类、夹闭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等做了全面探讨,结果已于2024年3月发表在《Neurosurgical Review》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mr Badary, et al. Neurosurgical Review. 2024;47:103. doi:10.1007/s10143-024-02338-8】
小脑前下动脉(AICA)在小脑的血液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ICA动脉瘤相对罕见,占所有脑动脉瘤不到1-1.5%。了解他们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至关重要。小脑前下动脉瘤罕见,无大宗报道,来自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的Amr Badary等教授对PubMed、科学网站和Scopus数据库进行了54年的系统回顾,分析了86项研究的数据,对AICA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动脉瘤分类、夹闭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等做了全面探讨,结果已于2024年3月发表在《Neurosurgical Review》上。
利用PubMed、科学网和Scopus上进行了全面搜索,以查找相关研究。搜索查询包括“小脑前下动脉瘤”和“AICA动脉瘤”MeSH短语。人群包括成人和儿童。分析中作者排除动物研究、综述和非原始研究,而特别包括与作者目的相关的原始研究数据。数字搜索涵盖了从1970年到2024年1月。这项研究仅限于以英语出版的人类研究;纳入标准仅限于提供其研究全文的论文。分析排除非英语文章、全文未完全得到的论文、摘要、致编辑的信、视频以及涉及AICA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这种排除确保了研究人群同质,使混杂因素最小化,并允许对AICA动脉瘤的特定亚型进行集中调查,增强了研究发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从选定的文献研究中,由两名独立作者(O.A.和A.B.)提取相关数据。收集的数据包括研究设计、参与者的人群数据以及经历特殊结果的人数等细节。数据提取过程中的不一致通过协商解决,之后遗留的任何问题都通过引入第三位审查者(B.C.)来处理。数据提取和合成采用Jamovi2.3.28.0版软件。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演示图和临床特征进行了描述。采用比较分析来确定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手术之间结果的显著差异。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亚组分析以检验不同年龄组和性别之间的治疗结果,揭示特定人群的特定趋势。使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以检查住院时间、随访持续时间和主要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Matplotlib和Seaborn模块,Python编程语言用于数据可视化。图形可视化,如条形图、直方图和饼图,以提高解释的清晰度。
图1. 相关文献流程图。
研究共包括140名患者,性别分布显示女性(65%)比例高于男性(35%),见(表1)。患者年龄范围广泛,平均年龄约为50.7岁(标准差 [SD] :16)(图2)。关于风险因素,大多数患者(82.86%)没有确定的风险因素,而高血压和其他风险因素分别存在于7.14%和8.57%的患者中。数据还表明,55%的动脉瘤破裂,45%未破裂。治疗方式包括显微手术入路(70.71%)和血管内手术(27.86%)。主要的是没有病例接受联合治疗,但是有一例病例接受了夹闭术,以防止血管内栓塞后的再出血。患者死亡率较低,为2.86%。
表1. AICA动脉瘤患者的人群和临床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图2. AICA动脉瘤患者的年龄分布。组织图显示患者的年龄分布,用核密度估计法显示不同年龄的概率密度。
对AICA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几个关键发现。评估了再出血、复发和死亡率(表2)。出院时和最后一次随访时,发现再出血率、复发率、死亡率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
表2. 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局比较。
按年龄和性别进行的亚组分析为AICA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和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较年轻(<40岁)和女性患者的再出血和复发率较高,而6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略高。
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相比,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再出血、复发和死亡率明显较高(表3)。具体而言,破裂病例的再出血率为5.19%,复发率为6.49%,死亡率为3.90%。在治疗方式方面,破裂病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比例(35.06%)高于未破裂病例(19.05%)。相反,显微手术治疗在未破裂病例中更常见。
表3. 破裂与未破裂AICA动脉瘤病例的结局和治疗类型的比较分析。(mRS D: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 F: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EVT:血管内治疗;MST:显微手术治疗。)
详见(表4),以不同的频率采用显微外科方法,包括夹闭、包裹和搭桥,夹闭是最常用的方法。类似地,血管内治疗,如栓塞和支架植入,显示出不同的使用模式。显微外科治疗优于血管内方法,特别强调显微外科和血管内技术的不同频率(图3)。
表4. 不同显微手术器械利用率比较和治疗患者中的血管内方法。
图3. AICA动脉瘤患者治疗方式分布。
再出血与复发率之间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表明这些结果有共同发生的趋势。在随访的特定时间点,再出血或复发的相对风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缺乏可变性,如图用N/A值表示。
发病率和流行率
研究显示:女性略占优势,平均年龄为50.69岁,动脉性高血压作为记录因素,占病例的8.76%。
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AICA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破裂的动脉瘤会导致蛛网膜下出血,其特征是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颅神经麻痹和小脑损伤。相比之下,未破裂的AICA动脉瘤可能保持无症状,在偶然影像检查中需要高度怀疑才能准确诊断。然而,他们可能表现颅神经症状,尤其是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颅神经。后颅窝的AICA大动脉瘤表现为肿块,受其大小、位置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可导致各种神经症状和综合征,潜在表现包括精神症状、三叉神经痛或舌咽神经痛、或脊髓损害。
AICA综合征或脑桥外侧综合征可由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导致AICA供血区缺血,发生于术前血栓形成病例或需要牺牲载瘤动脉术后,症状包括眩晕、听力丧失、面部无力和共济失调。动脉瘤影响内耳血供可能罕见,导致迷路或前庭综合征,并伴有眩晕、失衡和听力丧失等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巨大的AICA动脉瘤或其破裂会影响外侧髓质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症状包括眩晕、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部疼痛或麻木,而一侧身体感觉缺失,是最常见的。动脉瘤也可能损害小脑,导致共济失调,表现为缺乏协调性和运动不稳定。
图4. AICA走行及节段解剖示意图。
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
AICA动脉瘤的精确诊断和有效的手术计划取决于先进的术前成像技术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术(统称为MRI和MRA)可提供详细的横截面视图,有助于了解动脉瘤的解剖结构。与此同时,颅底重建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提供了复杂的血管结构图像。虽然CTA的敏感性低于能实时显示血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但它仍然是术前评估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此外,先进的三维(3D)重建,增强外科医生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并有助于更明智的手术计划。
动脉瘤大小、位置和压迫程度等因素,这些信息对AICA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AICA动脉瘤常伴有高流量病变,如动静脉畸形。
治疗方法
AICA动脉瘤的治疗包括采用不同的颅底入路,如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中窝入路、经耳蜗入路、经迷路入路、眶颧入路以及幕上-幕下混合乙状窦前入路。选择其中一种入路是受诸如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各种干预措施,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手术,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血管重建,有助于实现普遍有利的结果(图5)。显微手术夹闭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和永久闭合,其疗效已经得到认可。此外,经血管内治疗提供了侵袭较小的替代方法,如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AICA动脉瘤的部位和位置在确定适合的手术方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5. 显示AICA动脉瘤的血管内和显微外科治疗的解剖图。
在治疗方法方面,作者研究显示67.9%接受了显微手术干预,28.4%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其余病例涉及各种其它干预,包括两种手术方法。临床结果分析显示,再出血率为2.80%,复发率为3.50%,死亡率为2.80%。按年龄和性别进行的亚组分析表明,较年轻的患者和女性患者可能面临较高的再出血和复发风险,强调在这些人群中需要警惕性监测和可能更果断的处理。
在作者的研究中,显微手术干预的死亡率为0.78%,而血管内干预的死亡率较高,为2.33%。然而,在再出血、复发、出院或最后一次随访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死亡率方面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在处理AICA动脉瘤方面表现具有可比的有效性。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宋同均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审 校
方亦斌 副教授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