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5日发布 | 1651阅读

脑静脉窦狭窄之静脉窦测压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达人收藏



脑静脉窦狭窄(CVSS)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高度怀疑静脉窦狭窄后,建议进行DSA检查,并同期进行静脉窦测压术,明确狭窄程度及狭窄段远近端压力梯度。




病例回顾     

患者女性,38岁,因“头痛10天余”于20242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4210日劳累后出现头痛,位于颅顶及枕部,呈持续性胀痛,伴紧绷感。否认发热等不适,未予重视。218日出现头晕,伴视物成双,恶心呕吐,遂至我院急诊就诊,D-二聚体 2.26mg/L,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配合。皮层功能粗测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存在。双眼球各向活动到位,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基本稳准,右侧Babinski征(+)。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排除禁忌,于2-22完善腰椎穿刺术,测颅内压>40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NGS、外送自免脑抗体均阴性。眼科会诊示双侧视乳头水肿。予以脱水降颅压治疗,3-4复查腰穿压力为300mmH2O。完善头颅增强MRV示右侧静脉窦优势引流,左侧横窦及乙状窦稍细,阅片可见右侧横窦狭窄,遂进一步行静脉窦测压。

1.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2.头颅增强MRV:右侧静脉窦优势引流(箭头示右侧横窦狭窄),左侧横窦及乙状窦稍细

手术过程:局麻后消毒铺巾,穿刺左侧股动脉,置5F动脉鞘,0.035in 180cm泥鳅导丝配合4F ver导管超选至右侧颈总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管腔未见明显狭窄,血流通畅,显影佳。静脉晚期可见:右侧静脉窦引流优势,右侧横窦局部管腔狭窄,左侧横窦及乙状窦纤细。

视频1.右侧颈动脉造影(正位)

视频2.右侧颈动脉造影(侧位)


图3.穿刺右侧股静脉,置6F短鞘,配合0.035in 180cm泥鳅导丝及125cm 4F ver导管将6F Envoy导管送至右侧颈内静脉。右侧颈动脉做路图暴露至静脉晚期,用微导丝及XT-27微导管通过右侧横窦狭窄病变,将微导管置于上矢状窦近端,撤出微导丝接水柱测压。


图4.上矢状窦近端压力19.5cmH2O,横窦狭窄病变远端压力18.5cmH2O,狭窄病变近端压力8cmH2O


处理:目前予以脱水降颅压,利伐沙班15mg qd抗凝治疗。患者静脉窦狭窄压力梯度值11.5cmH2O,有进一步手术治疗指征,拟限期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






脑静脉窦测压



01


脑静脉窦测压
1.在静脉窦支架置入前,应进行静脉窦压力测定,结果作为是否适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2.在对支架置入进行评估时,8 mmHg或更高的压力梯度值可作为静脉窦支架置入的重要依据;对于排除其他病因后,高度怀疑颅内压增高是由于静脉窦狭窄所引起的患者,4~7 mmHg的压力梯度值可作为静脉窦支架置入的参考依据。目前静脉窦测压的压力梯度值对静脉窦支架治疗的指导作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02


静脉窦测压方法的选择
1.静脉窦测压推荐同样条件下选择使用较大内径微导管(微导管的内径≥0.027 英寸,如Renegade Hi-FloMarksman 27Rebar27等),或文献推荐的测量结果较为准确的较小内径微导管(微导管的内径<0.027 英寸,如Echelon 10或者Prowler Select Plus)。
2. 压力导丝等新一代光学或电学测压传感器在静脉窦测压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的临床或实验数据支持。


03


麻醉
1.建议在清醒或清醒镇静状态下进行诊断性静脉造影和静脉窦测压,而不是全身麻醉,避免影响静脉测压准确性。 
2.在同时进行静脉造影测压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时,为提高静脉测压准确性,可选择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测压后再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静脉窦支架置入。





【专家点评】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中青年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腰穿示颅内压增高,头颅MRV示右侧静脉窦优势引流,左侧横窦及乙状窦稍细,阅片可见右侧横窦狭窄,进一步行静脉窦测压示压力梯度值11.5cmH2O,有静脉窦支架置入指征。

颅内静脉窦狭窄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颅内静脉窦静脉狭窄是特发性颅内高压症的病因之一。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需完善腰椎穿刺术,头颅MRV检查,必要时可行脑静脉窦测压。


参考文献: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 脑静脉窦狭窄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8) : 696-708.

*文章转载自“中山神内一脑智能平台”,作者:张颖影,脑医汇获授权转载发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