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ACCESS CLUB系列活动之“中美神经介入学术交流”,在2024年一季度圆满举行。该活动邀请到美国著名神经介入专家Aquilla Turk来华访问,先后与多位国内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活动期间,Turk教授分享了ADAPT技术在北美的发展现状以及新一代斜面抽吸导管在取栓手术中的临床优势。
Aquilla Turk教授
Prof. Aquilla Turk
Prisma Health
任职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Prisma Health神经外科,曾任南卡罗来纳州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
擅长颅内取栓术、脑动脉瘤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治疗和肿瘤栓塞等。
ADAPT技术第一人:2013年首次提出ADAPT技术;2018年报道了全球著名的COMPASS临床试验,对比ADAPT取栓与支架取栓的疗效,结果显示经ADAPT治疗后的患者于90天时可以实现不亚于支架取栓的疗效,且可降低手术操作时间,更为经济、实用;该研究2019年正式发表于Lancet杂志(2019年AHA/ASA指南中,抽吸取栓升级为Ⅰ类推荐)。
Aquilla Turk教授:
ADAPT技术是以抽吸取栓作为首发治疗手段,选用与血管匹配的最大口径抽吸导管来清除脑血管内血栓。过去几年,美国在抽吸取栓方面取得了两项重大进展。以前我们使用常规的大口径导管进行抽吸取栓,即先将088或090导引导管送入颈部后,再输送一个较小口径的抽吸导管至颅内进行取栓。现在,我们开发了一种088口径的远端通路,其远端材质更加柔软,且具备了抽吸导管的技术特征。该导管可以穿过颈动脉虹吸段甚至到达大脑中动脉,从而输送其他抽吸导管直达病变,同时也可直接进行抽吸取栓。该导管面世以来,使手术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这在抽吸取栓方面是一项重大的进展。另一项重大进展是我们开发了斜面头端设计的抽吸导管,其极大地改善了手术的临床预后,并让手术更快、更成功,也提高了抽吸取栓一把再通率。
Aquilla Turk教授:
“黄金时间窗”是源于创伤急救领域的术语。在创伤急救领域,“黄金时间窗”指若患者能在1小时内接受治疗,其存活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同样,在脑卒中治疗中,医生开通血管越快,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及功能性康复的机会就越大。血管再通时间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若能在1小时内明确病变并完成手术,患者预后会更好。一旦时间超过1小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或脑损伤的机率就会增加。ADAPT技术的意义在于比常规取栓操作缩短了一半时间,使用该技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在20-30分钟。节约的这半小时,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黄金半小时”。因为开通血管越快,患者预后越好。在我们中心,实现再通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
Aquilla Turk教授:
我工作的地方在美国东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州,有“中风带”之称。因为这一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且常见于年轻患者,但严重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发病率则低得多(5%左右)。在美国部分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ICAS的发病率较高,维持在10%左右,这可能与该地区亚洲人口较多有关。因为从遗传学角度讲,亚洲人的发病率往往更高。在和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同道交流中得知,这些地区的ICAS平均发病率在10%-20%之间,甚至可能更高。然而,ICAS在美国并没有这么高的发病率,美国更常见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发病人群的20%左右。
Aquilla Turk教授:
斜面头端设计的ZOOM抽吸导管(国内为Afentta™)大约在4年前由Imperative Care开发上市,现已成为美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抽吸导管,其中ZOOM 071抽吸导管是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最常用的型号。以前经常会有人问斜面头端会不会因为有角度而具有潜在损伤风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美国医生已经使用ZOOM抽吸导管成功完成了近40,000例手术,非常安全。斜面头端的设计使该抽吸导管具有更强的抽吸能力,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取栓操作,这也是其成为美国抽吸导管使用量第一的原因。许多临床研究将斜面导管与常用平头导管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型斜面头端导管使手术时间缩短了20%左右,一把再通率更高,患者获得血管完全再通的机会也更高,即获得TICI-2C及以上的再通率更高。最重要的是,我们以往使用同型号的传统平头抽吸导管取栓时,约25%的患者采取了支架补救。使用斜面头端抽吸导管后,支架补救率下降到了10%,这与斜面头端设计的导管可以更高效地捕获血栓有关。
Aquilla Turk教授:
美国大量的临床使用经验证明,该斜面抽吸导管的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同时也比平头导管拥有更多的改进功能。首先,抽吸导管的取栓能力主要取决于导管头端的接触面积,其管腔面积越大,抽吸力越强。071导管比055导管能够产生更大的抽吸力,而088大内腔导管则会产生更大的抽吸力,这直接关系到导管如何抓取血栓并将血栓抽出。导管头端的斜面设计,可以让071斜面导管的头端血栓接触面积达到076平头导管的水平,可使其对血栓施加的作用力增加15%~20%。其次,斜面头端导管与平头导管有着不同的血栓抓取方式。平头导管会将血栓吸到头端并卡住,而使用斜面头端导管能够“非对称抓取”血栓,对血栓进行拉动、扭转,有助于克服血管壁对血栓施加的牵拉和摩擦力,从而更有效地抽吸血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血栓更容易进入斜面导管内,而且斜面头端导管更容易通过迂曲的虹吸弯。
Aquilla Turk教授:
斜面头端导管由来已久,其在冠脉和外周领域均有应用。其实,我们并非在“发明”一种全新的导管,而是借鉴其他领域的技术应用到更为迂曲复杂的脑血管疾病。因为有很多理论支撑,所以我们认为这么做肯定是有效的。当我们在临床使用了这种斜面设计的导管后,发现它对血栓具有“非对称抓取”的效果。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增强了导管的抽吸功效,而且对临床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我们一开始在几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推广,从而了解该导管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新型抽吸导管与普通导管在原理上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掌握其如何操作及如何与其他器械配合,然后再将这些技巧传授给更多医生。在斜面抽吸导管ZOOM面世后不久,我们先让少数医生学习使用,同时对导管的支撑力、柔软度等进行评估和建议,据此改进后推出最终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新型器械必然与传统器械的使用方法不同,我认为了解这些器械的工作原理,并用适合的方式去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Aquilla Turk教授:
LDP(大腔远端通路平台-国内TracLine)实际上也是一类088导引导管,可以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力。另外,与传统导引导管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导管只能到达颈部,而LDP的头端由于具有10cm的柔软段,使其可以到达岩骨段或海绵窦段,甚至可以轻松到达虹吸弯。这种独特的设计,会带来诸多的临床获益。首先,可以避免夹层的出现——这也是挑战之一—虽然并不常见。当术者将传统较硬的导引导管推送到颈部做支撑,同时在颅内血管中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时,导引导管可能会被推上推下,从而有导致颈动脉夹层的可能。若将LDP长柔软头端放置入虹吸弯,便可以很好地固定导管,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颈动脉夹层的出现。另外,通过让LDP高到位,使头端更接近病变部位,可以更好地控制治疗器械。无论是置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动脉瘤,还是对病变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操作都能够更加稳定顺畅。医生通过LDP辅助进行AIS取栓治疗时,由于导引导管远端已经接近病变,跟上的抽吸导管不需要做二次到位操作。若开通后仍有狭窄需要支架补救时,术者仍无需进行二次到位操作,就能通过LDP非常快速、轻松地完成血管成形和支架取栓。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作为COMPASS研究的PI,最后请您谈谈目前神经介入领域还有哪些新的研究方向?或者你们是否有已经在做的研究?
Aquilla Turk教授:
根据目前已发表或正在进行的研究,已证明了机械取栓术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目前,有很多正在进行的研究试图囊括全部的亚组。去年,相关研究表明大面积核心梗死的重要性,而且表明了应该治疗这些患者,所以我们的病例量增加了20%--30%。我认为下一个前沿领域也许是研究中远端小血管闭塞患者、NIHSS脑卒中评分较低的患者、脑卒中出现超过24小时的患者。我认为相关研究可能还需要开展更多的亚组试验,非常期待能看到相关内容,但我个人目前没有任何正在进行中的试验。在过去的5-6年中,我的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了新一代手术方式和技术创新上。过去的4年我一直在为Imperative Care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践之外的机器人技术开发上。我们正在开发将在未来4-5年内颠覆性改变这一领域现状的技术,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快速、安全地进行手术,并通过远程赋能医生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脑卒中患者诊疗目前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尽管知道脑卒中患者接受取栓术非常重要,但在美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走错医院。这种情况发生时,患者将需要1-2个小时才能进到对的医院。我们知道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每延迟一分钟都会加重损伤,且会降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机会。若我们能为每个拥有200或300张病床但没有神经介入医生的中心配备机器人(这仍然不是小型医院的情况),让拥有技能的神经介入医生通过机器人在上述医院开展手术,这将对该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会极大地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企业介绍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禾木公司”)于2017年正式运营,旗下企业威海禾木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审批,取得首张国产颅内血管抽吸导管(Afentta™)的注册证,填补了中国企业在神经介入领域主要抽吸器械的空白。
禾木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加坡和中国设有研发中心,并与美国研发实验室长期合作专注新产品设计,紧追全球前沿科技。禾木公司的生产基地坐落于中国威海,团队拥有近20年的介入器械经验,以稳定、高效的属性提供了生产品质的保障。
禾木公司致力于集中全球优质研发、生产、临床、学术资源,为广大医患提供极具创新力的血管与神经介入产品,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介入治疗的整体方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