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病史:2023年11月,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影提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左侧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压颈试验提示右侧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
既往史:2019年11月,外院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造影见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T”型支架技术:
颈内动脉置入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后交通动脉置入Neuroform Atlas支架,准确吻合拼接成“T”型支架,并弹簧圈致密栓塞动脉瘤。
8F长鞘
6F中间导管
Synchro 0.014" 200cm/300cm 微导丝
泰杰 TJMC18 Plus密网支架微导管
泰杰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TJED-D-4.5-20(预期血管直径和长度:4.0mm*27mm)
Atlas颅内支架
XT-17微导管
弹簧圈
取平卧位,全麻穿刺置鞘后,8F长鞘、6F中间导管同轴建立稳定通路:
①将TJMC18 Plus密网支架微导管沿2米微导丝到位至大脑中动脉M1。
②将XT-17微导管沿2米微导丝到位至大脑后动脉,交换一根3米微导丝留在大脑后,撤出XT-17。
③将XT-17微导管沿2米微导丝至动脉瘤内,半释放密网支架,填弹簧圈后,完全释放密网支架。
④将XT-17沿3米微导丝到位至大脑后,定位Atlas,因为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具有通体显影的特性,术中以密网为参照定位,多角度观察后交通出口,使Atlas与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完美吻合。
手术按照预期方案顺利完成,即刻造影满意,可见弹簧圈栓塞致密,颈内动脉的密网支架与后交通动脉的颅内支架吻合良好,期待随访,计划二期行左侧复发动脉瘤治疗。
“T”形支架技术改良在于:两枚支架相接但不重叠,呈“T”形排列。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两枚支架重叠导致的血栓形成风险。另外,不需要采用网孔穿越技术,避免了支架移位和突向动脉瘤内的风险。然而,“T”形支架技术对于术者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第2枚支架的放置必须十分准确,避免支架释放过远或过近。本病例利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通体显影的特性,帮助Atlas支架精准定位。
术者简介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中心神经介入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放射介入医疗质控中心秘书
湖南省健康学会血管风险评估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产品介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