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发布 | 219阅读

如何向医生准确描述你的“痛”?记住这6个步骤

脑医咨询助手

 

人在生病时,「疼痛」是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我国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35%~40%,当疼痛找上门,向医生求助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疼痛病人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短暂的面诊时间里,将疼痛向医生描述清楚?如果只跟医生说:“疼(指着某个部位),这里好疼”。这样的描述是否能真正让接诊医生心领神会?




关于疼痛,你得会说



不少患者和医生表达疼痛时常常词不达意,反而容易延误病情,所以小编决定教大家几招。让大家学会详细正确描述自己的疼痛,以便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获得快速高效的就医体验。


01

第一步,哪里痛?


即描述疼痛的具体部位,需要先弄清楚几个问题:
①哪里感到疼痛?
②哪里疼痛最明显?
③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疼痛?
④疼痛部位是否游移不定?


比如腰痛,是后面中间痛?还是两侧痛?还是一整圈都痛?(描述不清楚时指给医生看)。哪个部位疼痛感最为明显,是否会连带着其他部位也感到疼痛,疼痛感是固定一个部位,还是会游走到其他部位?是否伴有恶心、头晕、看不清、肢体无力、影响睡眠或是行走等症状?


02

第二步,怎么痛?

即描述疼痛的性质。医学专业上疼痛的性质有20多种,其大致可分为钝痛锐痛两种,其中钝痛分为酸痛、胀痛、闷痛;锐痛又分为撕裂痛、切割痛、刺痛、灼痛、绞痛等。


不同地方、不同语言习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当我们一时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类型时,可以尝试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进一步说明,把疼痛的感觉说得越清楚,越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比如:

  • 刺痛,就是像针扎一样的痛;

  • 灼痛,就是像火烧一样的疼痛;

  • 胀痛,就是身体某个部位由内向外撑的疼痛;

  • 撕裂痛,就是疼痛的部位像被撕裂一样的疼痛。

  • 绞痛,就是身体某部位一种紧缩的疼痛感

  • ......


03

第三步,有多痛?

即描述疼痛的程度。很多病人会跟医生说“很疼”、“非常疼”、“疼死了”,这其实很难让医生判断。一般来说,可以借助疼痛强度评价工具来描述疼痛程度。将疼痛程度分为10级,最痛打10分,完全不痛打0分。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轻度疼痛(1-3级):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
中度疼痛(4-6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入眠浅容易醒,需服用止痛剂
重度疼痛(7-10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失眠。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或者不好描述的话,简单告诉医生“夜间影不影响睡觉”、“白天影不影响工作生活”也是可以的。


04

第四步,何时痛、痛多久?

即描述疼痛的发作时间以及疼痛发作的频率。“发作时间”是指疼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可以具体到时间节点,比如是3天前?1周前?5个月前?还是2年前?“发作频率”是指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如果是阵发性的,那么每次发作时间有多长?多久发作一次?什么时候痛感最强?白天还是晚上?


疼痛可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一般来说,急性疼痛不会超过4周,如果疼痛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或者疼痛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就算慢性疼痛。需要广大患者注意的是,有时候经过治疗,疼痛的程度也许缓解不明显,但是发作频率降低、发作时间缩短,也是病情改善的标志。


05

第五步,影响疼痛的因素

这个步骤是附加项,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有情况能表述最好告诉医生,没有也可以不表述。


诱发疼痛的因素:即首次出现症状时可能的诱发原因,比如劳累、睡眠不足、剧烈运动、外伤、吹冷风等等。
加重或缓解疼痛的因素:是指疼痛出现以后,什么情况下会减轻,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比如休息、弯腰、排便、用药之后疼痛会减轻一些;按压、运动、睡眠不足之后疼痛会加重等。


06

第六步,疼痛的诊疗经过

这部分不是必须项,可以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跟医生描述。描述整个发病过程中的就诊史,包括:是否有做过相应检查?是否在外院或者其他科室曾经治疗过?治疗效果如何?或是曾经住院治疗的具体情况?所以就医前要做准备,尽量带齐既往资料(病历、检查报告及片子、服用的药物、出院小结等)


以上就是跟医生准确描述自己疼痛情况的几个步骤,大家也可以把它们总结为一个万能公式:诱因+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其他。




疼痛该挂哪个科?



疼痛分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一般来说急性疼痛可优先看相应科室,排除专科疾病(比如肚子痛看消化内科,排除胃肠炎,阑尾炎等);病因不明、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应该看疼痛科、神经外科。

另外,有些病因清楚但其他科室治疗无效的疼痛(比如带状疱疹后疼痛、幻肢痛、三叉神经痛等),也应该考虑疼痛科、神经外科,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出现疼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着忍忍就好的想法,把能治的疼痛变得越棘手和难治。及早处理慢性疼痛,准确详细地向医生描述自己疼痛的情况,医生才能更快地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治疗。



如果您对自己的疾病就医没把握,或者想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记得关注【脑医咨询】公众号,我们帮你解决看病难题!获取就医指引、进入病友交流群,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为好友,发送相关疾病名称。

文章对你有用的话

记得收藏+点赞+转发哦~

 


参考来源:生命时报、福建卫生报、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武汉市第四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