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朱蔚林、费毅、颜波、陈辉、刘运运、曾繁润、谢永帆、彭其斌、范晨宇、罗凯、张超才、吴淑誉、黄良珍、陈宝智、黄垂学、王鹏程
02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廖薇薇、黄苗慧、黄燕、陈青青、汤小丽、安燕、尤金梅、何霜霜、黄白雪、叶丽、李冰、王丹、江东美、朱小翠、韦永萍、符王玲
03
神经外科ICU
陈建南、李彩霞、曾维文、陈水洁、符媚媚
脑疝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仍有许多争议,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幕上脑出血,手术的有效性尚不明确。对于高血压合并脑疝患者,是否一定需要去骨瓣减压?为何都是显微操作,内镜手术可以避免去骨瓣减压而显微镜下大部分需要去骨瓣减压?这些问题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过去数10年来,引流和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主要手段和通用做法。近年来,神经内镜已逐渐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神经内窥镜检查可以清楚地探索颅内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在直视下进行,可以通过减少对脑组织的拉伸和损伤来有效保护脑组织,显而易见内镜神经外科可以降低手术中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Nishihara等人表明,与血肿穿刺引流相比,神经内镜可以更快地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压迫,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缩短ICU的住院时间。
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内镜神经外科在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方面优于显微外科,NHISS评分优于开颅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缺乏相关研究支持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初步回顾性分析,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决定是否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神经内镜和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入住我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纳入标准:
(1)年龄≥18岁;
(2)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为幕上出血;
(3)临床体格检查显示一侧或者双侧瞳孔扩大;
(4)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出血;
(5)随访1个月以上。
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进行了紧急手术。术后24小时内常规复查床头CT。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早期康复治疗。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其中20例接受了内镜手术,70例接受了开颅手术。两组在基本特征、术前GCS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脑出血部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
结果:
开颅组
典型病例case1
01
病史
一般情况:患者郑*,老年男性,65岁。
主诉:突发意识不清3小时。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胃出血”多年,未规律服药。
入院时查体:BP170/105mmHg,神志昏迷,GCS评分(E1V1M4)6分。右侧瞳孔直径约3.5mm,左侧瞳孔直径约2.5mm。左侧肢体肌力约0-1级,肌张力高。
术前CT
术中情况
术后CT
术后第1天情况
出院时情况
case2
02
病史
术前CT
术中情况
术后CT
术后2019年3月30日CT
术后第1天时情况
出院时情况
case3
03
病史2019年5月7日
一般情况:患者王*,中年男性,39岁。
主诉:突发头痛2天。
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头晕,胀痛明显,恶心、呕吐多次胃内容物,无喷射状,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视物旋转,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具体不详),后前往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查CT提示小脑出血,给予降压等对症处理,为进一步治疗,急来我院就诊,急诊以“小脑出血”收住我科。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素身体良好。有乙肝病史多年,未用药,有鼻炎病史。
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自动睁眼,可对答,GCS评分(E4V5M6)15分。双侧瞳孔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心律齐,心率87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腹平软。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化验:血常规+血型;血生化、输血四项、凝血四项;心电图等,于2019年5月8日急诊全麻下行枕下正中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颅内减压术+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
后复查头部CT显示小脑出血较前增多,梗阻性脑积水,再次于2019年5月10日右侧额角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后颅窝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扩大去骨瓣减压。
2019年5月12日二次术后CT第二天再次出血,枕骨大孔疝,自主呼吸极其微弱,2019年5月13日准备放弃治疗时才临时决定手术,术中扩大去骨瓣减压(包括枕骨、寰椎后弓,取大腿阔筋膜修补)
2019年5月14日三次术后第一天复查CT
2019年6月13日出院时患者能够下床扶行
2023年10月30日门诊随访
内镜组
case1
01
病史
一般情况:患者吴**,中年男性,58岁。
主诉:被发现在家中不省人事1天。
患者于1天前家中摔倒导致脑外伤出血,家人发现送至昌江县人民医院就诊,行脑部碎吸外引流术等处理后,当地医院建议送至本院就诊,新门诊CT检查:右额颞顶叶、右侧丘脑-基底节辐射冠区脑出血,最大截面约6.6x5.0cm,体积约98.1mL;周围伴水肿带,邻近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左移约1.4cm,提示脑疝形成。幕上脑室内积血,大小约4.5X2.1cm;左侧脑室扩张。门诊拟“右额颞顶多发血肿”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急诊手术。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多年,未规律服药。肾功能不全。
入院时查体:T 36.2℃,P 50次/分,R 20次/分,BP208/111mmHg。刺痛不能睁眼,不能发音。昏迷,右侧瞳孔大小约4mm,左侧瞳孔3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肢体刺痛过伸,右侧肢体刺痛无反应。自主呼吸存在,呼吸气促,痰多。GCS评分(E1V1M2)4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不齐,房颤心率。腹平软,未触及肝脾肿大。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内镜下右额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共约100ml。
出院时情况
case2
02
1、患者叶*,男,52岁。
2、主诉:四肢乏力伴吞咽言语困难半年余2023年10月6日入住康复科。
家属代诉患者于2023年3月8日凌晨4点左右起床小便时突然出现不适,诉头晕明显,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为内容物),精神差,立即联系“120救护车”急送来我院急诊科,到医院时患者神志昏迷,大小便失禁,送CT检查过程中,患者再次呕吐。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较大截面约4.3x2.9cm,体积约25ml),脑室内积血,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大。通过绿色通道送手术室急诊行“左侧额颞顶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经综合治疗好转出院。2月前(2023年6月17日)至我院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023年7月18日至我院行“左额颞顶颅骨缺损修补术”。曾在我院及外院行康复治疗。目前仍反应迟钝、四肢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四肢瘫脑出血后遗症”收入我科。
2023年10月15日:今日7:47发现患者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3.5mm,对光反应迟钝,呼之不应,立即完善头颅CT,提示脑出血、脑疝形成,请神经外科急会诊,并予甘露醇250ml静滴降颅压。神经外科二线张超才医生查看病人、了解情况后,同患者家属沟通,目前患者病情危急,需紧急手术治疗,家属表示同意,联系手术室开通绿色通道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转神经外科ICU进一步治疗。
3、有“高血压”病史约10年,收缩压最高达180mmHg,不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未监测血压。有胃部不适7年余,间断服药奥美拉唑治疗。有“风湿性关节炎”3年余,未作正规治疗。2023年9月12日我院诊断“继发性癫痫”,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症状。
4、转入我科时查体:神志昏迷。查体:T36.7℃,P81次/份,R21次/份,BP161/106mmHg,。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3.5mm,对光反应迟钝,颅骨缺损处较前膨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1次/份,律齐,未闻及杂音。肢体肌力检查不配合。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中录像
扫描/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1
分流管压力调整至160mmH20,3天后复查CT。
case3
03
病史
一般情况:患者王*,中年男性,54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小时。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约7年,血压最高达150mmHg,规律口服药物治疗,规律监测血压。2018年中风。
入院时查体:T37.8℃,P110次/分,R22次/分,BP180/98mmHg。
2023年9月17日新门诊CT检查:颅脑(平扫),胸部(平扫):右侧丘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
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内镜下右额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共约50ml。
扫描/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2
术后2周转康复医院治疗,出院时情况
case4
04
术中情况
术后2周出院时CT
讨论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与传统开颅术相比,神经内镜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由于病情严重,很少有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具有与开颅手术相同的血肿清除率,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较低。此外,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神经内窥镜检查的患者的结果(死亡率、植物状态率和严重残疾)并不低于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神经内窥镜检查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
目前,血肿较少的患者常采用保守治疗,立体定向引流和注射尿激酶也可用于溶解血肿。然而,对于大量血肿和患者病情逐渐恶化的患者,尤其是脑疝患者,仍然需要手术治疗来挽救生命。
对于脑疝患者,常规的手术方法是骨瓣开颅术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由于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脑组织的牵引会导致手术区严重的术后水肿,此外,还可能发生继发性脑梗死,这通常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去骨瓣减压术后,由于骨窗处缺乏颅骨保护,脑组织受到拖拽和摆动,加重了软化灶的形成,更容易诱发癫痫,后期需要再次修复缺损,造成二次损伤,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术前瞳孔回缩正常的单侧散瞳或双侧散瞳患者,显微镜或内窥镜下观察,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并不高。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成本低的优点。神经内镜下清除颅内血肿已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用于治疗血肿相对较小的患者和无脑疝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同文献报道相似,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是安全、有效,这种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以下几点有关:
1. 在直视下有效清除了血肿,内窥镜和开颅手术的血肿清除率没有显著差异。
2. 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手术,这也缩短了脑疝的时间。脑疝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清除血肿,缓解脑疝。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手术从切开皮肤到在内窥镜下清除血肿所需的时间更短。脑疝持续时间越短,继发性损伤越小。
3. 与传统开颅术相比,内镜手术对皮层和脑组织的牵引损伤较小。而且,内镜可以直接到达血肿的深处,角镜可以更好地观察周围的血肿,而不需要过大的摆动通道和拉动脑组织。显微镜是一个柱状的视野,为了更好地暴露深部血肿和周围血肿,需要牵拉脑皮层,这可能会造成更多的继发性损伤。
4. 术中出血量小。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出血大多来自头部切口皮瓣和骨窗边缘,血肿清除后出血很少。骨窗小、切口小可以减少出血面积,缩短手术时间也可以减少出血时间。
参考文献
专家简介
朱蔚林 副主任医师
海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副主任,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
海南省其他类高层次人才,主持海南省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主要从事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鞍区肿瘤,颅底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胶质瘤等显微外科手术,颅脑创伤,脑积水、蛛网膜囊肿、颅内感染等救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