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30日发布 | 125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Lattice Time | Lattice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伴狭窄动脉瘤

杨志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赵普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78岁,男性。


主诉:因头晕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呕吐、行走不稳、偏侧肢体乏力等症状,当地医院完善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外院磁共振平扫MRA及颅内动脉CTA均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囊状突起,考虑颅内动脉瘤”。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药物控制可。


查体: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术前影像资料



02




术前影像



初步诊断

动脉瘤位置: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眼动脉段

动脉瘤个数:3

动脉瘤的形态:宽颈、囊状、不规则

动脉瘤大小:最大径由大到小依次为8.7mm,3.7mm,3.4mm

载瘤动脉直径:远端4.2mm,近端5.2mm




术前评估

右侧眼动脉及海绵窦段多发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伴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患方治疗意愿强烈,手术指征明确;密网支架为首选。



治疗方案:

采用股动脉入路,血管狭窄处球囊预扩后植入密网支架。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100mg qd+替格瑞洛90 bid,持续3天。



术中使用材料:

泥鳅导丝

5F Simmon II型导管

0.014"微导丝

6F 115cm中间导管

快速交换颅内狭窄成形球囊4.5mm*20mm

0.027"微导管

Lattice 5.0*26mm(含5个机械球囊)



03



手术过程









测量及支架选择:

远端血管直径4.2mm,瘤颈近端较粗的血管直径5.2mm,拟选取支架型号Lattice 5.0*26mm(含5个机械球囊)。



狭窄预扩:

使用球囊将载瘤动脉的狭窄进行扩张成形,狭窄改善后支架微导管和中间管通过更容易,关键是能防止支架打开不充分,提高安全性。



支架微导管顺利超选到位:



Lattice输送到位:

支架在微导管内顺畅前行,到达预计位置。



路图下确认支架输送位置理想:



Lattice远端释放:

采取原位释放方式,支架远端顺畅打开。释放过程中,头端导丝不位移。



Lattice中段释放(转弯处与狭窄处):

前曲转弯处采用增张的方式,支架打开顺利,与血管壁贴合良好。



Lattice近端释放:

支架近端释放采用减张释放(即撤微导管)的操作,近端着陆点血管平直,在中间管内释放后回撤中间管,微导管跟进,支架近端自行恢复到完全张开状态,释放后经过非减影造影确认支架近端位置适合,打开贴壁良好。



回收输送系统,支架远端位置稳定:



微导丝“J”型成袢进行支架内按摩,保证密网支架整体更好的贴壁:



即刻造影:

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尽管血管条件复杂,但最终支架打开满意,贴壁良好。



术后情况



04


3D血管重建:支架重建后显示支架整体与血管贴壁满意,虹吸段轻度狭窄符合术前影像。


总结体会


1、此病例血管条件虽较为复杂,释放Lattice密网支架的过程仍然很顺畅,头端导丝较为稳定,远端打开丝滑;


2、Lattice自膨式机械球囊辅助支架打开,原位释放,贴壁良好;头端Marker为锚定点,实现精准定位;


3、Lattice为钴铬合金密网支架,通体显影,可视性强,适应症广,适应不同特征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










术者简介

杨志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脑和脊髓血管疾病微创神经外科亚专科主任

上海市卒中学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

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学科带头人

徐汇区母婴安全专家库专家

长期从事脑血管临床诊疗和研究,尤其擅长脑卒中,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及脑血管畸形的微创诊疗,单人年完成高难度脑血管病微创手术超过300例,疗效优良。参与及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上海市科委及卫健委研究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教育部、上海市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8项,完成转化2项,参编专著4部,担任《World Neurosurgery》、《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人


赵普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参与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创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专利授权1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