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很欣喜的发现,我已经具备了网红小说写手的潜质,因为催更的小伙伴太多了。现在来看其实当个网红也挺不错,随便带个货就行了,比如可以带货卖个支架啥的。不像现在疲于奔命,苦于温饱。开个小玩笑!打开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器突然吓了一跳,因为断更了好久,两年的时间没再更新,发现账号密码都不记得了,但是从后台的数据看,每天兵器谱的浏览量都在几十个人,可见还是给了大家一些启示的,所以还是咬咬牙继续更新下去。我这种人没有自律性,喜欢freestyle,所以终究也成不了什么大事。那就码豆腐块自high吧。
周末刚好开了同学会,里面有个颈动脉支架的培训班,感觉大家其实还是蛮有兴趣的,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我发现有好多兄弟虽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对于一些小的细节还是没有注意到。就像爬山,熟悉我的兄弟都知道我很喜欢爬山,但是好多人觉得爬山太累,那是因为你不懂方法,爬山前要仰望峰顶,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但是爬的过程你不能一直看着山顶,而是应该专注于你下一步的台阶。这样才会既有目标又不会全程被目标所累。就像做手术,既要设定目标,又要关注每一步的细节。
废话太多了,进入主题吧,我们今天聊一聊颈动脉支架。
先聊聊历史,挺有意思的一个过程。1964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的Dotterand Judkins使用经皮穿刺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那时候没有球囊,直接拿个管子捅了捅,发现竟然也有不错效果。开辟了介入时代的先河,算是介入上古时期的盘古大帝吧。
1974年,Gruntzig and Hopf首次报道使用非顺应性球囊扩张下肢动脉狭窄,使得介入治疗真正的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1977年,Gruntzig 首次报道使用球囊进行冠脉扩张成型术,从此冠脉介入的春天真实的到来了。
说到颈动脉支架,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下面这位大神,德国弗莱堡的Klaus Mathias教授。70年代末,他率先在狗身上建立了颈动脉狭窄的模型并使用9F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实验。接下来当然就是想着在人身上小试牛刀了。但是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当时德国血管外科协会的强烈反对,认为其有较高的引发卒中的风险,而且CEA手术当时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大家一致投票否定了Klaus的念想。
但是大神终归是大神,决不放弃自己的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是被他逮到了机会,
1979年,Klaus Mathias在一位32岁的肌纤维发育不良的女性颈内动脉首次进行球扩成型。能抓住这个病例的原因是血管外科认为手术风险不确定而拒绝给这位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为:猎人头导管陪0.035导丝,到位后交换4*40球囊,无导引导管等支撑。人类史上首次的颈动脉球囊扩张术诞生了。1980年,他首次给一名68岁的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球扩成型术中没有造影指引,根据骨性标志“盲扩”。手术效果都很不错,可以说是技惊四座。
大神的脚步永不会停歇。1989年,Klaus Mathias在一位65岁患者的球扩时出现内膜撕脱。使用10*40的Wallsent支架进行补救。第一个颈动脉支架诞生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年代,该支架是用于胆管手术的,并非为了颈动脉而生。当然我到现在也认为这是大神蓄谋已久的计划,而非偶然临时起意。在此后的十年间,逐渐意识到介入手术这玩意也还靠谱的人们,开始大量尝试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而球扩支架Palmaz成为了颈动脉支架的主力军。
90年中后期,支架设计的春天来临,不锈钢材质被舍弃,新一代镍钛合金材质自膨支架开始大杀四方。涌现了大量的开环,闭环,复合设计等特点的支架。并且随着球囊,指引导管,保护伞的组合开始挑战CEA的江湖地位
正式进入支架环节
第一个概念:开环支架与闭环支架。开环支架有自己独立的支架单元,每个单元之间有少数几个连接点相连,这样能保证每一个支架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在弯曲迂曲,管径差异较大的血管条件下能保持更好的贴壁性。下图即为典型的开环支架设计,红色部分为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点,其余部分呈现为开放不连续状态。
下图为开环支架打开及释放的过程,可以看到每一环支架都会相对独立,而不会过多的影响其他部位打开的情况。所以对于好多新手,我会建议他们早期可以尝试开环支架的释放,因为头端一旦打开就会有比较良好的贴壁性,而不用担心支架滑落。
闭环支架的设计特点和开环支架刚好相反,所有的支架单元都呈现出连续封闭的状态,整个支架为一个连续完成的整体。其设计的特点使得其网眼更小,更利于提高局部金属覆盖率与对斑块的保护。但是其在迂曲血管的贴壁性会略差,同时因为其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特点,其趋势是使血管变直。因此对于血管走形的改变会略大。下图为闭环支架的设计特点,可以看到所有支架网格均为封闭连续的结构。
第二个概念:编织支架与雕刻支架。
编织支架:金属丝由机器或手工编制而成,
编织支架在不同管腔内会拉伸,并有释放后短缩现象。雕刻支架:金属圆筒由激光镂空雕刻形成,雕刻支架长度基本稳定,拉伸或短缩的现象极为少见。从结构特点上我们能知道,开环支架全部是雕刻支架,闭环则可能是雕刻也可能是编织。看过我这篇小豆腐块的同志,千万不要再从你们嘴里出现编织开环支架这个词了。下面第一个图,编织闭环支架,第二图为激光雕刻开环支架。
第三个概念:普通支架与锥形支架。
普通支架:全段管腔直径一致。
锥形支架:支架头尾端直径不一致。这个其实很好理解,锥形支架更为适合管腔直径差距较大的靶血管
下面第一个图,普通支架,第二图为锥形支架。
简要的几款主流颈动脉支架的汇总图
基于前面啰七八嗦的介绍,那么更适合不同支架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声明一点的是纯学术探讨,没有任何不良导向和利益导向
对于血管走形迂曲,管径差异较大,偏心性狭窄。预期支架贴壁困难时,首选开环支架。因为其独立支架单元的结构,更容易贴壁。下图所示,管径差异较大时,左图的闭环支架在狭窄局部贴壁不良,而右图的开环则有更好的贴壁性。
从其他角度讲,开环支架对于血管走形的改变会较小,能大体顺应血管走行。而闭环支架更多的趋势是趋于一根直棒棒,对于迂曲血管走行相对改变较大。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血管的走行被改变过大。下图为闭环和开环释放后对血管走行改变的模式图,左图为闭环释放后血管的形态预测,整体的走行改变还是会大一些。
闭环支架更大的优势来源于更密更为紧凑的网孔设计,对于提高局部金属覆盖率,保护斑块脱落,特别是溃疡斑块,软斑块等有其独特的优势。此外对于串联病变,闭环支架具备更好的二次通过性,内壁更为光滑,很少出现导管通过困难等问题。因此对于对于串联病变,夹层修复,编织闭环更具优势。
不同支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才能更为精准的去选择,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OK,接下来就简单分开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几大主流颈动脉支架,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利益导向,纯学术探讨,而且更多的是个人理解,所以有不认同的,大家开诚布公的讨论,千万不要拍我的黑砖。
Cordis PRECISE支架
关键词:开环,镍钛,快交,无锥形支架。另外PRICISE支架8以下可以使用6F导引导管进行释放,这在部分通路迂曲的血管条件下尤为重要。支架释放过程不需要推挤支架,只需要把住推送杆后等张力扒开支架即可。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病例中可以看出,PRICISE支架对于血管局部走行的改变较小,基本顺延了原始的走行方向。这也是开环支架的一大优势。
美敦力Protégé支架
Protege支架实际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个人感觉和Pricise支架没有过多的区别。二者手感比较类似,区别点在于Protege有普通支架和锥形支架两种。
同样,从这个病例中我们仍然能看出支架放置后血管走行的趋势没有被过度的改变。但是下面这个病例,个人觉得支架种类的选择值得商榷。
这是一例颈内动脉起始处的溃疡性斑块,属于易损的不稳定斑块,术者在支架选择中选择了Protege支架,虽然影像效果尚满意,但是从支架种类的选择上讲,此血管走行并不迂曲,从斑块保护及局部修复的角度讲,是否Wallstent支架更为合适?当然任何事情都非绝对,更好的选择是否有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波科 WALLSTENT 支架
Wallstent支架不同于前面两款,自身特点同样突出,关键词:编织支架,闭环支架,自膨支架,是目前主流颈动脉支架中唯一一款编织支架。具备着编织支架普遍共性,在不同管径血管内会被拉伸和短缩,释放难度略高于其他几款支架,但是有更高的金属覆盖率和更小的网眼面积。此外,wallstent支架的显影性是最棒的,这一点用过的可能都知道。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编织支架在不同管径的血管中会出现明显长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因此选择支架长度时一定要根据目标血管直径来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架,避免过长或过短,另外wallstent支架释放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回缩,所以定位支架着陆点时应预留足够测长度,防止支架短缩后无法完全覆盖狭窄造成尴尬的局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allstent支架和所有闭环支架一样,在释放时需远端打开一定长度后方能彻底打开贴壁,在此过程中如后手把持的力度不够有可能造成支架下滑。
下面先举个例子,看看我个人认为不好的支架选择病例。
这个病例中,血管局部走行角度较大,wallsten植入后过多的改善了血管走行,让本来弯曲的血管变成一根直棍,一方面会增加局部血管的刺激造成再狭窄,另一方面血管皱褶的力度会向远端传导,造成远端血管走行变化甚至皱褶。这也是wallstent支架术后再狭窄率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病例
当然对于这种血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选择所有的支架都是合理的。
而对于串联病变,需要更好的支架释放后的通过性能,进行远端操作时,闭环支架就有明显的优势。内壁更为光滑,中间导管或通路导管通过会更加便利。
除外串联病变,起始处高负荷斑块,不稳定斑块,夹层修复,使用Wallstent可能有更好近端斑块覆盖能力及修复能力。
雅培系列支架
雅培上面两款支架一个开环,一个闭环,应用的场景,使用原则和上诉所说的支架大体差不多,大家可以再看一下他们的具体型号和尺寸。酌情使用,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款支架的释放都是“半自动化的”,支架到位后通过旋转释放手柄或回拉把手即可完成。不需要前面几款支架的推扒技术,所以一旦支架到位良好,释放极度简单,几乎就是傻瓜式释放,特别适合新手小白使用。
说一下雅培的Xpert支架吧,整体来说是个挺有想法的支架。号称复合设计,其实归根还是个开环支架,最大的特点是壁薄,外径小,可以经过更小的导管和鞘输送,对于迂曲通路这是一个好的设计。
3-6的支架可以使用4F鞘或6Fguiding进行释放,下图为其常见支架型号。
最后来一个汇总图吧,把所有支架的参数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比一比,这样心中就都有数了。
最后一点感触
颈动脉支架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困难病例,很多兄弟的起手手术也是选择颈动脉支架术。但是能做并不一定代表会做,会做也不代表一定就能做好,根据病变的特点:偏心、钙化、斑块性质,血管走行的特点,远端形态等一系列的特点综合判断患者的整体情况。术前制定预期目标,罗列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而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支架。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任何一个支架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是真正的了解了支架的特点后,在极端情况下,你的一个正确选择可能会改变手术的结果和病人的预后。就像邓主任说的:没有错误的支架,只有术者错误的选择。
最后感谢cordis,美敦力,波科及雅培公司提供的学术资料支持。不足之处请大家见谅。
作者简介:唐都医院血管病治疗组 赵振伟,邓剑平团队
方伟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师从高国栋主任,赵振伟主任及邓剑平教授。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执笔专家共识一项,主持及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神介漫笔
回顾链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