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发布 | 320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慢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再通术

蒋业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5岁。

现病史:头晕伴左下肢无力5月余,目前仍有行走不灵活,记忆力及反应能力下降。

既往史:糖尿病10年,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6.2%。

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TEG:AA100%、ADP 63.6%

入院检查:神清语利,肌力基本正常,左下肢活动不灵活。


  术前准备  
影像资料

1.png

右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无急性脑梗死。


2.png

右侧大脑半球CBV及CBF基本正常;MTT和TTP明显延长。


3.png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段可见血栓形成伴强化,未见明显萎缩,血管相对平直。


4.png

右侧顶叶可见少许微出血灶。


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自发线样再通累及颅内段。


5.png

前交通部分代偿右侧大脑半球,对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6.png

后循环由后交通及脉络膜前动脉代偿不充分。


7.png

右侧劣势椎动脉颅内段闭塞。


治疗策略

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

2、右侧劣势椎动脉闭塞

3、2型糖尿病


病变机制:

1、DSA示ICA起始部“火焰征”样盲端,提示颈段夹层导致闭塞可能大。

2、HR-MRI示闭塞段管腔未见明显萎缩,走形相对平直伴强化的管壁及腔内大量血栓。


干预的必要性:

1、药物治疗情况下仍有头晕伴左侧下肢乏力、活动不灵活。

2、记忆力及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3、CTP颅内灌注相对不足(CTP低灌注;DSA同侧代偿不足)。


干预策略:

右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再通支架成形术。


干预的可行性:

高灌注风险

●DWI无大面积梗死。

●DSA存在部分代偿。

●SWI存在少许微出血灶,术后控制性降压,降低高灌注风险。


再通可能性

●DSA起始段有较长盲端,闭塞段自发线样再通。

●HR-MRI腔内未机化的血栓及症状发作时间可初步预测闭塞时间相对较短。

●HR-MRI管腔未见明显萎缩、颈段相对平直、无明显重度的钙化斑块。


需要关注的要点:

1、识别真腔:双导丝或双微导管伴行技术。

2、避免近端血栓逃逸:首先支架成形近端血管建立稳定通路,固定近端血栓。

3、降低夹层形成风险:避免过度刺激常有部分萎缩或明显炎性改变远端闭塞段(岩骨及海绵窦段)。


器械耗材

6F Envoy DA 导引导管

0.035 导丝

Echelon-10 45°微导管

XT-27 微导管

Synchro-II standard 微导丝

Transend 205 platinum 微导丝

Floppy-300 交换导丝

Litepac 2*20mm、2.5*15mm球囊

Sacspeed 3*12mm、3*15mm

Gateway 3*9mm,2.5*9mm

支架:Precise 6*30mm、7*40mm、Neuroform EZ 3.0*20mm、3.5*20mm、4.5*20mm


  术中操作  

视频6 00_00_00-00_00_30.gif

全身肝素化。


视频7.1 00_00_00-00_00_30.gif


视频8.1 00_00_00-00_00_30.gif


视频9.1 00_00_00-00_00_30.gif


bb1.1 00_00_00-00_00_30.gif

Tirofiban 14ml。


bb2 00_00_00-00_00_30.gif

选用另一根Echelon-10及Transend 205伴行寻找真腔。


bb3.1 00_00_00-00_00_30.gif


bb4 00_00_00-00_00_30.gif

双微导管伴行前进寻找真腔。



Floopy-300交换SacSpeed 3*15 球囊,然而球囊无法到达颅内段。

以4-8ATM分次扩张海绵窦近端,每次扩张2min。


虹吸段可见夹层形成。


视频5.1 00_00_00-00_00_30.gif

Envoy DA在Gateway球囊辅助下置于海绵窦段。


视频6.1 00_00_00-00_00_30.gif

更换Gateway 3*9mm球囊进入无法通过海绵窦段,考虑为球囊远端进入夹层。


视频7.1 00_00_00-00_00_30.gif

Echelon-10塑“C”形后配合微导丝导引下通过虹吸段。


图片3.png


视频3.1 00_00_00-00_00_30.gif

Neuroform EZ 3*20mm。


视频4.1 00_00_00-00_00_30.gif


视频5.1 00_00_00-00_00_30.gif




  术后情况  
术后查体

GCS 15,无头痛头晕,无视野缺损或模糊,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肌力正常。患者诉记忆力及反应能力较前改善。


围手术期管理

控制性降压:收缩压100-130mmHg,术后复查头颅CTA及磁共振。


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


术后第三天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管腔通畅

术后第四天DWI未见明显急性梗死灶


中长期随访

术后2年临床随访:GCS 15,神清语利,无头痛头晕,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肌力正常。记忆力及反应能力较前明显改善(文化水平文盲,MMSE23 MOCA18)。


图片2.png


图片3.png

术后2年CTP


视频10.1 00_00_00-00_00_30.gif


术后即刻

术后2年随访


术后2年随访


术前

术后2年随访


术后2年随访


术前


术后2年随访


       总结

●严格筛选下的慢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介入再通是可行的。


●多模态的影像学(HR-MRI、SWI、DWI、CTP等)评估能更加精准的评估病变的性质和再通风险。


●双导丝或双微导管有助于识别真腔,建立再通路径。


●首先支架成形开通近端颈段血管,既可以建议一个稳定的通路,同时避免近端血栓逃逸。




术者简介

图片1.png

蒋业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介入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师从国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张晓龙教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量1000余台。

●主要从事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脑动脉瘤及脑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诊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