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发布 | 581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颅内动脉瘤应用的单中心经验分享——2例支架内血管闭塞并发症

曹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点击阅读前文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颅内动脉瘤应用的
单中心经验分享——颅内动脉瘤5例

CASE 01

病史简介 1


患者:56岁,女性

主诉:头晕3年加重2月伴视力下降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


术后第4天头颅磁共振


术后3个月头颈动脉CTA


术后3年,末次电话随访,mRS评分3分


CASE 02

病史简介 2


患者:71岁,男性

主诉:短暂发作言语不清一次。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左侧大脑中动脉M2上干起始段动脉瘤,

近瘤颈处血管动脉瘤化


Tubridge支架3.5mm X30mm打开,

远端完全覆盖动脉瘤化的血管,

动脉瘤内部分填入弹簧圈


治疗后


术后1月自行停药,出现右侧肢体无力。

术后3月到院复查CTA,mRS评分2分

单中心经验分享

围手术期用药

●术前: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至少3-5天。


●术后: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6周,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维持至术后3月,改为单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长期服用。


●所有患者行氯吡格雷基因型检测,如为中间代谢或慢代谢型,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替格瑞洛90mg Bid。

总结

1.术中经验:

●2D\3D成像结合精确测量血管管径,选择支架。如动脉瘤远近端管径差距过大,则应谨慎使用。


●支架远端锚定应注意尽量不覆盖分支血管,如颈内动脉动脉瘤应注意大脑前动脉A1起始、脉络膜前动脉,椎动脉V4段动脉瘤应注意避免覆盖至基底动脉。


●释放支架应缓慢,控制Tubridge推力、微导管、中间导管之间张力的平衡。支架释放后常规辅以微导丝按摩。保证良好贴壁。应注意多角度观察支架的贴壁情况。支架的良好贴壁是Tubrigde支架发挥作用的关键,并能有效减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本中心对于>1cm或动脉瘤有危险子囊结构等,仍辅以部分填塞弹簧圈,能有效促进动脉瘤体内血栓形成,动脉瘤愈合。


●结合本中心经验及文献查阅,一般<30%的轻度狭窄,多为支架内内膜增生,继续予观察处理,常可自行缓解。


2.重视围手术期、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及随访。

会议视频: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