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鲁志浩
笔者:王伟功
神外公译
神外经典传播者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应该是乙状窦后入路必经结构了,这个结构内富含神经和血管,解剖是手术的基础,理解其解剖对手术至关重要,另外本篇属于后续相关手术章节的一个铺垫,因为与前述章节有部分重合,更像是章节复习,所以本篇笔记内容将进一步提炼、简化。
依旧是本章框架图:
首先看下各位大师对CPA的定义:
Matsushima教授:CPA是一个脑池,有外侧壁和内侧壁,外侧壁为岩骨后表面和枕骨,内侧壁为小脑岩面和脑干。
Samii教授:CPA以覆盖在岩骨和斜坡背面的后颅窝硬脑膜为前界,以脑桥、小脑中脚、二腹叶、绒球为后界。头端是第VI、VII、VIII颅神经和中间神经在此区域内进出脑干,尾端是第IX、X、XI颅神经。广义上的CPA应包括三叉神经穿越后颅窝的部分。
Rhoton教授的定义为:CPA位于成角的,由小脑岩面围绕小脑中脚和脑桥返折形成的小脑桥脑裂上、下支之间。
定义大同小异,Matsushima教授和Samii教授认为CPA是一个空间,而Rhoton教授的定义更加偏向于一个面。
外侧壁
笔者按照Matsushima教授的思路,将其分为骨性外侧壁和膜性外侧壁。
骨性外侧壁:包括枕骨和颞骨,二者之间以岩枕裂为界,岩枕裂形成岩下窦沟,岩下窦沟向后下开口于颈静脉孔,颈静脉孔向外延续为乙状窦沟,由上及下看,一共3个骨孔:
1.前庭蜗神经通过的内听道;
2.舌咽、迷走、副神经通过的颈静脉孔;
3.舌下神经通过的舌下神经管。
膜性外侧壁:由覆盖在岩骨和斜坡上的硬膜所形成,包含7个膜性孔
1.三叉神经通过的Meckel's腔开口
2.内听道
3.舌咽神经通过的舌咽道
4.迷走神经及副神经通过的迷走道
5.两个舌下神经管硬膜开口(通常情况下有两个[1],由两束舌下神经分别穿入硬膜所形成)
6.外展神经通过的硬膜孔(外展神经穿过硬膜孔后向岩尖走行穿越Dorello’s管进入海绵窦)
岩上窦位于岩骨嵴形成的岩上窦沟内,向前内跨越Meckel's囊顶璧汇入海绵窦,向后与乙状窦相连,岩上窦有岩上静脉汇入,岩下窦向上内与基底窦、海绵窦沟通,向下外与颈静脉球沟通(图8.1)。
图8.1:CPA的外侧与内侧壁。(a)左侧颞骨;后侧视角。外侧壁由颞骨和枕骨形成。(b) 小脑被移除的标本左侧壁。神经、Meckel’s腔、内听道、颈静脉孔和静脉系统可以被观察到。桥静脉在Meckel腔和颈静脉孔附近出现。(c) 侧壁静脉系统的整体观。覆盖静脉系统的硬膜已经被移除。(d) CPA内壁,内壁由脑干和小脑岩面形成。绒球和脉络丛位于CPA中部。(e)CPA的裂隙。应用彩线观察和指示的岩裂和小脑桥脑裂的上下肢。它们与小脑中脑裂和小脑延髓裂相延续。橙线:小脑中脑裂;蓝线:小脑中脑裂(上肢);棕线:岩裂;绿线:小脑桥脑裂(下肢);红线:小脑延髓裂。
内侧壁
内侧壁包括小脑岩面和脑干。
岩裂是小脑岩面的一条大的裂隙,其与小脑桥脑裂的上肢和下肢相延续。有几个重要的解剖定位关系需注意(笔者在此附以MVD术中截图及解剖图示以供说明):
1.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穿行于CPA的中间部分,绒球位于这两根神经的外侧面,当通过枕下外侧入路观察时,其位于绒球的略微头侧。从Luschka孔突出的脉络丛略微位于绒球下内侧。
2.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由内而外排列在桥延沟上,沟的两侧末端为橄榄上窝。
3.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发出点位于橄榄后沟后方,由上及下依次排列成线状。脉络丛和菱唇位于舌咽、迷走神经的背侧。
4.舌下神经发出点位于橄榄前沟,通常形成几个神经束穿入硬膜进入舌下神经管。
遵循“三分法”原则,分为小脑上动脉(SCA)、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笔者将以MVD手术图片为例进行标注说明(PS:笔者正在学习如何转换GIF图片,以便后续笔记内容更加直观易懂),另外关于后颅窝动脉系统走行,分段和特征等,在前述章节已充分描述,具体请参考公众号文章“小脑的动脉”,本篇不再赘述。
SCA
AICA
PICA
图8.2 三条小脑动脉及其与颅神经的关系。(a) 在一个被切除的小脑标本中的三个小脑动脉和颅神经。SCA、AICA和PICA分别在上、中、下部穿行,并与颅神经接触。(b)切除小脑半球的标本中左侧CPA的上部;后视图。SCA接触CN V。该神经在下外侧与岩上静脉接触。 (c)切除小脑半球的标本中左侧CPA的中间部分。AICA在CNs VII和VIII以下形成神经血管复合体。(d)切除小脑半球的标本中左侧CPA的下部。PICA在小脑延髓池中形成一个环,并在后组颅神经的根丝之间穿过。

图8.4 左侧内听道和面听神经,后内侧视图。(a)听神经孔。听神经向后缩回,可以观察到中间神经。AICA在面神经和听神经之间通过。(b) 去除后壁的标本中的内听道(IAC)。听道内的硬脑膜已经暴露出来。在内听道的侧端可以观察到横嵴。(c) 内听道的侧端。前庭神经正在后缩。可以观察到横嵴和耳蜗神经。面神经穿行在内听道的前上部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点击二维码,查看往期内容
笔者简介
王伟功 主治医师
六安市中医院
硕士,六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六安市神经外科医学会委员
曾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解剖与转化医学实验室进修学习,师从江晓春教授,爱好神经解剖,擅长脑血管类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