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布 | 2623阅读

【长帆济海 深蓝“首”护】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菊祥:包绕颅底血管网的前床突脑膜瘤手术及体会

陈菊祥

上海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编者按


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由于脑的血管均经颅底出入并在颅底吻合成Willis环,且血管路径极弯曲、变异甚多,故颅底肿瘤或颅底外伤时,易并发血管损伤。进一步地,颅底区域血管损伤的高危因素众多,尤其对于包绕颅底血管网的病例,对血管的保护极其艰难、挑战巨大。以海绵窦脑膜瘤为例,颈内动脉包绕程度(Hirsch分型、改良Hirsch分型或Sekhar分型)及肿瘤浸润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外壁,都可明显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因此,包绕颅底血管网的脑膜瘤的术前策略,不仅要考虑病变性质、大小和位置,还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质地、类型乃至患者的完整病史(诸如复发病变、放疗、用药等),尤其是这些因素对血管粘连程度以及血管结构的影响;同时,也要提前规划颅底区域血管保护的术中辅助技术和损伤后的策略预案。


另一方面,前床突脑膜瘤是起源于前床突表面硬膜并向颅内生长或延伸至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在解剖结构上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和视束、动眼神经关系密切。尽管颅底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前床突脑膜瘤显微手术仍是神经外科领域的艰难挑战,近年文献报道其全切除率仅为30.4~90.7%,复发率为0~25%,进展率为0~50%。


1990年,Al-Mefty博士基于肿瘤起源对前床突脑膜瘤进行了研究和分类,但是仍存在诸多缺陷。2020年,陈菊祥教授团队通过凝练前床突脑膜瘤的起源、延展方式等特点,结合对应的手术策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基于膜性结构解剖和肿瘤生长、侵袭方式的前床突脑膜瘤新分型(简称“长海新分型”),发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的脑膜瘤专刊(IF 6.244)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推荐阅读:https://doi.org/10.3389/fonc.2020.00634或《【纵横颅底】陈菊祥教授团队:前床突脑膜瘤--基于膜性解剖的再认识》,截止目前全平台阅读数已超过2万人次)。‍‍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菊祥团队,长期致力于颅底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秉承“个体化、精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通过钻研局部解剖,改良手术入路,精细术中操作等方式,优化手术精准治疗方案,提升手术效果,获得国内、外同行们的认可,手术视频和论著多次发表于国际上颅底外科的著名期刊。在全国神经外科手术大赛中,斩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手术大赛冠军金奖和中国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此外,相关工作还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2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期文章中,陈菊祥教授团队介绍一例包绕颅底血管网的富血供前床突脑膜瘤的诊治策略和体会。病变包绕血管涉及ICA、MCA、ACA、Acom、ACHA和PCA等,该例复杂颅底肿瘤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充分展示了长海神经外科团队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精准诊疗的理念和策略思考,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术者团队的积极心态、高超技能和责任担当。

欢迎各位同道观看,分享和评论。

脑医汇-神外资讯编辑部




点击二维码即可观看手术视频



点击二维码即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


陈菊祥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政主任、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博士后。


199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2003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卢亦成教授。2012~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哈佛大学麻省总院、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及Karolinska Institute等国际著名神经外科学习。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曙光学者、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及追踪人才、银蛇奖等。荣立三等功2次,上海市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2021年获评“人民好医生”。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手术大赛冠军和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评平安“中国好医生”。


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成员,海军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颅底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临床与基础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和上海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担任《Neuro-Oncology》《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7本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28年。年均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约400台左右。专业方向为颅脑创伤和神经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颅脑战、训创伤的临床综合救治;擅长以微创技术切除复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和颅颈交界处肿瘤等高风险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系统性、个体化综合治疗。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上海市组织部、科委基金和卫健委人才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1)、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2012-2)、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1)和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10-1)、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2)等多项成果;共发表论文99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CELL子刊《TIPS》、柳叶刀子刊《EbioM》《PNAS》《Neoplasia》发表63篇SCI论文(总IF 272.94分);被《Science》《Nature》等他引1600余次。


每周专家、特需门诊时间:周三上午、下午(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入选的人才计划及荣誉:

2023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1年 全军高层次人才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

2021年 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人民好医生”青年典范

2020年 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9年 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二类岗位津贴(2017-2020)

2018年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神经外科手术比赛“栋梁组”冠军金奖

2018年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

2016年 入选全军高层次人才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2015年 上海领军人才

2014年 上海浦江人才

201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

2012年 上海曙光学者

2011年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0年 上海市科技英才提名奖

2009年 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追踪人才

2008年 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2007年 荣立三等功1次

2007年 上海卫生系统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 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 先进工作者

2005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全军优博、上海市优博

2005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2004年 上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