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选编译」由gaom副主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Spetzler-Martin分级III、IV、V动静脉畸形的多阶段治疗:连续250例患者的术前栓塞和显微手术切除》,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神经影像学中心的Marcel Alfter报道了两家中心通过术前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切除的多阶段方法治疗这些AVM的经验,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 Clin. Med》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rcel Alfter, et al. J. Clin. Med. 2023;12(18):5990. Published 2023 Sep 15. doi:10.3390/jcm12185990】
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迄今尚无明确指南。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神经影像学中心的Marcel Alfter报道了两家中心通过术前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切除的多阶段方法治疗这些AVM的经验,结果发表在2023年9月的《J. Clin. Med》上。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89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德国两家中心持续治疗的250例高级别脑AVM(Spetzler-Martin分级III、IV和V)的患者。分析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临床、形态学和神经功能学数据。
在持续治疗的250例患者中,有109例女性(43.6%)和141例男性(56.4%)进行了术前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关于人口统计学、临床和AVM特征的数据见表1。
表1. 250例患者的特征:破裂与未破裂AVM的比较。
Spetzler-Martin III级150例(60%),IV级82例(32.8%),V级18例(7.2%),出血87例(34.8%)。AVM阻断率<50%者24例(9.6%),50%~80%者55例(22%),>80%者171例(68.4%)。在阻断率<50%的病例中,SM III、IV和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54.2%、20.8%和25%。阻断率为50%~80%的病例中,SM III、IV和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56.4%、41.8%和1.8%。阻断率>80%的病例中,SM III、IV和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2%、31.6%、6.4%。值得注意的是,SM V级、病灶直径大于3cm、病灶位于幕下或左侧的AVM阻断率明显小于50%(表2)。
表2. 栓塞后患者特征与AVM阻断率的比较。
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65±5.50次和1.11±0.32次。对所有存活患者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04±7.86年,其中218例(87.2%)患者至少为3个月。250例患者中有232例(92.8%)采取了手术病灶切除。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减退趋势(图1)。此外,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两组在每个时期(首次诊断、栓塞治疗后、手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状态均有显著差异。
图1. 显示多阶段治疗的神经功能状态。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减退趋势。此外,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两组在每个时期(首次诊断、栓塞治疗后、手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状态均有显著差异。
末次随访发现18.8%的患者存在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情况(mRS评分≥3),多因素分析显示这与年龄>80岁和基线神经功能较差显著相关。AVM全切率为82.3%,并与年龄、病灶大小和有无深静脉引流显著相关。13.2%的患者在至少3个月的随访后被诊断为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这与年龄>80岁和病灶位于小脑幕位置显著相关(表3)。
表3. 末次随访与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相关的危险因素(mRS评分≥3)。
该研究结果表明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多阶段治疗在选定的病例中是可行的,但是有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尤其是患者年龄>80岁与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相关。
关注脑动静脉畸形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gaom 副主任医师
审 校
贺迎坤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