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布 | 932阅读

【会议报道】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神经外科线上“Grand Round”第56期

王开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洪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神经外科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1日晚上20:45-21:30pm(美国纽约时间2023年12月11日7:45-8:30am)举办由双方神经外科同道共同参与的第56期神经外科Grand Round项目。本次主题为“Management of Spasticity: What's New in 1913”。本次Grand Round主讲者为圣地兄弟会医院Dan A. Zlotolow教授,他主讲的内容为痉挛治疗:1913年来的进展

Dan A. Zlotolow教授首先介绍了可能出现痉挛的几种情况如中风、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横贯性脊髓炎、大脑性瘫痪,这是因为当上运动神经元功能受损时会引起肌张力失常,从而导致痉挛、挛缩甚至畸形。随后主讲人针对痉挛发病机制进行详细介绍:1.上运动神经元对γ运动神经元反射弧丧失抑制,2.在主动肌收缩期间上运动神经元对拮抗肌无反应,3.抑制丧失导致拮抗肌反射性挛缩,从而导致关节运动期间的共同挛缩,但是这时不是肌肉真正异相放电而是因为拉伸而放电。

随后讲者讲诉了在痉挛发生中常提及的γ神经元通路。肌梭纤维可以感知张力,传入神经元将牵伸有关信息从肌梭传递到脊髓,运动神经元再将脉冲从脊髓传递到肌纤维,导致肌肉收缩。当感知到长度快速变化时,一种保护反射作用于α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同时γ运动神经元支配肌梭的肌内肌纤维使其收缩,此时小脑是维持α-γ联结的基础。为了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γ运动神经元在肌梭内产生稳定的静止肌张力,而γ运动神经元运动阈值较低,这就需要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而这种稳定的静止肌张力被称为γ偏倚。在肌筋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γ偏倚增加,这一过程将导致锥体外肌纤维的变化,即高张力和痉挛。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处理痉挛的经验十分有限,部分是因为处理痉挛需要物理学家的参与,但是由于收益动机、杂志选刊、相关物理材料、以前没有合作历史等原因合作很少。

接着讲者通过引用文章引出了当前大脑性瘫痪及脑卒中相关痉挛的处理方法:手术、肉毒素注射和神经康复。手术包括肌腱转移、骨科手术、选择性后根切断术,它的优点是能保持并恢复功能和独立性、缓解肢体痉挛和增强运动神经元功能。肉毒杆菌毒素注射(BTX-A)可以改善上肢的基本功能(如洗手、穿衣)和疼痛感知,适度改善上肢肢端活动能力。神经康复主要有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脑机接口,这些在家庭环境中就可以实施,它可增强锻炼肩部和肘部的运动性能。之后讲者根据自身经验详细的介绍了多种类型上肢关节痉挛的不同处理方式:肩部可选择胸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延长或肌腱切除术;肘可选择肱肌/肱桡肌/二头肌延长术;拇指:大鱼际和内收肌延长术、拇长屈肌腱延长术等。但是至于最终选择哪种治疗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他引用本机构已发表的文章说肌腱转移比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常规持续康复治疗在上肢位置动态分析评价中获得了更大的改善。

随后讲者从自己团队诊治的一例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方案进行引申介绍,该患者的肘部、腕、手都处于痉挛僵直状态,但是如果使用传统治疗方案如夹板、Onabotulinum毒素、肌腱/肌肉松解、联合融合关节等,其预后将是:肘部伸展范围改善但是痉挛仍然存在,前臂、手腕处于悬空位,手依然无功能,随后其反思还有能给出的治疗方案吗?此时讲者引出1913年由Adolf Stoffel提出的去神经支配概念,即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弛缓)治疗上运动神经损伤(痉挛),但是完全的去神经支配会使肌肉萎缩、无能等,所以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激动方和拮抗方平衡推向相反的方向,方案选择主要由支配神经组成、神经损伤程度而定。

讲者对神经损伤程度进行介绍,它可分为三类:1、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此时髓磷脂最敏感,可自行恢复;2、轴突断裂,此时轴突撕裂但神经结构连续,恢复情况取决于时间;3、神经断裂,神经撕裂或割伤,没有手术干预就无法恢复。

根据患者的情况讲者团队选择了上述方案,肘部:选择性二头肌和肱肌去神经支配;前臂旋前:屈肌/旋前肌移位和旋前圆柱肌选择性去神经支配;手腕弯曲:屈肌/旋前肌滑动和尺侧屈腕肌、桡侧屈腕肌选择性去神经支配;手指/拇指弯曲:屈肌/旋前肌移位和AIN选择性去神经支配。


经过手术后患者的多处外观及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且病情稳定后团队又进行了二期手术,肘部:肱肌部分延长,二头肌延长;前臂旋后:二头肌改道,旋后肌选择性去神经支配;拇指挛缩于手掌:鱼际/内收肌选择性去神经支配,拇短伸肌腱转移。

二次手术后患者肘、腕、手指功能和外观得到进一步改善。随后讲者总结了下自己该方面的经验,如果痉挛而无挛缩,则选择性去神经支配,比如肩、肘、前臂、手腕、手指、拇指;如果痉挛和挛缩,则可选择肌肉/肌腱延长和选择性去神经支配;为了增强功能则可转移可消耗/可控制/痉挛程度最低的肌肉肌腱。这时讲者通过反思如果是没有自主控制的肌肉怎么办?随即引出下一问题:神经移植,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的颈7交叉移位手术。随后讲者提出设想:虽然通常情况下手是由对侧半球控制的,但是如果手的外周神经以这种方式重新布局控制,我们是否可用功能完整的半球来控制瘫痪侧的手吗?虽然目前无法实现,但是从1913年来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很多,在不久的将来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讲者对肌腱和神经移植进行了比较说明:1、肌腱转移受供体痉挛肌肉所限制,讲者已经不再进行尺侧屈腕肌到桡侧伸腕短肌腱肌腱转移,2、神经转移可以扩大方案选择范围:它可减少供体脊髓痉挛程度;即使出现痉挛只要供体有意志控制也可以进行神经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如果供体神经在损伤区以上则可以完全消除痉挛,但是目前小脑或基底节损伤难以克服。


讲者对讲课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回答听者提问。


(本文由王开开主治医师整理,洪远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点击进入浙大二院神外官方账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