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布 | 373阅读

桡道而行(十)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介入—肠卒中

赵宝元

武威市中医医院

达人收藏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多见于房颤、风心病导致血栓或斑块脱落、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形成尤其有房颤及栓塞史的脑梗塞病人,如果出现腹部胃肠症状应考虑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特别是症状与体征不符时更应高度怀疑本病,而且应该争分夺秒地争取时间手术,否则导致脾梗死、胰、肠坏死。


临床表现:早期有脐周或上腹绞痛,腹软,肠鸣音增强。


6~12小时后,肠肌麻痹,持续性腹痛,肠鸣音减弱,肠粘膜可发生坏死或溃疡,导致便血或呕咖啡样物,此时如手术解除血管阻塞,肠缺血尚可恢复。


12小时后可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发热、脉速和中毒性表现,提示病变已不可逆。


处理不当和延误出现肠管缺血、肿胀、坏死,需手术切除部分肠道,甚至危及生命。


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分布:在肾动脉的上方发自腹主动脉的前壁,沿途向左侧发出十几条肠动脉,向右侧自上而下发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它们分布于十二指肠、胰头、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右半,并彼此间形成吻合。可见该动脉为大部分肠道供血,如发生栓塞则可出现严重后果。


肠系膜上动脉及主要分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就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并不少见,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脱落。


长期房颤患者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脱落等;亦可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的脱落和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的栓子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房颤患者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脱落。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突发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根据栓塞的程度和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会有差别。所以如果是一名既往存在心律失常-房颤的患者,突发腹痛,一定要考虑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最常用的检查就是腹部彩超,可以同时排除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常见的急腹症,可见脾梗死。但确诊需要CTA检查(下图)所示。肠道及其脆弱,一旦急性缺血很容易导致坏死,同时肠道大量菌群移位入血,导致严重的菌血症,死亡率极高。 T所以诊断要及时,一旦明确诊断,手术取栓是首选治疗方案,同时术中可以探查肠管如果合并坏死,可一并切除。


经绕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介入技术

栓子凶险,逃逸远方。血管能到达的地方栓子就有可能逃匿。治病求本,穷追不舍。血管能到达的地方,介入应能到达。


手术过程:

1、先足进位;

2、穿刺左肱动脉(缩短路径).

3、0.035泥鳅导丝携带猪尾送至T12行腹主动脉造影正位未见肠系膜上动脉显影。

所以检查肾动脉造影时应该选择斜位能够清晰观察肠系膜动脉。


侧位见肠系膜上动脉未向远端供血。利用导丝及6Fguiding、125cm多功能单弯导管超选择入肠系膜上动脉。


导管抽吸:先利用6Fguilding导管进行抽吸,未抽出丝毫血栓。


动脉溶栓:然后引入5F单弯导管或眼镜蛇导管缓慢喷洒20万单位尿激酶,再进行抽吸。未见明显好转。


image.png

image.png


支架取栓:于是引入6mm solitaire取栓支架,送至动脉血栓处,静置五分钟后,拉出,可见少量血栓。重复第二次取栓,可见血栓取出不多。肠系膜上动脉显影仍然欠佳。



引入6mm球囊进行扩张。较术前有所好转。为起始闭塞处 1、陈旧性血栓?2、管腔狭窄?



支架解脱释放:再次引入取栓支架,植入动脉闭塞段,造影可见肠系膜上动脉显影较之前明显好转,于是将支架电解脱在此处。最后造影,仍然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中段狭窄,但远端显影良好,空回肠动脉和结肠动脉显影良好,病人诉腹痛明显缓解,最后结束手术。



讨论与设想

1.由于大脑血管与升主动脉顺向,心源性血栓往往造成大脑血管栓塞。

2.但沿主流血管降主动脉飘流易进入与腹主动脉顺行平行的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造成血栓性闭塞,导致脾梗死、肠系膜缺血性出血,甚至肠道缺血坏死。

3.经桡入路,导管沿腹主动脉顺行易于超选进入与腹主动脉平行顺向的肠系膜上动脉是手术优势。

4. 可参照脑血管取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取栓→球囊扩张→solitare AB支架解脱释放。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典型病例 男性,37岁,急性剧烈腹疼6小时。肠系膜上动脉DSA示动脉期延长;实质期小肠实质显影浅淡,不均匀,静脉显影延迟(A~D)。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12小时复查,肠道血运明显改善(E~G)、腹痛症状消失。


罂粟碱扩张血管治疗后24小时复查,血流明显好转。


周围动脉经导管溶栓,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栓形成均可采用经导管溶栓。导管头端置于病变血管的上游进行灌注。目前发展至导管头端抵近血栓,甚或穿入血栓内进行压力灌注团注法)。


给药方式:主要有匀速滴注和脉冲喷射法)灌注两种。

匀速滴注是将药物稀释后加压注射,可将每25万U尿激酶稀释至50~60ml后用微量注射泵推注以上的灌注速率有助于减少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发生。

t-PA通常在前30分钟推注10~20mg,剩余30~40mg在随后的6小时内匀速滴注,若有需要可按照此速度追加50mg。


脉冲喷射法:可以增加药物与血栓的接触,同时对血栓有机械冲刷作用,可防止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对于带侧孔的溶栓导管,脉冲喷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更加均匀地分布到血栓内。


脉冲喷射法:是将25万U尿激酶稀释至50ml,用1ml注射器加力推注,每次1ml,每分钟2~5次,持续10~25分钟。


在匀速滴注的基础上也可每间隔1~2小时予脉冲喷射数次,有利于提高疗效。


采用何种给药方式依赖于对病变特点的判断、医师的经验、设备器具、复查和监测条件等综合因素。


当使用尿激酶溶栓时,一般需同时行抗凝治疗,可持续滴注肝素,目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5~2.0,或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约为200s,此外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


一般不直接通过溶栓导管滴注肝素,因其可与尿激酶发生相互作用。t-PA溶栓期间,也可不行抗凝治疗。导管溶栓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鞘管或导管滴注扩血管、抗炎、抗氧化等药物。



作者简介

赵宝元 主任医师

武威市中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武威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甘肃省陇原人才,武威市中医院脑血管介入团队学科带头人,武威市脑血管介入与卒中早期康复创新工作班组组长。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曾在兰大二院进修神经内科和急诊,中国人民解放第940医院神经内科高级卒中中心、陆军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高级卒中与介入中心学习脑血管介入。 任武威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威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威市中西医结合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威市神经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甘肃省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开展脑出血微创锥颅引流近500余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500余例,开展急性脑梗塞血管内机械取栓,动、静脉桥接、颈内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支架成形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