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发布 | 797阅读
脑肿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温医一院神经外科专栏】蝶窦-斜坡真菌囊肿1例

卢江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群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志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伟忠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带来蝶窦-斜坡真菌囊肿1例,欢迎阅读、分享!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74岁,永嘉人。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2017年行冠脉搭桥术。2022年行冠脉介入治疗。长期服用双抗治疗。
主诉:发现蝶窦囊肿5年余。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2mm,对光灵敏,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四肢关节形态正常,活动自如,肌力5级,病理征隐性。

本院MR:2017.9.2蝶窦囊肿。2023.2.18斜坡囊性灶,考虑囊肿可能,较前增大。

辅助检查

术前MR(2017.9.2):

术前MR(2023.2.18),平扫T1、T2:

术前MR(2023.2.18),平扫T2 flair,轴位增强:

术前MR(2023.2.18),冠状位、矢状位增强:

2017年MR V.S. 2023年MR,占位明显增大,向脑干方向凸起,张力高。

术前CT重建提示:鞍背及上斜坡骨质缺损。

术前激素检查:

视力视野:

视野检查:


术中情况


A:暴露病灶,见黄褐色油脂样固状物。B:分块切除。C:清除附着在斜坡硬膜上的脓苔。D:全部清除后见斜坡硬膜向瘤腔内突出。
点击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术后影像


上方术前,下方术后:



术后病理


可见典型曲霉菌菌丝及结构破坏:


治疗


术后围手术期头孢唑林预防感染,病理结果回报后请感染科、耳鼻喉科会诊,予氟康唑0.4 qd治疗,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无头痛头晕,视力视野正常,无发热、鼻腔流血流液,无尿崩、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抗真菌药治疗4天后予出院带抗真菌药继续治疗。


讨论


真菌的定植在正常鼻窦和患病鼻窦中都极为常见。曲霉菌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真菌,它悬浮于空气中,约占空气中真菌的12%,易被吸入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侵犯鼻腔鼻窦粘膜。真菌性鼻窦炎又称霉菌性鼻窦炎,因其不仅感染鼻窦,而且可以侵犯鼻腔,故又称真菌性鼻-鼻窦炎,常见致病菌为曲霉菌和毛霉菌,曲霉菌约占80%[2]1791年Plaignaud第一次将鼻窦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报道[3]临床上侵犯到颅底、海绵窦的为主,累及斜坡的罕见。病理以真菌菌丝广泛侵犯血管为主要特征,文献报道死亡率50%-80%,其中部分患者死于全身系统性疾病[4-6]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和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前者少见,又可分为肉芽肿型、急性侵袭型、慢性侵袭型。临床上以非侵袭型最为多见,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局限在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

由于真菌性蝶窦炎首发症状常为头痛,头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因人而异,无特异性,慢性者无特殊症状,临床上通常不典型,难以与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尤其是缺乏鼻塞、流涕等鼻科症状的患者,往往首次于神经科就诊,而被误诊为偏头痛、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疾病。部分首发眼部症状的患者,则可能首诊于眼科,按非特异性炎症治疗,甚至激素冲击疗法。通常在治疗无效后,反复求医无缓解,通过完善头颅CT、MRI等检查发现蝶窦病变,延误了治疗时机。CT上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侵袭性真菌性蝶窦炎蝶窦腔内常充满软组织影,无钙化,破坏骨质,甚至侵犯眶尖、海绵窦等重要结构。非侵袭性通常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钙化,窦壁骨质增生或骨质受压吸收[7]。MR上可准确显示眶尖、海绵窦、脑组织等位置的病变,对怀疑病变侵犯上述结构者,应该行MR检查。另外,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真菌性鼻窦炎与细菌性鼻窦炎、鼻腔或鼻窦内恶性肿瘤等。

确诊仍然需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手术结合全身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6]。手术时应尽量彻底清理病灶、消灭死腔,必要时分期手术处理。术可后内镜下换药,可局部留置抗真菌药物纱条,创面尽可能敞开,保证蝶窦充分通畅引流,打破利于真菌生长的无氧环境。有文献报道在疾病的预后相关因素中,手术对感染灶的清理程度非常重要,因此提出手术分期系统:I期疾病局限于鼻腔,II期累及鼻旁窦,III期累及眼眶,IV期伴有颅底或颅内延伸。III期或IV期的完全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降低,生存率降低[8]。侵袭性FRS一经确诊必须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表明伏立康唑治疗曲霉属真菌感染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9]。美国传染病学会推荐使用三唑类药物治疗曲霉菌病,首选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FRS,疗程12周[10]


参考文献


1. Ramalho C O, Marenco H A, de Assis V G F F, et al. Intrasphenoid septations inserted into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a frequent  and risky relationship in transsphenoidal surgeries[J]. 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7,83(2):162-167.

2. BJ Ferguson . Definitions of fungal rhinosinusitis.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0,33(2):227-235.

3. M Hasenberg , J Behnsen , S Krappmann ,et al. Phagocyte responses towards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t J Med Microbiol, 2011,301(5):436-444.

4. Kasapoglu F, Coskun H, Ozmen OA, Akalin H, Ener B. 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evaluation of 26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donasal or open surgical procedure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0 Nov;143(5):614-20.

5. Monroe MM, McLean M, Sautter N, Wax MK, Andersen PE, Smith TL, Gross ND.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a 15-year experience with 29 patients. Laryngoscope. 2013 Jul;123(7):1583-7.

6. Vengerovich G, Echanique KA, Park KW, Wells C, Suh JD, Lee JT, Wang MB.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in a Single Tertiary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A 10-Year Experience. Am J Rhinol Allergy. 2020 May;34(3):324-330.

7. Assiri A M, Ryu S, Kim J H. Concurrent diagnosis of sinus fungus ball and 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J]. Mycoses,2021,64(9):1117-1123.

8. Roxbury CR, Smith DF, Higgins TS, Lee SE, Gallia GL, Ishii M, Lane AP, Reh DD.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and short-term survival in 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Am J Rhinol Allergy. 2017 Mar 1;31(2):109-116.

9. Casqueiro J,CasqueiroJ,Alves C.Infections in patients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reviewofpathogenesis[J].Indian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2,16(7):27

10. Herbrecht R,Denning D WPatterson T Fet al.VoriconazoleamphotericinB forversustherapy of invasiveprimaryaspergillosis[J].NEngJMed,2002,347(6):408-415.

图文 卢江龙

审核 李 群

终审 苏志鹏

编辑 张伟忠


科室主任

苏志鹏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擅长颅脑肿瘤的微创手术及垂体瘤的内镜手术、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的救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长三角神经内镜创新与转化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温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医坛新秀,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

科室介绍

1952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专家、时任院长林镜平教授实施浙江省首例颅内取弹手术获得成功,开创了浙江省神经外科的手术历史。197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创建神经外科。上世纪90年代,在省里率先全面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现已成为浙东南闽北地区集医、教、研于一体且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神经外科中心。目前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单位、浙江省外科学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是国家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设有浙江省神经老化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科室现有144张床位、4个病区、3个百级洁净手术间、1个复合手术间、2个急诊手术间,拥有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显微镜、电生理监测系统、神经内镜、超声吸引器、视频脑电监测系统、三维DSA等现代化高精仪器设备;年手术量近4300台,学科规模、临床诊治病例数及手术量均居浙江省第二位,2019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第21位。

科室成员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浙江省151人才1人,浙江省医药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医坛新秀1人,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2人次担任神经科学领域国际学术组织副主席和委员,有23人次担任神经外科领域全国性学术组织常务委员、理事、委员;成员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及中华医学奖1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及温州市科技进步奖19项。科室在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创伤、脊柱脊髓、功能神经外科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Brain、ACS-NANO、PNAS等国际顶尖期刊杂志。

诊疗范围及特色:
科室设置颅脑创伤、脑血管病、颅脑肿瘤、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经外科五个方向,科室拥有颅底外科手术团队、神经介入手术团队、脑胶质瘤MDT团队、垂体疾病MDT团队、癫痫诊治团队。除开展颅脑外伤、脑卒中、颅内肿瘤和脊柱脊髓等常规手术外,同时开展颅底肿瘤、脑干与髓内肿瘤、大型听神经瘤、巨大垂体腺瘤、巨大复杂动脉瘤、巨大型动静脉畸形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其中神经肿瘤团队除肿瘤常规显微手术外,近年来开展多模态引导功能区肿瘤手术,内镜微创垂体瘤手术等新技术;脑血管病团队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介入及手术治疗,近年已全面开展颈动脉内膜剥除、急诊绿色卒中通道脑梗塞取栓等手术;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常规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难治性癫痫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手术,近期已开展球囊压迫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等新技术;颅脑创伤团队除了常规颅脑外伤诊治外,近年来开展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治疗等新技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