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pgc/20231213/69ee3e34d858d836e3f0464ac24d875e.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25hb3lpaHVp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1)
前言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40%。椎动脉狭窄(VAS)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预后差。其中,有9%-33%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然成为目前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期“术”说卒中是由绵阳市中心医院李肇坤教授带来的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经验分享。
01
01
男性患者,79岁。
现病史:反复头晕1+月。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吸烟40+年,20支/天,已戒烟;饮酒。
入院查体情况:神志清楚,言语清楚,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准稳,双侧巴氏征阴性。
02
半年前因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行椎动脉支架植入(3.5mm*14mm球扩支架)。
术后半年门诊定期复查。
术后半年门诊定期复查DSA。
03
初步诊断:
患者有头晕症状,超声提示支架内再狭窄(断裂可能),右侧椎动脉显影不佳,代偿不足。
手术难度与风险评估:
术前影像提示该患者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右侧椎动脉显影不佳,代偿不足,并且支架存在断裂的风险。应进一步改善供血,预防致死致残性卒中事件发生。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脑血管造影+脑动脉成形术,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预案:
术前行双抗药物准备。术中拟先行球囊扩张,后行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植入。微导丝、微导管小心确认真腔,预防夹层、血栓形成。
术中涉及器械
6F导引导管
6F长鞘
0.014 inch 205cm微导丝
2.5mm*12mm球囊、3.0mm*15mm球囊
4.0mm*13mm、4.0mm*2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
04
1
微导丝到位,球囊预扩。
在造影下微导丝越过狭窄段,用2.5mm*12mm球囊扩张。
操作要点:
多角度找开口,先用微导丝过,避免进入夹层。
导丝越过狭窄段
2.5mm*12mm球囊扩张
2
再次球囊扩张:
第一次球囊扩张后,支架通过困难,选择3mm*15mm球囊再次扩张。
支架通过困难
3mm*15mm球囊再次扩张
3
再次球囊扩张后,支架仍无法通过狭窄部位,更换长鞘,但椎动脉仍未显影,使用中间导管和球囊接力,越过闭塞段。
2次球囊扩张后
更换长鞘
球囊接力中间导管,越过闭塞段
4
支架释放:
释放第一枚支架后,支架远端仍有狭窄;在支架远端再接一枚4.0mm*23mm的支架,随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
第一枚4.0mm*13mm支架释放
支架远端仍有狭窄
支架远端接4.0mm*23mm支架
药物治疗
氯吡格雷 75mg qd
阿司匹林 100mg qd
阿托伐他汀 20mg qn
随访: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好,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压控制良好。
术后3个月右侧椎动脉超声复查。
小结
椎动脉支架起始部狭窄一般操作简单,但是术前需要注意系统稳定性问题。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后主要的问题是,再狭窄率较颈动脉支架高(17-50%)。这与狭窄处剪切力、支架支撑力、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内膜增生等有较密切的关系。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为椎动脉专用支架,钴基合金结构+雷帕霉素涂层,支撑力良好,可抑制内皮增生,降低椎动脉远期再狭窄率。
![](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pgc/20231213/c1fae523c54f8cf0ac56612591d37aec.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25hb3lpaHVp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1)
术者简介
李肇坤
绵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四川省卒中学会介入青年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绵阳市脑血管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绵阳市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
主攻脑血管疾病及介入治疗,擅长诊治各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END-
![](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pgc/20231011/51fd28761a417ed764c69f817b09f4bc.gif)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