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布 | 958阅读

基底节的解剖结构及受损表现

康复小部落

康复小部落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康复小部落



“基底节与大脑皮质及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也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一、基底节的解剖及功能

基底节也称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另外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也与基底节系统联系密切。


基底节是椎体外系的中继站,各核之间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其经丘脑将信息上传至大脑皮质,又经丘脑将冲动下传至苍白球,再通过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影响脊髓下运动神经元。



内囊基底节的位置关系如图。



二、基底节受损的症状

1、新纹状体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壳核病变可出现舞蹈样动作,表现为不重复、无规律和无目的急骤运动;

尾状核病变可出现手足徐动症,表现为手指、足趾的缓慢如蚯蚓蠕动样动作;

丘脑底核病变可出现偏侧投掷运动,表现为一侧肢体大幅度、有力的活动。


2、旧纹状体(苍白球)及黑质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此多见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本文完--


精彩推荐

» 大脑功能解剖之【丘脑】

» 内囊的功能解剖及受损表现

» 脑干的功能解剖及受损表现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神经解剖

301内容1989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