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2023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学术年会隆重召开,上海市医学会领导及数百位上海神外同道出席了本次大会。本次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思想碰撞和未来展望的平台。大会深入探讨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创新,探索了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本次年会是上海神经外科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大会,新组建的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将团结和组织全上海神经外科的力量,共同开拓创新、携手进步,为推动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上海贡献!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致辞时提到现代科学技术、学科交叉以及创新思维对于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新技术对临床诊疗的辅助在当代已然不可或缺。此外,邬会长倡导与会人员充分利用上海高校科研力量、上海优质临床资源以及上海生物医药高新研发等现有资源,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临床研究为基础,促进研究创新,成果转化,不断造福民众,展现上海神经外科实力,使得上海学科发展立足于世界之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作大会致辞,肯定了往届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的创新成就与贡献,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表达出美好的希冀,同时呼吁广大上海神经外科同道海纳百川,创新求变,携手致力推动上海神经外科的发展。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发表致辞时强调神经外科领域中上海的独特方式以及创新之处,勉励与会人员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宗旨,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具有上海特色的上海模式、上海方案、上海策略,进一步推动全国神经外科领域向前发展。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朱巍教授致欢迎辞,对莅临、指导以及筹备此次会议的同道们表以衷心感谢!朱教授提及本次大会三大主题——技术创新、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鼓励与会人员以此为契机,共同探讨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携手共进,为推动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上海贡献。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对出席本次会程的专家同道们致以诚挚谢意和热烈欢迎!

本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卞留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华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菊祥教授主持开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作《临床医学的创新及其他》主题报告。周院士围绕创新之定义、mRNA颠覆性生物医学技术之未来、AI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显微神经外科、以及其他跨学科多学科合作创新等展开了详尽的探讨。其指出,创新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也是永恒的主题;科研工作者要兼具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对专业学问保持好奇、兴趣和热爱、对名利淡泊而对事业执着且坚韧、同时葆有自信心、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创新还要有敬畏心等特质,从而致力于创新学问之路。此外,周院士特别表示,学科发展的创新项目须以人为本、以科研为动力、以诊疗疾病为中心,结合创新发展措施和创新激励机制展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院长带来《DBS精神疾病调控的进展与实践》主题报告。毛院长首先回顾了精神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阐述了DBS技术在精神疾病调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对多种精神疾病的调控机制、治疗方法、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他还针对DBS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他认为面向未来,微创神经外科调控技术,应该更好地与药物、行为心理治疗结合,就像火箭的三个发动机,均衡用力,奔向人类思想的星辰大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平教授带来《前庭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主题报告。钟教授围绕前庭神经鞘瘤的诊断鉴别、保护终点、治疗发展史、手术注意事项等展开详尽讨论。回顾过去,手术治疗前景并无把握;现在则在全切和神经功能之间难以取舍,诸多经验证明预后预测的重要因素是肿瘤大小和团队经验;展望未来,在发现最小的肿瘤时,可能通过简单的生物测试确定其生长特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手术治疗,或可能有由药物控制或消除肿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巍教授带来《全脑血管重建的技术体系:进展与展望》主题报告。朱教授概述了全脑血管重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详细介绍了全脑血管重建的技术方法和应用范围。同时,他还讨论了全脑血管重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挑战,以及关于全脑血管重建的常见问题,如手术风险、术后护理、患者生活质量等。朱教授相信随着神经外科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构建全脑血管重建体系可能是未来解决各部位极端复杂动脉瘤的最终方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立军教授于会上作《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的微创外科治疗与思考》主题报告。侯教授在报告中点明国内目前创伤和急重症救治较为落后以及传统手术治疗死残率较高等现状,指出该问题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发展地位以及目前探索创新突破型微创治疗方法的迫切性。侯教授在大会上通过几例视神经损伤,脑出血神经重症等典型病例的解读与报告,与大会人员分享传授内镜创新在急危重症颅脑创伤诊疗中的革新作用,呼吁业界学者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加强体系建设,从体系的角度实现颅脑创伤和神经重症的治疗效果。

本节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立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田恒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楼美清教授主持开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卞留贯教授带来《下丘脑-垂体疾病诊治的临床思辨》主题分享。结合具体病例治疗经验,卞教授详尽地介绍了下丘脑-垂体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路径。其指出,需特别注意该疾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因此推荐“多学科MDT联合诊断”,医生全程参与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带来《常见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新理念与新技术》主题报告。李教授通过实际病例阐述了动眼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面瘫、神经性眩晕等颅神经疾病治疗的新尝试、新技术。他表示,尚有很多颅神经相关领域未得到干预,社会需求非常大,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去探索、去攻克的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张晓华教授带来《海绵窦区360度认知与手术策略》主题报告。基于海绵窦区膜性结构、360度解剖解析以及诸多海绵窦区实例回顾,张教授表示,海绵窦区已从“No man's land”转变为“Now Man's land”,理解硬膜反折、神经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通道情况、病理状态下结构的移位方向以及病变的内镜或显微镜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曜教授与会者分享了《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不规则鞍区肿瘤的多中心疗效对比分析》学术实践报告,通过病例演示详细解读了联合入路手术的硬件设置及配置人员,且分析了联合入路相较于传统经鼻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异同点以及优势,推荐术者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优选策略。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菊祥教授带来《颅底手术中血管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学术报告。陈教授首先介绍了颅底手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对颅底区域的血管特点、血管损伤类型、血管损伤高危因素等的介绍,结合9例典型病例,阐述了颅底疑难手术中血管保护的挑战,提出颅底手术中血管保护策略与体会,认为颅底肿瘤的未来是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界限,多学科协作精准治疗。
本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主持开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镛斐教授进行《3D外视数字手术显微镜下侧脑室肿瘤切除术》主题分享。王教授深入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显微技术、当前技术下的诸多挑战、并分析了3D数字手术显微镜相比传统光学显微镜的优势特点。其强调,3D数字手术显微技术具有数字信号成像特点,手术团队可共享画面;其视野更广、景深更大、且有非常强的视觉透视感;同时具有更合理的人机工程学工作模式,操控更加便捷高效;其强兼容性特点和一体化平台使得手术更加高效,同时也能带来更高的教学价值。
随后,王镛斐教授继续带来了《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方式和新材料》主题报告。王教授强调了硬脑膜修复的难度和复杂度,并带来多例华山医院的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经验分享;此外,王教授还结合创新双层设计的生物型硬膜修补膜及相关的内镜颅底手术病例,体现了柔韧结合、缝合快速的修补材料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进行《继古开今,指日可待——胶质瘤创新治疗进展与实践》主题报告。秦教授首先回顾了今年国际会议上胶质瘤的一些创新疗法,介绍了以手术为根基,肿瘤治疗的第四次变革,并回顾性分析和探讨了2018年至2023年肿瘤电场治疗的中国实践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巍教授带来《双镜联合&AR增强现实荧光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通过典型病例向与会者表明显微镜与内镜双镜联合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拓宽手术视野以及增大手术操作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术者手术体验也能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本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张晓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毛仁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青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葛建伟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钟春龙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楼美清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哲褒教授带来《大鞍区肿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来兴教授带来《纯内镜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带来《胶质瘤复发的影像学鉴别》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骆纯教授带来《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谢涛教授带来《神经内镜后纵裂经枕经天幕入路小脑上蚓部病变切除病例分享》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毕云科教授带来《经鼻内镜旁中线入路切除眼眶肿瘤》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先震教授带来《额叶巨大脑膜瘤围手术期管理经验分享》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涛教授带来《脑膜转移癌的外科治疗:实践与思考》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蒋磊教授带来《前床突及蝶骨嘴内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血管保护》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金义超教授带来《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力保护策略分析》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镛斐教授带来《神经外科术中防脑脊液渗漏的封堵材料新选择》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教授带来《导航引导下颅底肿瘤切除术探讨》报告。

本论坛及比赛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史之峰教授主持,评委专家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潘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建康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卫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马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青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葛建伟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钟春龙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涛医师:《便携式经颅超声辅助的颅内病变手术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惠纪元医师:《重型颅脑创伤目标温度管理的临床实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朱俊乐医师:《多模态神经导航结合全脑连接组学技术辅助DBS手术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浩医师:《ERAS理念在神经外科重症中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佩玺医师:《以A1为供体的颅内血管重建:血流导向时代脑血管搭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主题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洪祥医师:《高级别脑膜瘤进展过程中关键分子靶点的筛选研究》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唐寅达医师:《直切口远外侧入路的思考与应用》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昱皓医师:《中低流量脑脊液漏的内镜下术中颅底重建技术》。

比赛结尾,刘建民教授代表全体评委对此次青年医师学术演讲进行了总结,对各选手的表现给予了好评及中肯的指导建议。经过评委会评分,最终确定一等奖获得者为刘佩玺医师,二等奖获得者为王洪祥医师,三等奖获得者为徐涛医师,优胜奖为惠纪元医师、朱俊乐医师、陈浩医师、唐寅达医师、孙昱皓医师,并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卞留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菊祥教授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优胜奖:朱俊乐、惠纪元、唐寅达、孙昱皓、陈浩医师)

本节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华续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强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佩玺教授带来《介入治疗快速发展背景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报告分享。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梅其勇教授带来《不同类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报告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永涛教授进行《栓塞后复发动脉瘤的手术处理》报告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汉强教授带来《出血型烟雾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报告分享。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强教授带来《枕大孔区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报告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魏小二教授带来《脊髓血管病的影像诊断》报告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荆朝晖教授带来《病例讨论: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报告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教授带来《3D外视镜下松果体肿瘤切除讨论》。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立军教授带来《神经内镜与3D外视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与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凤平教授进行《胶质瘤浸润边界判定及临床应用》专题分享。

本节论坛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杨鹏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林东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费智敏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鹏飞教授带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专题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丁圣豪教授进行《颅内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分享。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方亦斌教授带来《远端中小血管急性栓塞的血管内治疗》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田彦龙、刘佩玺教授团队带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专题分享。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瑞教授带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中小型动脉瘤的单中心结果》专题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翔教授带来《现有材料在经桡入路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中的应用和对比》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轶教授团队带来《病例讨论:大脑前动脉穿支动脉瘤治疗的长期随访》报告。

本论坛第一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周洪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菊祥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亮教授主持开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邹翔教授于会上作《细胞内镜在癫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周洪语教授在会上作《应用杂交电极评估定位难治性癫痫》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旭辉教授为我们带来《内镜下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丁宛海教授在会上作《巴氯芬泵治疗痉挛性截瘫的策略》分享。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曦教授带来《舞蹈症的脑深部刺激治疗》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祎炜教授于会上作《颅底病变与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分享。

本论坛第二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卫国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小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旭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杰教授主持开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杰教授在会上向与会者解读《肌张力障碍的DBS治疗及基底节电生理特点》。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春晖教授在会上做了《药物于手术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卫教授与会者分享了《三叉神经梳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TN临床体会》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杨文磊教授于会上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困惑和思考》解读。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张丹枫教授带来《脊髓电刺激在昏迷促醒中的应用》报告。

上海德济医院龚德山教授在会上做了《DBS在难治性癫痫中的运用》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雪海教授带来了《脑积水的分类和治疗》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毛仁玲教授在会上做了《PEEK-神经外科超声应用》的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葛建伟教授带来了《围窦区肿瘤的手术策略》解读。

本论坛第一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明琨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雪海教授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冯东福教授主持开展。

论坛伊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立军教授发表学组组长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锦教授(袁强教授代)在会上作《多发伤救治中TBI的处理原则》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君玉教授在会上分享《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与功能重建》为主题的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雪海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颅骨修补钛板外露保钛板的治疗策略》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教授在会上主讲《颅脑创伤再次手术的再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浩教授与会者分享《神经重症复杂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讲题。

本论坛第二节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君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浩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任力教授主持开展。

上海君爱康复医院童武松教授在会上带来《现代颅脑创伤——康复的新发展》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任力教授带来《科室带头人谈神经重症的重要性》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冯东福教授带来《重症脑出血的治疗》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亮教授带来《机器人时代的颅底创伤——工业机器人致操作人员颅颈交界伤》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亚楠教授在会上作《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谵妄的分析》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立军教授作论坛总结,肯定了该论坛议题的重要意义,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创伤和神经重症诊疗活动,探索新理念和新方法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本论坛第一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车晓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包映晖教授担任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楼美清教授作《枕颈部畸形的外科治疗》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谢嵘教授分享了《脊髓微血管微血流——从基础到临床》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依群教授团队分享了《脊柱椎旁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朝春教授分享了《复杂脂肪瘤拴系手术策略》报告。

本论坛第二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仲骏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齐向前教授主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国胜教授带来《微通道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戴大伟教授带来《脊柱神经外科学习之路与罕见肿瘤病例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余勇教授带来《内镜下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杨绍峰教授带来《慢性意识障碍-脊髓电刺激治疗》。

本论坛第一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马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昊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晨冉教授作《小儿颅眶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主题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荣教授团队张超医师作《垂体柄微小病灶的活检及其临床意义》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肖波教授作《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实践》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陈若平教授作《软骨发育不全的神经外科治疗》分享。
本论坛第二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贾锋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陈若平教授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施伟教授作《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的治疗体会》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邱天明教授作《儿童后颅窝肿瘤的手术体会》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阳教授作《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分享。

本论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钱忠心教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任力教授、上海市第六医院金山分院邵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李心远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方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丁军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丁宛海教授带来《功能神经外科适宜技术推广》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冯东福教授带来《开放性颅脑创伤的手术策略》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刘祥璐教授带来《双微导管技术在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王尔松教授带来《ICP在急诊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报告。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徐福林教授带来《ICH-基层单位还可以做些什么》报告。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张义松教授带来《脑出血个性化微创治疗病例分享》报告。

本论坛第一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晓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胡琴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陶帮宝教授团队带来《FTO通过FOX靶向脑胶质瘤机制研究》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江泓教授带来《库欣病磁敏感成像最新进展》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启麟教授带来《Integration of Proteogenomic and Single-Cell Sequencing Data Establishes a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PitNET》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牛鑫宇教授带来《Inducible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juvenate Senescent Blood-Brain Barrier to Protect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in Aged Mice》主题报告。

第二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卞留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丁宛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薛亚军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胡琴教授带来《Gas6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胞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博教授带来《RACGAP1 在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辉教授带来《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和转化研究》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文教授带来《创伤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新进展》报告。

前辈引领,薪火相传,此次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学术年会满载学术碰撞佳绩完美落幕。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巍教授最后对大会进行了简短的总结,感谢各位同道的积极参与,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上海神经外科一定会焕发更加强劲的活力!朱教授也做了一个预告,明年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将主办神经外科的“东方会”,邀请国内外神外同道相聚上海,明年见!

审核:朱 巍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