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准确识别病情所处的阶段,对帕友们清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龙浩教授在主题为《帕金森病中晚期治疗策略》科普答疑直播中的精彩内容,一起来了解帕金森病到了中晚期的正确应对方法吧!
帕金森病的病程会延续十几年,我们是通过运动症状的严重性和疾病多大程度影响了人的日常活动来进行分期的,目前对于患者最有意义也是比较普遍的Hoehn-Yahr分期(H-Y分期),将帕金森病分为5期,分级越高,疾病越严重。 帕金森病最开始的时候,症状相对比较单一也比较轻,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少。帕金森病早期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到了后期阶段双侧受累,病人的平衡、自主活动受到影响就需要别人照料,但这个时候并不是真正所谓的“中晚期”。因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是连续和逐渐进展的,不同人的病情进展和表现存在各种差异,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来综合评估病情。但是此时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是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到了中晚期就不仅仅是“抖僵慢”了,患者由于疾病进展和药物不良反应或运动并发症的影响,将有临床症状加重及其他新症状出现的情况。 到了帕金森病中晚期阶段,病人会出现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添加药物种类才能改善症状的情况,但是也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剂末现象、开关现象、晨僵现象、异动症等,对生活影响是比较大的。 总体来说,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有三个:综合治疗、个体用药、全程管理。 ①综合治疗:不单纯是用药,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康复锻炼以及心理治疗等等。 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既要继续力求改善运动症状,又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因此注意中晚期药物的调整至关重要。 ①增加药物的剂量:随着疾病的进展,基本药量已经很难跟上症状的加速了,所以要在原来的药物基础上增加其剂量。 包括:饮食调整、加用一些MAO-BI抑制剂或者COMT抑制剂类药物、选用长效的药物等。总体而言,要在用药安全和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药物调整。 另外,在中晚期帕金森患者中出现异动症也很常见,该怎么办? ①保证正常的作息和睡眠时间; ②使用促睡眠药物; ③调整影响睡眠的帕金森药物及其服用时间; ④针对白天过度嗜睡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尝试服用精神兴奋剂。 ①针对性调整饮食结构; ②针对性使用一些升压药物进行治疗。 ①如果是帕金森药物导致的症状,则尽可能停止或减少使用相关药物; ②进行神经、精神科多学科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或者专科心理咨询等。 随着帕金森病程的延长,当患者出现症状逐渐加重、药物疗效减退时,就可以考虑进行“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该手术为微创神经调控手术,已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症状。 ①患者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遗传性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①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或者病程小于5年但符合原发帕金森病诊断,手术适应征明确; 脑起搏器手术是一个高精度手术,就是把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 ,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俗称电池)、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 脑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至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减轻/或控制症状的目的。 STN核团在减少药物方面更有效 GPi核团有更好的异动症抑制效果 以减药为目的的患者建议优先考虑STN核团 有认知减退或情绪障碍的患者建议优先考虑GPi核团 两者各有千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主观及客观情况及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脑起搏器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接受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完善术后程控(如调整起搏器参数),联合术后用药以及配合康复训练,以达到最大效应发挥DBS优势的目的。 开机:术后2-4周开机,根据患者反应设定开机参数; 长期调控:缓解运动症状为主,避免或减少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配合药物,最大程度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的调整:明确不良反应原因,根据病因、症状调整参数和药物。 点击上方链接,观看完整直播回放 文章对你有用的话 龙浩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院“癫痫”和“脑转移瘤”MDT负责人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世界伽玛刀学会Radiosurgery Fellow 2019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擅长: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神经调控手术(DBS,VNS,SCS)、癫痫外科和伽玛刀放射外科。在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疼痛、精神心理障碍、脑转移瘤、中枢淋巴瘤等复杂疑难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周一上午(惠侨特需名医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电话:020-61641804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两类药物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左旋多巴制剂,还有MAO-BI抑制剂、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也是常用的药物。另外,苯海索主要是对震颤效果较好,但现在用得并不多,因为它的药物副作用对认知的影响比较重;金刚烷胺是一个相对经济的药物且总体药效不错,也是很多病人离不开的药物。
虽然帕金森药物的选择比较多,但具体到每个患者其实有不同的方案,更多还是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
(2)平衡受到影响:整个人呈蜷缩状,腿迈不开、行动不便、姿势不稳,胳膊摆动比较少,人是在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活动。
(3)睡眠障碍及感觉异常:晚上睡不好,白天嗜睡;还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嗅觉减退、疼痛或者麻木及不宁腿综合症。
(4)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等。
(5)精神障碍: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和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幻觉、狂躁及精神错乱等。
(6)嗅觉减退:多数患者会在患病后有嗅觉减退或缺乏的症状表现。
(7)畸形障碍:肌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
②个体用药:帕金森病的治疗是根据个体化调整的,当发现病情加重的时候,遵照用药安全性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量的调整。
③全程管理: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一定要加强全面全程管理,根据疾病的进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②增加药物种类:根据患者的情况,叠加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帕金森药物。比如,患者出现了运动并发症(特别是之前使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此时可以将左旋多巴这类药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③个体化治疗:病人和家属一定要学习帕金森病的基本知识,配合医生指导进行用药次数及剂量的调整。
第一,很多患者出现异动症是由于对左旋多巴过于敏感,因此可以适当联合用药;此外,也可试用氯氮平,但要注意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第二,减少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甚至可以把左旋多巴更换为常释剂量,避免累积效应。
②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③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④药物疗效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⑤能耐受手术的,排除一些严重的共存疾病(如严重智力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患者)。
②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Y分级为2.5-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③年龄:手术患者年龄通常<75岁,若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可适当放宽年龄。
电极:植入脑内核团
延伸导线:用于连接电极和脉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植入胸前皮下,用于发射神经电刺激
手术靶点的准确性是手术效果好的基础,目前临床所用的脑起搏器手术靶点主要为STN核团(丘脑底核)和GPi核团(苍白球内侧部),两者均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在改善药物波动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同样有效。具体来说:
术后程控
记得收藏+点赞+转发哦~